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龍
武威第十四中學地處黃羊鎮鎮區中心,學生930人,大多來自原黃羊糖廠、二拖廠、畜牧工程學院、水泵廠、黃羊鎮區及周邊農村。受周邊經濟狀況、人文環境、社會治理的影響,生源復雜,工人、農民、商販構成的家長群體,文化水平高低不同,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意識形態紛繁復雜,導致家庭教育方法各異,這種因素給我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如何找準夯實德育支點,創造性地做好我校德育工作,是我校正在探索的德育途徑。
一、優化德育陣地,全面開展德育
(一)學科教育是德育主陣地
學校各門課程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尤其是語文和道德與法治學科,承擔著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與教學融為一體,要求任課教師深入學科,充分挖掘學科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啟蒙教育,在關注知識與能力、情感和態度目標的同時,尤其注重價值觀的實現。
(二)群體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支點
群體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支點,學校是最有效的德育群體,是塑造學生德、智、體、美、勞最有力的場所。我校通過一年一度評選三好學生、文明學生、進步學生、明星學生、十佳少年、優秀畢業生等活動,強化學校集體教育的育人力度;家庭和社會也是群體教育,學校充分利用家庭尊老愛幼的傳統、社會正能量的傳播,盡最大可能優化學生的思想品德。
(三)環境教育是德育的優化點
整潔、幽雅的校園環境,合理藝術化的校園設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愛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識,是一種“靜態陶冶”。我校近幾年加大了校園綠化、凈化、美化與亮化投資。近年來,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加上我校少年宮建成與正常運行,激發了我校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同時也激發了我校學生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的精神,促使我校各項成績一直名列涼州區前列。
(四)人文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亮點
人文教育就是培養學生情趣、理念、理想、信念的教育。近幾年來我校慎思巧構,大力構建我校優良的人文教育環境。進入我校大門,可以看到巨幅樓體教育名言——“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博愛、尚德、勤勉”;正面益智樓懸掛鎏金校訓——“做最好的自己”;教學樓樓門側墻上的學校辦學理念——“快樂學習,幸福工作”引人注目;進入教學樓,一樓展現的是“習慣養成文化教育”長廊;二樓營造“樹德、樹人”文化教育長廊;三樓培育“理想信念,目標沖刺”文化教育長廊;四樓布局“展望名校,樹立目標”文化長廊。樓層文化體現一層一特色、一層一主題的表現形式,全面育人、活動育人的理念盡顯其中。
二、構建校本化德育內容,明確學校德育目的
(一)我校德育內容在實踐探索中,在《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指導下具體化、形象化,著重養成教育,盯緊行為習慣的培養,形成了適合我校的較具特色的校本化德育內容體系。
我校編印的《中學生行為規范常規》讀本,有大幅墻報宣傳《中學生文明禮儀三字歌》《倡導禮儀新風,創建文明校園》《中學生儀容儀表標準》以及各具特色的班級規約,是指導我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切實學習的教材,從生存篇、學習篇、為人篇、社交篇全方位指導學生的人生觀。
(二)在“五一”“七一”“十一”、清明節、教師節、安全教育日、環境教育日、畢業典禮等重大節日,我校進一步拓展延伸學生思想教育,做好宣傳教育,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革命歷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三、分層落實德育管理模式,使德育落到實處
(一)我校以校級領導督導為推力,中層領導切實管理為基礎,在德育管理第一線有明確的分工,各司其職,基本上做到蹲好一個班級,管好一個年級,促好一個學校,為提高德育辦學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證。作為我校德育管理處室的政教處,發散落實到教導處、團委、年級部、宿管處、學生會、教師及學生個人,從大到小,由散到整,全方位地將德育落實到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在我校的德育干部隊伍管理下,我校的德育管理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即學校通過各種制度,如《學生一日常規》《住校生文明公約》《住校生管理實施細則》《班級一日活動評比》等考核制度從常規上嚴格管理學生;二是通過班集體制度《班級規約》、學生督查小組讓學生相互管理;三是多方面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即自主管理。
(二)班集體是我校德育管理的核心,培養班集體既是德育管理的手段,也是德育管理的重中之重。學校選派了一批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加強班主任學習培訓培養,樹立班主任“以人為本,以德治班”的管理思想,并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經驗交流會,表彰在德育方面工作突出的班主任,以此激勵班主任不斷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值班人員、宿管員和班級考核人員的監督檢查,是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德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值班人員、宿管員和班級考核人員能及時發現學校當日存在的不遵守紀律、語言不文明、行為不規范的違紀現象,及時對違紀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在升旗儀式上的周評比、周總結中將本周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學生,極大地教育了學生,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改正、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良好品質習慣。
四、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是展現學校德育的窗口
德育還需要實施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道德認識,激發道德情感,引發自發的道德行為。
(一)周一升旗儀式、國旗下演講、班級晨會、班會是我校德育的重要窗口,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定期召開學校運動會、經典詩文朗讀活動,讓學生大聲感受“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的豪言壯語。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集體主義的溫暖。
(三)我校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屆“武威第十四中學藝術節”活動,這項大型活動充分說明,我校的德育工作已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普及到提高,融入藝術教育之中。
(四)開設道德講堂、法制講座,每學期聘請一次法制副校長,定期給學生講授法律知識,讓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實現依法治校,以德樹人。
德育是育人的偉大工程,我們的成功經驗是:德育要抓小、常抓、做實,要以“愛的教育”作為出發點和歸宿,要貼近學生實際,走進學生心靈。馬克思說:“教育絕非是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愿以此與德育工作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