蘇永峰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概念的引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領域與互聯網相互滲透,通過互聯網效應開辟了全新天地。同理,在教學領域中“互聯網+”也在逐步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師思維。“互聯網+”學科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能夠將互聯網思維帶入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因此,主要圍繞著淺談“互聯網+”下生物教學改革策略這個主題展開一系列的討論。
關鍵詞:“互聯網+”;生物教學改革;策略
生物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辯證思維和實驗思維,鼓勵學生通過實驗去總結生物體的特征和生命系統的運轉流程。在傳統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占據了主體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多數的初中生物教師主要以口頭講解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和信息,學生成為一個容納知識的容器,教師也成為教學的機器。而全新的“互聯網+”生物教學將會為教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針對“互聯網+”生物教學改革這個話題,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優化新型教學課堂
“互聯網+”生物的教學理念要求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初中生物教師要注重互聯網的使用,將互聯網領域當前流行的元素合理地與教學內容建立起聯系,以達到互聯網和生物課堂的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目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善于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及時把握時代發展的流行元素,合理利用互聯網來豐富自己的教學課堂,努力將初中生物課堂打造成兼具人性化、趣味化、民主化、智能化等為一體的新型教學課堂,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例如,在教學《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內容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植物體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初中生物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為學生播放有關的教學視頻或者圖片,利用網絡的豐富資源向學生展示各種植物在顯微鏡下的細胞。同時初中生物教師也要根據視頻內容或者圖片內容為學生詳細講解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明確指出植物細胞不同于其他細胞的特征,讓學生掌握植物細胞細胞壁、細胞質等對于植物體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互聯網的概念下,初中生物教師要學會轉變自己的傳統教學觀念,優化新型教學課堂,努力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互聯網+”生物教學理念給予了學生探索全新學習方式、給予了教師探索全新教學模式的機會和條件。在互聯網的滲透下,初中生物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符合社會所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旋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的內容時,初中生物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探究,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和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首先,初中生物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性格、性別、領導能力、組織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分析,合理進行分組。接著,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充分利用網絡和互聯網的優勢,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其次,當學生上交自己的作業成果后,初中生物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反饋,找出學生在利用互聯網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和缺陷,逐步讓學生進行調整,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善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
三、開闊學生視野,提升教學效率
“互聯網+”生物的教學理念可以極大地豐富當代初中生物教學課堂,提高初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相長的狀態形成。因此,初中生物的改革要先從學生主體入手,以發展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情感為出發點和切入點,設計符合學生該階段應該了解的熱點問題和知識。例如,在教學《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內容時,初中生物教師可以跟隨課程進度利用互聯網向學生補充在遺傳變異領域上出現的新發現和研究新成果,促使學生通過互聯網建立起與外界的聯系,讓學生真正地意識到生物技術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逐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利用互聯網,教師可以及時接受到更多關于教學領域的新動態,觀摩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課堂,不斷對自我進行反思,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保證自身的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互聯網+”生物教學理念為初中生物課堂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和活力。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不斷豐富優化自己的教學課堂,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成長為新型的互聯網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寧,王順,張秀梅,等.“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8(7).
[2]倪志華,楊麗坤,張晗,等.互聯網+背景下的生物化學實驗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