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麗芬
摘 要 雙創教育關系著國家的戰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為了讓在校大學生投身創新與創業,高校開設了各種不同課程促進大學生的雙創能力。在校大學生雙創能力水平與教師引導能力密切相關,提升高校教師的雙創引導能力日趨重要。面對高校多樣性文化環境和注重實踐的創新教育需求,高校教師需要具有多文化包容性及正向引導能力、創新實踐引導能力和良好的教師榜樣,并給出了如何提高教師包容性、夯實創新實踐教學和樹立教師良好榜樣的途徑。
關鍵詞 高校 雙創 教師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36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a country's strategic goals. In order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engag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a variety of different course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uidance ability of teachers.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guidance abi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Facing the diversifie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mand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teachers need to have multi-cultural inclusiveness and positive guidance ability, innovative practice guidance ability and good teachers' example, and give the ways to improve teachers' inclusiveness, tamp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and set good teachers' example.
Keywords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motion of teachers' ability
“創業”、“創新”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廣泛關注。聯合國大會設立了“世界創意和創新日”。[1]中國政府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予以推動。[2]為了讓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夠為適應雙創環境做好準備,很多都高校開設了多元化的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和講座,部分學生也在個人職業發展中選擇創業,且人數在不斷增加。2017年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統計表明,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2017年比2011年增加了一倍。[3]盡管當前國家以及高校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和優惠政策,同時多元化的經濟形勢、投資環境也一定程度上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選擇創業的畢業生還不夠多。因為對于學生而言,社會實踐和工作經驗都相對欠缺,社會資源及學校資源供給相對不足,學生自身所積累的知識有限,因此初次創業成功率較低,使得大學生創業之路困難重重。大學生自主創業需要各到各方支持,尤其是師資力量的指導,從而對高校教師雙創引導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1 當前高校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特征
1.1 高校文化多樣性
當前信息化、國際化帶來的多種文化現象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對事物的理解和期待都帶來極大的沖擊,尤其是當下時興的“三觀概念”,即人生觀,價值觀及消費觀。一方面,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活躍,能用一分為二的視角更客觀、更冷靜、更全面地看待和分析事物。隨著媒體網絡的逐步完善,學生對現實社會越來越關注,當前社會在輿論及媒體監督之下也越來越完善且更具活力,對整個社會,包括文化、個人都產生積極影響。另一方面,對于各式各樣眼花繚亂的社會及網絡現象,學生們的敏感及困惑程度也超過了以往時代,因此他們所面臨的壓力也前所未有。[4]
1.2 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為培養核心
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性需求實質上是對產品和服務創新的一種需求。在大學教育過程中,應持續致力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具有創新精神的職業經理敢于突破陳規、另辟蹊徑,用系統的思想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從而取得創造性的成果。高校教育應進一步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改善培養方案和機制,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為了培養創新人才,大學生培養的傳統方法、模式都應隨之進行創新,教育重心上向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上傾斜,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水平。
創新是方向,最終仍需要實踐來展現。創業,需要實踐能力。把創新想法付諸現實中,這就需要我們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一直以來高校教育都以教材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偏于理論而缺乏實踐結合的教學方式,大學生即使有創新的萌芽也很難將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雙創背景下,高校應實施以創新為方向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 雙創背景下高校教師能力要求
提升在校大學生雙創能力水平的主體仍然是高校教師。[5]高校教師雙創引導能力對大學生雙創能力的迅速提升有重要影響,新時代背景下學生雙創能力培養對于教師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要求。
2.1 多文化包容性及正向引導能力
一方面,文化多樣性環境對雙創訓練情境中高校教師領導力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當前的大學生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大量接觸到全球各種資訊和文化,對社會各種現象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思想更加開放,提問更加直接。這就要求其指導教師具備開闊的全球視野、外向型和戰略型思維,能夠耐心地傾聽學生們提出問題,并對發生的現象提出更透徹的分析和更深入的解決方式,為從學生支起一個點,從而帶動全局性思考。在一個創業團隊中,需要有不同知識架構,不同風格的成員相互合作交流。在帶領多元文化理念的雙創團隊中,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包容性,尊重文化多樣性和不同風格學生的內在想法。在雙創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不同類型學生的想法,通過各種途徑提供不同類型學生交流互動的平臺。
另一方面,大學生們也不斷受到西方負面文化的沖擊,過度消費、享樂思想、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等行為不斷增加。[6]這些都將導致雙創所需要的責任心和集體主義缺失,對大學生行為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高校教育應對這些傾向做出正確的引導,保持青年人應有的進取之心,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2.2 創新實踐引導能力
雙創能力培養需要尤為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常規的雙創教學大多專注于理論學習而忽視了實踐引導。過于單調的理論教學方法不僅影響授課效率和學習的興趣,而且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水平。雙創課程與其他課程特性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除了理論授課以外,高校教師還應該在雙創活動中啟發、引導和服務學生,在組織雙創活動中強調師生之間的密切交流。
強調以實踐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雙創能力。實踐教學可以設定相應的領導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角色扮演,讓學生身臨其境,是培養管理能力和領導素質的有效手段。通過對相關案例背景、闡述問題的過程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分析并展開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舉一反三。對于社會經驗尚不豐富的在校大學生,情境模擬可以讓學生從領導者的角度來分析和思考具體的情況,并作出相應的決策。尤其是創業環境中的不確定性,遇見的各種復雜的模糊問題,實踐與案例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觀點、表達想法的機會,在交流中學會說服他人,體驗和感受企業管理人的品味,提高視野和把握全局。
2.3 良好的教師榜樣
在雙創的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相當于整個團隊的領導者,經常被視作團隊的榜樣。在教學的互動中,學生有意識的觀察或無意識的模仿教師的行為并進行學習,從而影響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和日常行為。教師榜樣對學生的影響一般自上而下,經歷四個階段,即注意、記憶、模仿和強化。初始階段,學生會對感興趣的教師行為進行關注,隨后對教師的行為進行記憶,接著下意識的模仿教師的行為,最后結合到自身的日常行為中進行強化。因此,除了教授雙創專業知識,教師還需為人師表,將創新創業的知識在自身日常行為中展現。通過教師所持有的價值觀念及行為直接影響學生對現實社會和環境的看法是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 教師雙創引導能力提升
高校雙創指導教師的建設是當前高校發展改革的重要任務,教育部提出高校要提供全方位的雙創輔導和相關活動。[7]高校教師承擔著通過自身專業優勢、對當今社會和行業認知以及市場趨勢判斷等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這對作為雙創活動主導成員的教師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提升雙創教學能力是未來高校教師素質提升的重要方向。
3.1 提高教師包容性
培養教師的包容性即需教師尊重文化差異和多元化價值理念。作為合格的雙創指導老師,不僅需要適應當前時代的主流文化,而且應該接受和肯定其他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文化,包容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并加以認真探討。教師包容性提升的外部環境需要學校層面能夠有更多的差異包容性。首先,學校不僅需要多種背景的教師,更需要鼓勵差異包容性相關的制度作為支撐。高校教師的評價和績效體系應體現多樣性,建設具有包容性的高校氛圍,促進不同教師間的差異。其次,建立多元文化交流平臺,鼓勵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和團體間的交流,開展以包容和差異為主題的交流,在與其他教師、教輔的互動中達到理解和包容并從中受益。通過對教師的培訓、敏感訓練等來理解和包容在雙創引導過程中的不同觀點,消除各種偏見,最后,構建一種具有包容性、尊重差異、抵制壓迫和同化的文化。在想學生傳授知識經驗的同時,更要尊重學生,而不是對其“異見”不耐煩的抵觸。
3.2 夯實創新實踐教學
實踐與案例教學是吸引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培養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查閱資料能力的有效手段。要提高實踐案例教學效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第一,案例庫建設。案例庫建設是案例教學的首要條件。案例庫中案例的選擇應該分析其針對性、時效性、典型性和情趣特征。盡量選取與周邊社會生活相關性較強的國內外案例,使學生能夠對案例有更深的理解和認同。第二,課前準備。要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課前需備課充分。根據所要教授的雙創主題內容和教學目的精心挑選一些案例并提前發給學生自行閱讀并充分理解案例所描述的事實和細節,進行初步的思考,針對案例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看法和對策。還可以采用小組團隊集體準備預習方式,起到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第三,課堂設計與掌控。首先,雙創案例教學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自由討論氣氛,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極其重要,可以采用分組討論或角色扮演。其次,在討論中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使討論主題不偏離方向。對于分歧的意見也需要引導使問題討論深化。最后,教師在雙創案例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到所有的同學,讓較為內向的學生也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觀點思路,從中鍛煉溝通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第四,案例點評。在案例討論后,教師需要做好點評。在點評中肯定參與同學創新性的思維和見解,并指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向學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案,給學生一些啟發和參考。第五,組織教師案例教學經驗交流會等形式營造一種良好氣氛,推動案例教學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3.3 樹立教師良好榜樣
在雙創教學情境中,教師作為團隊核心,需要教師身體力行地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教師必須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展示自身良好的師德和綜合素質,在要求學生做到的同時應以更高標準要求自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皫煴怼鳖櫭剂x,指的是教師的表率作用。雙創教師要樹立優秀的教師榜樣,首先需要體現在對工作的熱情上。想要成為優秀的雙創型人才,奮力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教師應全身心投入自身本職工作,不斷提升自我,以飽滿的熱情引導學生提高創新實踐水平。其次,腳踏實地、嚴謹的工作作風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精心編制的教學案例、詳細的作業點評、認真工整的板書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再次,禮貌、文明的生活作風是學生走向社會中與人交流的一扇窗戶。學生普遍具有的“向師性”心理容易讓學生模仿教師的生活行為。所以教師在日常中應注意自己的細節。整潔、大方的穿著,大方、誠懇的言談舉止,守信、負責的工作方式應成為學生的楷模??傊趲熒P系中,教師的“師表”所產生的榜樣效應是其他任何教育行為都無法替代的。教師應以身作則,樹立教師良好的榜樣。
4 結語
雙創對大學生的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師是培養大學生雙創能力的主體。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雙創指導老師具有多文化包容性、創新實踐引導能力并樹立良好的教師榜樣。教師文化包容性提升需要從學校層面提供更具包容性的環境,搭建平臺以鼓勵不同身份、不同觀點的教師間相互交流。創新實踐教學則應采用以案例為核心的教學改進。為了樹立教師良好的榜樣,教師應全身心投入本職工作,良好的師德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參考文獻
[1] 龍煦霏.雙創操作層面上的“創新原則”[J].中國商界,2018(07):46-47.
[2] 張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河北師范大學,2018.
[3] 孟續鐸.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和主要問題[J].中國勞動,2018(05):4-13.
[4] 馮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教育思想探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07):85-90.
[5] 黃瓊,于江華,陶濤,許正文,陳敏東.協同創新模式下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29):149-152.
[6] 張穩召.創新創業教育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8(03):73-75
[7] 梁小婉.基于雙創理念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實證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0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