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祥
摘 要:小學數學課是一門必修課,也是基礎課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建立起初步的數學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生的數感、空間意識、數據分析能力、運算能力等是小學階段數學主要培養的內容,但是因為小學生在心理和生理發展具有階段性,所以導致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比較弱,在部分數學內容的學習中,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所以信息技術的支持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就顯的尤為重要了,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還能解決學生實際的學習困難。本文將根據教學實例來探討信息技術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并研究信息技術在支持小學數學教學運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應用;教學質量;提高
1 小學階段數學教育的現狀及數學課程的主要特點
1.1 小學數學課程在內容及其主要特點
小學數學課是一門基礎課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建立起初步的數學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生的數感、空間意識、數據分析能力、運算能力等是小學階段數學主要培養的內容。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分類,把小學數學課程的內容分為了四塊區域內容,即“數與代數”、“統計與概率”、“圖形與幾何”、“綜合與實踐”,通過三維目標重點從數學的知識與技能,教學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進行。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被分為兩個學段,即為第一學段是一至三年級,第二學段是三至六年級。
這兩個學段的數學課程的主要內容為:第一學段(一至三年級):數與代數:(1)數的認識(萬以內數、數位、符號、大數、小數、分數);(2)數的運算(四則運算、分數加減);(3)常見的量(圓角分、年月日、時分秒、重量單位)。圖形與幾何:(1)圖形的認識(幾何體、幾何圖形、幾何體視圖);(2)測量(幾何圖形長度、面積單位);(3)圖形的運動(平移、旋轉、軸對稱等4)圖形的位置(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統計與概率:(1)事物的分類;(2)數據收集;(3)數據分析;(4)數據交流表達。綜合與實踐:(1)感受數學的作用,獲得數學活動經驗;(2)解決數學問題;(3)經歷數學實踐操作。
第二學段(三至六年級):數與代數:(1)數的認識(公倍數、公因數、自然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分數與小數互化、負數);(2)數的運算(多位數的乘法、四則混合運算、運算率);(3)式與方程(字母、等量關系、方程、等式);(4)正比例、反比例。圖形與幾何:(1)圖形的認識(線段、射線、直線、平角、周角、平行、相交、三角形及其性質、立方體的視圖);(2)測量(角度、多邊形面積計算、圓的計算、立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3)圖形的運動(平移、旋轉、軸對稱);(4)圖形與位置(比例尺、方向、距離)。
統計與概率:(1)數據統計過程(數據收集方法、各種統計圖表);(2)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綜合與實踐:(1)經歷數學實踐活動;(2)體驗問題解決過程;(3)經歷猜想、假設、驗證的過程。
通過上面的分析,會發現在課程內容知識點上是比較簡單的,在教材內容編排上呈現出一個螺旋式的組織方式,因為階段不同,小學生在學習部分內容時比如分數、幾何體等知識時,還是會面對較大的困難。
1.2 對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心理特征的分析
1.2.1 小學生思維特征的分析
低學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水平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他們很難理解,必須借助一些特定的情景還有具體的事物對象來進行分析和理解。但高學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水平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階段,對于一些比較淺顯的抽象概念,是能夠掌握的。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不是完全一致的,主要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既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進行教學,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要適當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
1.2.2 小學生注意力特征的分析
小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注意力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漸過渡發展,但是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慢慢培養他們的有意注意。
1.2.3 小學生記憶力特征的分析
因為受到年齡和心理發展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記憶力大部分都是以機械式記憶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成熟,記憶力逐漸向理解性記憶過度。
2 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小學數學教學,提高教學的質量
2.1 注重課前導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數學課具有抽象性,所以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學習效率不高,而注意力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重要原因[1]。根據上面的分析,小學生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要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就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那么學習的過程就會變成被動的、強制性的,這樣不僅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還會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求知欲,甚至厭惡數學學科,尤其是面對比較難懂比較乏味的數學知識時,就需要教師利用一些信息技術將這些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生活數學,要做到這點,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著手:
第一,上課之前,研究教材,巧妙的利用數學資源,根據學生的學段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情景,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有趣的圖片或者視頻動畫進行導入,將學生帶入到新課中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數學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的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第二,上課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以動畫視頻、圖片、音頻的形式進行實驗演示,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性,突破教學過程的重難點,使教學的內容更加的充實、豐富、形象,使數學的抽象概念變得具體化[2]。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幅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畫面,讓學生從中找出哪些物體的表面是三角形的,由此引出課題。由于畫面逼真,色彩鮮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起來了。教學三角形的概念時,利用電腦的動畫功能,將三條線段逐步移動,圍成一個三角形,通過演示,學生不僅明白了什么叫“首尾相連”,而且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可以提問學生:“自行車的車身支架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呢?”接著伴隨著悅耳的音樂出示一組畫面:首先是一只小猴子在愉快地騎著自行車,然后將自行車的車身支架變為平行四邊形的,結果小猴子騎著兩個車輪就擠到了一起。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學生明白了自行車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懂得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學手段獨特,設計新穎,整節課上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注意力非常集中,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效率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2.2 利用信息技術的支持,幫助學生建構認知框架
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讓數學生活化,使學生容易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通過上面的分析,知道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對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難以理解,這時就要依靠教師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數學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將數學抽象概念中的文字、數字等轉化為對學生而言比較直觀、具體、形象可以理解的內容,使數學生活化,使數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降低教師講解的難度和學生聽不懂的現象。
2.3 利用信息技術,重視學生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課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將數學的知識點進行全面的剖析和展示,使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提高學生學習的氛圍,尤其是在學習幾何圖形時,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將復雜、難懂的幾何形體之間的關系變得簡單具體,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進而培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講解《認識圖形》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活中他們喜歡的物品圖片,比如糖果類、水果類、玩具類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這些常見的事物中,都包含哪些圖形,然后讓學生利用剪刀等工具,將紙通過折疊、裁剪、拼湊的方法做出不同形狀,這樣能夠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知識的理解和記憶[4]。
3 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家校合作的力度
素質教育要求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共建一個教育網絡平臺。因為家庭和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主要環境,學校及時有效的給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問題,才能讓家長更加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狀況,才能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健康的成長。那么,怎么有效的進行家校協同合作呢?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還有信息技術的支持,創建聊天交流平臺已經不是難事了,比如出現了很多的聊天工具,例如QQ、微信等。學校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以班主任為核心,借助信息技術,比如微信,創建一個班級交流群,將學生每天的作業或者任務以文字的形式發放到交流群里,把表現好的學生名單發到群里進行表揚,讓家長之間也互相學習與交流,針對自己孩子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教育,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4 利用信息技術的支持,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專業素養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授課時,部分老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講課的現象很少,只是在少有的公開課或者是骨干教師評比課時少量使用多媒體技術授課[5]。老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不高,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年輕教師低,現學習信息技術,怕耽誤教學任務,所以沒有正確的認識到信息技術在高效課堂創建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沒有全面的展開信息技術授課。
因素質教育的普遍性實施,在教學過程中要求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及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學習的高效性,所以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改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專業素養[6]。那么,怎么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學習信息技術呢?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教育的專題講座,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使用率;也可以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對經常科學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進行獎勵,相反的教師進行懲罰,借此鼓勵教師多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對學生的發展,對教育的發展,以及對教師自身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幫助[7]。
5 總結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小學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小學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8]。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如何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建構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9]。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芳.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數字化用戶,2017,23(45).
[2]張蓉.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1):34-34.
[3]劉曉劼.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9).
[4]李維纮.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青蘋果,2017(10).
[5]唐友明.關于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7(26).
[6]鄧永清.試論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12).
[7]李祎,鐘紹春,周拓.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智慧教學模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128-133.
[8]薛茉莉.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華夏教師,2018(10).
[9]田祥年.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