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瓊
摘要:目前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形勢愈加嚴峻,特別是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其就業難度更大。在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始終是社會熱點,伴隨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畢業生備受國家重視,且就業幾率也得到明顯改善。然而,仍有部分貧困生因自身的學習起點不高與啟蒙教育資源質量不達標等因素,使其錯過最佳就業機會。基于此,文章將高職院校學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當前貧困生就業存在的問題,提出個性化的幫扶措施,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就業 個性化幫扶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1-0161-02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多,尤其是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就業壓力也逐漸突顯出來。在大學生群體中,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屬于特殊性群體,在就業方面面臨嚴峻挑戰。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個性化幫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夠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問題闡釋
(1)就業劣勢明顯。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高職院校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的就業劣勢十分明顯,就業時間晚且就業崗位質量偏低,很難提高就業效率。而且,部分學生來自于偏遠山區,家庭經濟狀況不理想,社會經驗與實踐能力都相對薄弱,尤其是外語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等都相對欠缺,在和用人企業溝通的過程中,無法將個人優勢展現出來,直接影響其就業成功幾率。
(2)就業困難諸多。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方面,不僅會受到個人條件的約束,同樣還會花費求職費用與遭受社會不公平的待遇。通常來講,在求職期間,會形成額外費用,尤其是制作求職簡歷、面試路費與通信費用等,都會使學生的經濟負擔增加。加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網絡的發達,大學生就業不再被局限在本地,所以人才流動范圍擴大,也同樣使得經濟條件不理想的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競爭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方面就必須承擔高昂費用,因難以承受而錯過最佳的就業機遇。
(3)就業兩極化現象突出。因為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薄弱,所以其日常生活條件與學習條件也和其他同學相差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部分畢業生更期望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工作,也有部分畢業生面臨著經濟困難的問題與壓力。但仍有很多畢業生將這種困難作為歷練,形成了堅定的意志,能夠努力拼搏。也有畢業生在巨大壓力之下,形成消極與自卑心理,很難正確面對遇到的就業困難,進而在求職就業過程中自信心嚴重缺失。
二、高職院校貧困學生就業個性化幫扶策略
根據以上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與分析可以發現,當前學生就業仍面臨嚴峻挑戰,要想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就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幫扶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改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現狀,促進畢業生的順利就業。
(1)國家獎勵政策的貫徹與落實。針對高職院校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就業給予幫扶的過程中,應對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以及求職創業補貼、貧困資助機制等加以完善與健全,以保證高職院校學生能夠獲得理想的就業創造機遇。現階段,高職院校內部已經構建相關性制度,使得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學費與生活費用經濟壓力得以減輕。在此基礎上,要積極開展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的培訓活動,對創新創業的知識進行宣講,為“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創新創業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2)全面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能力。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知個人能力,對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進行準備。其中,應形成科學合理的職業理想,特別是在就業環境嚴峻的情況下,就業市場競爭也愈加激烈,高職院校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必須盡早明確個人職業目標,對目標學習計劃進行制定。同時,還應對個人作出科學評價與分析,能夠正確認知自我的就業優勢與不足之處,促進職業分析工作的開展。
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高職院校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全面改善其就業狀況。在高職教育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對一線高級技術應用人才進行培養,更注重學生自身的職業技能、素養以及實踐能力。高職院校應當組織學習基礎薄弱的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參與立體化輔導,安排較強專業能力的教師,在專業知識學習、人際交往以及社會活動能力等多個方面實施必要的指導,以保證學生綜合能力得以提升。
(3)貫徹落實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組建高職院校心理輔導人才隊伍并逐漸擴大規模,有效結合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階段,高職院校對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提高重視程度,但單純依靠學校的心理輔導機構以及心理健康教師落實心理疏導遠遠不夠。在校園學習與生活中,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還會受輔導員與其他同學影響,所以,作為輔導員與學生干部,應高度重視心理健康知識培訓的重要性,對心理問題防范方式與解決措施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要形成多層級心理干預隊伍,由輔導員、學生干部和心理健康中心共同組成,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加以化解。
另一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有效結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與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培養內容。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設置要考慮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視野拓寬需求,確保學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能夠不斷增強其溝通能力、組織能力、服務社會能力等。
(4)加大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力度。第一,綜合考慮高職院校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就業難的問題,在實踐過程中,應當借助多方力量,給予弱勢群體必要的幫助,確保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不會在就業方面產生過多顧慮,積極參與就業。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對就業指導課程高度重視,全面建設課程學科,確保就業創業指導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另外,要強調個性化輔導和咨詢的重要性,創設面試技巧培訓與簡歷寫作等相關課程,確保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自身的就業競爭實力不斷增強。
第二,高職院校需給予就業困難學生必要的幫扶,尤其是通過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對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實際情況形成系統化掌握,并安排專業工作人員負責相關工作,貫徹落實一人一冊的動態化管理原則,確保幫扶的精準化與個性化。另外,要貫徹落實高職院校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求職補貼發放工作,考慮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的具體狀況,為其推薦相對應的用人企業,以確保學生可以順利就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嚴峻就業形勢,高職院校內部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這一特殊群體,其就業難的問題應獲得政府、院校以及社會的高度重視。而且,高職院校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就業已經被納入到精準扶貧工作重點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必要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在高職院校貧困生、學困生與心困生就業方面,必須借助多方力量,使高職院校貧困畢業生能夠在就業幫扶教育中受益,更好地實現就業目標,進一步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曉.高職院校“農二代”大學生就業幫扶對策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5(4):128-131.
[2]趙雙軍.高職院校貧困生與建檔立卡戶學生就業精準幫扶對策探析[J].紡織科技進展,2018(8):63-64.
[3]張名艷.產學研協同創新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0):85-86+89.
[4]林秀麗.基于雙導師制的廣西高職院校建檔立卡學生就業幫扶模式探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8(4):116-120.
[5]劉鄢立.高職院校“互聯網+就業精準幫扶”體系機制與實施路徑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8(6):51-55.
[6]錢玉婷.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探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
[7]劉旭東.高職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模式研究[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