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智君
摘 要:文中以筆者所在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首先分析了制造企業價值鏈成本管理應用,包括在價格改善中的應用、在精益生產管理中的應用、在設計及工藝改進中的應用、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的應用,隨后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應用保障措施,包括構建完整的集團化成本管理理論、從行政組織保障著手進行成本管控集團化管理、以效益目標獲取進行采購統一化管理等,旨在提升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工作開展質量。
關鍵詞: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價值鏈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增長,各類生產制造企業的數量開始逐年增長,使得現有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一基礎上,想要充分提升制造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實力,就必須做好相應的價值鏈成本管理工作,才能為制造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奠定堅實的基礎。鑒于此,針對制造企業價值鏈成本管理研究及應用分析這一課題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制造企業價值鏈成本管理應用分析
1.1 在價格改善中的應用
在筆者所在企業中,平衡力繼電器產品使用的陶瓷環為外購件,但供貨渠道單一。物資部門經過調研,選擇另一公司作為降價談判的籌碼,并向原供應商進行價格談判。通過虛擬比質比價,最終突破了原供應商價格防線,成功將系列零件采購成本降低75%。該系列零件的年使用量約為60萬件,按原有采購價2.3元/件和現有談判價0.35元/件對比,年降低采購成本約117萬元,采購成本節約得到有效突破,最終實現了價值鏈成本管理在價格改善中的最佳應用效果。
1.2 在精益生產管理中的應用
在制造企業中,精益生產管理理念的應用,不僅能夠優化現場工序布局,同時采用流水作業或排班管理,還能夠充分減少產品加工及周轉時間[1]。在這一基礎上,改進生產組織管理、班組管理、計劃管理和現場勞動紀律管理,合理調配使用人力資源,才能提高任務均衡性及員工工作飽和度,最終按照全員勞動生產率考核目標配置人員,避免人力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強現場物料和能源的成本管控,有效控制物料和能源消耗,減少物料和能源的非正常損耗。除此之外,加強設備維護管理和設備使用效率管理,提高設備資源利用率;規范現場工裝管理,減少工裝的非正常損耗;將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分解至班組和員工,并落實績效考核等成本管理應用都是實現精益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
1.3 在設計及工藝改進中的應用
在航天電器的制造過程中,為了充分實現企業價值鏈成本管理效果,就必須針對現有的設計及工藝進行改進,例如:改進SJ018產品包裝時的擺放方法,更換吸塑盒的型號規格。使原來每箱僅包裝160只產品增加到224只產品,促使包裝成本下降40%。在未改進包裝之前,吸塑盒價格為5.8元,每只產品平攤的包材費用為0.3625元;改進后,包材價格為每只4.1元,每只產品平攤的包材費用為0.1139元,節約了0.2486元。SJ018產品年出貨700萬只,每年節約包材費用700萬*0.2486元=174萬元
1.4 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的應用
對于制造類型的企業而言,想要有效降低現有的生產成本,實現全面的自動化管理就成為重中之重[2]。在筆者所在企業中,為了有效實現自動化生產線的成本管控效果,進行了進行保險絲自動化組裝設備項目立項,由自動化工程部抽調設計經驗豐富人員,對產品及零部件進行了仔細的研究與了解,根據產品結構、組工序能力和質量水平綜合分析后確定,提出采用生產線的方式,由多臺分工序設備分別完成加工組裝來實現自動化。具體的自動化生產線管控內容如下:1)“電阻裁切折彎組裝機”1臺,實現電阻的裁切、折彎和組裝。2)“二極管折彎組裝機”1臺,實現LED裁切折彎、LED組裝。3)“簧片1組裝機”2臺,實現2件簧片1的下料和組裝。4)“簧片2組裝機”1臺,實現簧片2的下料和組裝。5)“導通測試工裝”1套,實現產品的測試和保險管的組裝以及產品的分選。通過此項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進,有效實現了成本管控效果,為制造企業大幅度節省了成本支出。
2 制造企業價值鏈成本管理應用保障措施
2.1 構建完整的集團化成本管理理論
2016年初階段,航天電器新任領導班子審時度勢,深入貫徹集團公司和十院"兩工程"實施要求,公司黨政一把手高度重視,財務總監、總經理帶頭參與并領導創新集團化成本管控工作。經過頂層設計和系統推動,2016年初,制定了《2016年成本控制方案》(公司財〔2016〕45號)。方案以“全員、全過程、全壽命周期”為原則,創新考核模式和指標計算方法,分類量化降本增效金額,從技術、工藝、自動化、采購、生產、質量、銷售、“兩金”、人事、崗位改善、稅收等11個方面的全系統、全方位、全價值鏈開展成本挖掘,使得全面成本管控工作在公司范圍內全面開展,最終有效的提升了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開展質量。
2.2 從行政組織保障著手進行成本管控集團化管理
在從行政組織保障著手進行成本管控集團化管理時,公司以紅頭文件形式下發《2016年成本控制方案》,要求在各級全面開展成本挖掘,明確降本責任主體為各事業部,組織與考核主體為本部各相關部門,要求各責任部門、事業部制定并上報具體實施措施、計劃表,進一步分解全年降本增效目標,企管部門對目標分解落實情況開展監察。另一方面,要求財務部每月將各事業部匯總上報并經本部職能部門審核的實際完成數據公示到公司局域網,并對完成情況較差的事業部進行預警通報,按季度兌現獎懲,構建航天電器獨具特色的集團化精益成本管控體系,促進航天電器集團化管控水平提升。
2.3 以效益目標獲取進行采購統一化管理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制造業產品利潤進一步被擠壓。面對嚴峻形勢,公司提出了采購降本5%的要求。2016年,通過采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統一供應鏈管理,推進集團化供應鏈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成立采購管理委員會并將本部相關部門作為公司供應商歸口管理部門,加強采購認證管理,規范供應商導入機制,優化和共享供應商資源。2)統一大宗物資招標,嚴格按照公司法規要求執行招標采購機制,健全招標管理制度、招標工作流程。3)統一價格管理,財務部門建立財務價格管理系統,統一對各事業部物料價格備案管理,嚴格把關“入口”,確保采購單價不高于歷史價格,并按照供應商交付質量情況執行"優質優價、劣質低價"管理
2.4 構建全新的業務與財務融合聯動化成本管理機制
在進行構建全新的業務與財務融合聯動化成本管理機制時,應該有效將財務和業務的緊密聯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監督約束和價值引導作用[3]。在具體的精益成本管理工作推進過程中,財務部門創新思路,常態化開展了財務服務與監督指導工作,組織了座談、培訓、檢查服務等形式多樣活動,推動了財務與各業務部門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財務部門需要牽頭優化相關業務流程,著重對科研生產實物流、價值流進行管理,確保精益成本管控各項工作有效運轉。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成本管理是企業效益保管理內容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而價值鏈分析作為成本管理中的重點內容,所以進行深入探究十分有必要。另一方面,隨著制造企業的發展,需要滿足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此時制造企業想要實現能夠緊跟市場發展趨勢這一目標,就必須就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進行深入探討,最終實現對制造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核算管理目標,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時,增加制造企業的市場價值。
參考文獻
[1]唐向陽.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6,23(5):60-61.
[2]楊瑩,孟曉俊,蘇煒,等.價值鏈成本管理在清潔產品生產企業中的應用[J].財務與會計,2017,16(5):102-103.
[3]艾珺.基于價值鏈分析的高新技術企業成本管理[J].中國商論,2016,19(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