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書廷
摘 要:以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圖書信息中心的專業教職人員與館藏信息資源為依托,從新生入館教育、信息檢索選修課及圖書館數字資源普及活動等實踐的角度出發,調查分析我校學生信息素養現狀,思考和探討有效的教育策略,并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和總結,以提高信息素養教育的效率和普及度。
關鍵詞:藝術類;高職;信息素養;現狀;策略
1 研究背景
信息素養主要涵蓋信息意識、信息倫理和信息能力三個維度。其中以信息獲取、分析、加工、整合、儲存為主要內容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深入、各種智能終端和物聯網的迅速崛起及其在社會各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逐漸超越了其原有的學科知識范疇,越來越呈現出跨界屬性。大學生作為信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素養已成為影響其生活、學習方式乃至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核心因素。
藝術類高職學生除了具備表演、美術、影視技術等專業技能外,提升信息素養已成為學習、職業發展的形勢所趨。僅有一些計算機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使用的基本知識已不能滿足學生在龐大的信息網絡中篩選、獲取知識和獨立學習的需求。而藝術院校學生存在個性鮮明、專業方向與理論知識結構差異較大等特點,也使調查學生信息素養現狀并研究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教育策略成為當務之急。
2 藝術類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現狀
2.1 國內外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情況比較
亞洲國家和地區中日本、韓國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十分重視。例如日本從2003年開始就在全國高中教學大綱中加入信息學必修課,要求所有高中生在畢業前必須修滿一年的信息素養教育課程,以求所有的大學生在入學時就有一定的信息、網絡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教材也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在2011年日本學者本村猛能的一項高中信息教育研究課題結果顯示,日本與韓國的高中生在計算機等的應用方法方面差異較小,但韓國學生的信息知識面更廣泛,日本學生的信息應用意圖和能力更強。
相較之下,我國的信息素養教育起步較晚,且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進入大學之前的信息常識通常來源于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并未系統地受過相關基礎課程教育。且我國的藝術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中普遍存在重技術輕理論的現象,招生考試也往往以藝術專業考試為主要考核項目,文化課成績相對要求較低,同時,培養機制也不夠成熟,通常將信息素養教育簡單融合到計算機基礎技術課程中,忽略了學生使用計算機和各種移動終端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在高職院校中,學制較短、偏重職業教育課程、缺乏針對性的信息能力培養方案等原因,使此類現象更為明顯。
2.2 藝術類高職學生信息素養現狀分析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專業分為音樂、戲劇、美術、舞蹈、影視技術、文化管理等方向,涵蓋的專業范圍較廣,在專業技術培養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學生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雖然對網絡信息和智能設備接受度非常高,但對相關的技術知識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我校的信息素養教育主要由圖書信息中心承擔,以新生入館教育、開設《信息檢索》課程、數字資源推廣講座和知識競答等活動為主要形式。在對歷年的教學和活動過程的調研中,可歸納出學生的信息素養有以下特點:
1)信息載體普及度高。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數碼產品的多樣化,以及各種應用軟件的開發,使個人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信息載體幾乎成為高職學生的生活、學習必備品。在2018年對本校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幾乎為100%。由于其便利性和娛樂性,高職藝術生通常對這些信息載體的適應能力和應用能力都較強。
2)信息意識薄弱。互聯網上的信息量龐大且無序,沒有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識,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誤導,或遭到病毒攻擊造成財物損失;缺乏著作權法律法規常識,在素材引用、藝術創作、論文寫作等方面易產生侵權或被侵權行為。
3)信息獲取渠道單一。調查顯示,在未接受過信息素養相關課程或講座培訓的學生中,有九成以上對圖書館引進的學術論文數據庫及專業相關數字資源一無所知,在學習遇到問題需要查找信息時通常通過閱覽紙質圖書資料和查詢百度等常見搜索引擎,且只用自然語言查詢,無法確保查全率和查準率。
4)信息加工能力有待提高。從互聯網上獲得的信息通常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加工,以提高其真實性和有效性。藝術類高職學生的專業性質決定了其接觸和獲取的信息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時尚性,在信息更新速度極快的專業領域,篩選、鑒別所需信息的合法性和時效性,及對獲取的素材進行加工或再創作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創作產生了影響,使其不能在專業學習過程中不能獲得足夠的信息支持,從而弱化其職業能力。
3 藝術類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策略
為呼應信息化社會構建的總體要求,實現科學型、智力型藝術類高職生的培養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加大力度對藝術類高職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針對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本文嘗試探討一些相應的對策,并在實踐應用中進行反思和提高可行性。
3.1 建設特色信息資源庫
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專業各具特色,除了通用的信息基礎知識和學術論文數字資源的普及,對不同的專業可根據其學科建設需要,引進相應的素材或其他資源。這樣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掌握專業資源檢索方法的講解中,讓信息素養的提升成為專業知識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一個具有針對性的信息接收模式。
3.2 豐富教育模式
相對于傳統信息素養教育模式較強的理論性,當前圖書館的智慧化和移動終端的豐富化為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我校圖信中心近年來在新生教育過程中引入了微信服務號并由專業館員運營,使學生在手機上能夠輕松獲取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和信息推送,提高了其對圖書館功能和信息資源的初步認識;在信息檢索課程教學和數字資源推廣活動時,引入了微助教課堂應用工具和一些在線實時對接、互動答題的游戲程序,并形成一定的獎勵機制,不僅便于簽到、討論、上機實踐、隨堂測驗等課堂管理,更增加了教學和活動中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推翻了以往在藝術生印象中比較枯燥的理論課的形象,大大提高了信息素養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在教育模式的改進中,需要注意把握娛樂性的程度,既要引起學生的關注,也不能偏離了信息素養教育的主題。
3.3 建立人際傳播網絡
在我校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過程中,各系部專業教師的引導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渠道。如果教師對信息、數字資源不敏感,其學生對圖書館和信息技術的認識和接觸也會較少。在2017年,我校圖書信息中心與現代教育中心兩部門合并之后,在信息素養培訓應首先從教師入手的方面達成了共識。教師的信息素養培訓主要分為現代教育技術和數字資源使用兩個方面,從課堂教學方式的信息化、智能化到信息資源獲取、利用技能的提升,為信息素養滲透到課堂、實踐中,同時通過教師的影響力深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打好基礎。
3.4 普及信息檢索課程
在普通高校中,常有將《信息檢索》設為限選課程的專業,以保證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必須修完信息素養課程的學分。而在我校目前的信息素養課程性質為公共選修課,且由于圖書信息中心專業教員人手有限,每年的開課時間和課程覆蓋率都受到影響。本文設想未來可能采用的兩種形式,如能突破傳統的教學條件的限制,將大大提高信息檢索課程的普及率:一是引進網絡課,不僅方便學生通過智能終端的網絡平臺遠程學習,也可以將原本受場地限制的選課人數大大提高;二是在人手足夠的情況下設置階段性選修課,如在西洋音樂專業的課程中開設音樂類信息檢索課程,在畢業生論文選題階段開設知網等學術數據庫使用教程講座等,在信息需求產生的時候進行對應的輔導,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信息素養的重視度。
4 總結
為適應社會信息化、智慧化對人才的需求,信息素養也成為藝術類高職學生在學習和職業生涯中必備的技能。信息素養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在長期實踐中不斷創新、反思和改進的過程,作為主導部門,圖書信息中心也應與時俱進,提高學科資源建設能力,積極探索適應本校專業需求的培養策略,使職業教育與信息素養教育相輔相成,培養出具備良好信息素養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徐艷.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培養與研究[J].數字社區,2014(12):60-61.
[2]梶浦文夫.今后的大學信息素養教育[J].倉敷藝術科學大學紀要,2007 (12):61-67.
[3]本村猛能.日本、韓國的高中信息教育的比較研究[J].群馬大學教育學部紀要(藝術·技術·體育·生活科學篇),2012(47):145-158.
[4]陳一笑,趙國柱.培養藝術生信息素養能力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7(9):167-168.
[5]王先國.智慧校園環境下藝術類高職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探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17(0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