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啟兵
摘要:小學時期是一個人學習的初級階段,在該階段,其各方面能力都處于發展初期,若此時能夠運用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等,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為其各方面能力培養及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教學法,能夠以問導學、以情入境,幫助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成效。但在實際教學中,受傳統應試思維的影響,在應用問題情境法開展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對此應當加強對此方面的研究,以進一步優化問題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情境;創設利用
問題情境屬于情境教學模式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及興趣的調動有著積極作用,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學科課堂教學中,其中不乏小學數學教學,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很多文獻資料顯示,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使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進而調動了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最終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及效率,推動了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積極性及主動性的提高來說,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
1.1針對性原則
一般情況下,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使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是在新課教學之初,通過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來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情境展開思考與研究,進而通過對新知的學習與理解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答案。在此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而且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極大地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但在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并非所有皆可,而需要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只有具備針對性的問題情境,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在了解新知識后,找到正確的方法與思路。反之,則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毫無意義,甚至還可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1.2針對性
通常而言,創設問題情境主要是在開始新課教學時,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思考與探究新知識、新內容,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而,所創設的問題情境需具有針對性,能夠面向學生某一發展點展開,在幫助學生學習與鞏固新知的同時,也能培養其良好的學習能力與素養。
1.3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所謂的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指的就是通過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對一些喜歡數學的學生來說,在進行數學學習時會比較輕松,同時對知識的理解也是更加快速。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學習數學很吃力,可能無論教師講解多少遍,他們還是很難快速地理解。面對這種情況,創設有效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創設的具體策略
2.1重視理論學習,增強問題情境創設實效
問題情境創設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習是小學數學開展有效問題情境教學課堂的基礎之一,教師應當明確掌握問題情境教學的含義,即認識到該教學指的是通過問題來刺激學習的一種模式,讓問題在情境中變得更有意義、更有生機。基于這種認知,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應當了解“問題”才是教學的內核,而“情境”則是輔助,不能本末倒置,出現為追求“情境”效果而忽視“問題”內核設計。只有真正理解問題情境創設教學的理論,才有可能將學生成功引入問題情境之中,進而使其在自主思考與探索中獲得體驗與收獲,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2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注重問題的實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認知理解能力,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來進行創設。而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重點在于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緊密聯系,并要適時地進行調整,讓生活化問題情境更加符合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夠通過生活化問題情境,深入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可創設關于購物的生活化問題情境,通過生活化的問題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人民幣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可在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相關的生活化問題:同學們,在你們的課桌上有一個小袋子,里面有教學用的人民幣,請同學們尋找出你所認識的人民幣,并記錄下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有幾張。然后,再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到教室里的“兒童小超市”里進行體驗式購物,同學們可通過“購買商品”來進行人民幣的找零結算,并說出“兒童小超市”所有的商品價格。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們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等人民幣的進率知識;并認知與了解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會使用人民幣進行購物。通過體驗式購物,讓學生學習與掌握人民幣換算的知識。請同學們在周末時跟隨爸爸媽媽到超市購物,自己學會看超市貨架上的商品價格,學會在實際購物中,來換算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通過生活化問題情境以及體驗式購物活動,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養成愛護人民幣、節儉用錢的美德。
這樣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的緊密結合,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的較大實際運用范圍,通過數學學習能夠有效地解決現實生活當中的一些問題,學生通過在現實生活中充分運用數學知識,進一步了解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習與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2.3問題情境教學中不斷融入過程評價
要判斷學生學習成效的高低,單憑考試卷面分數則難以全面體現。教學實踐表明,只有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才能盡可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與數學思維培養情況。在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中,也應當積極融入過程評價。具體地說,過程評價就是將學生學習數學的相關能力體現到平時的課堂表現與課后練習中去,通過將學生參與問題情境教學的積極性、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內容設計為評價指標并量化到評價表中,以此來全面、綜合的衡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通過強化過程評價,還能使學生不斷提高參與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自覺性、主動性與積極性。
結論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想要有效地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就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并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與當前所學的新知識,造成一種知識上的認知矛盾,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構建起良好的學習氛圍,唯有如此,才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若教師創設出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就能夠讓學生集中學習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探究新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從而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會文.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考試周刊,2018(23).
[2]付凱程.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8(1).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小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