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過程不斷完善和發展,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數學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認知教育的層面,教師還應通過情感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情感教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高中數學滲入更深層面,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學方法;情感教學
引言:
在應試教育制度下,高中數學教學側重于理論知識、課本知識的傳授,把一些復雜公式生硬地塞給學生,課堂氣氛沉重,學生對數學興趣不大,教學效率低下。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1.教師更多關注認知教育和理論教學
數學作為高考的重頭戲,頗受老師和同學們重視。教師為了讓學生熟記各類公式、各種函數,通常會在課堂上三番五次強調,有時甚至會在課前五分鐘進行突擊式抽查,讓學生默寫出各類函數,寫錯的同學要接受相應的處罰,在這種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下課堂氣氛也總是很壓抑。老師一堂課都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地敲黑板,畫重難點題型,想把自己的知識全部傾囊交給學生,下面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昏昏欲睡。課后老師也絲毫不會浪費一分一秒,各種高考原題,各地的推測新題型等都要求學生熟能生巧。這種單純圍繞知識點展開的教育,不僅讓老師忙的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還會加劇學生對數學的厭惡程度。
2.學校忽略情感教育,過多關注學生成績
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理念要求“以人為本”,但很多高中現存的問題是“唯成績至上”。在這種片面化觀念的指導下,學校規定數學老師每隔三天出一份試題,測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頻繁的考試同樣讓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因此開始恐懼數學。
3.學生厭倦數學,為應付考試而學習
在學校和老師的高壓下,學生有做不完的試卷,算不完的習題,如此日復一日枯燥的學習,使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被磨滅。在沉悶的課堂上,大多數學生產生抵抗心理,課堂接受效率低下,煩躁心里嚴重。
由此可見,單純的認知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課堂。隨著教育過程的完善,情感教育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二、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區別于認知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它汲取了傳統教育的精華,更加適應現代化教育的發展,為中國現階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提供正確方向。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認識情感因素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成長的巨大作用。
三、情感教育的意義
情感教育能夠改變以往老師一味地把知識強塞給學生的尷尬,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使“教”、“學”的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有情感作基礎,教育會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學生也不再懼怕數學,課堂氛圍會更加活躍,老師和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教學相長。
四、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提高高中數學教育
情感教育是老師和學生進行良好溝通的橋梁。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從自身改變開始,讓學生首先從心理上愿意接受,然后尊重,最后愛屋及烏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教師的改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改變自己對教育的認識
老師需重新認識教育的意義,不能單純進行“填鴨式”教育。傳統的應試教育已不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老師要在傳統教育方式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的素質教育,情感教育。例如有的學生會對高中數學所學的函數、集合等內容在以后生活中的應用表示懷疑,他們會覺得學習這些沒有必要,這時老師應向學生說明學習數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書本上的具體內容,數學公式,解題技巧等“顯性內容”只是一個載體,學數學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給大家帶來的一些嚴密的邏輯思維方式,這種“隱性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將會影響大家的一生。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與老師探究問題,同時會使教學事半功倍。例如在講解一些比較復雜的公式時,老師可先推導出公式的一半內容,剩下的教給學生分成小組自由討論,通過小組PK完成,這樣不僅讓學生高度參與到課堂中,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記憶公式。
3.老師要注重自己的日常形象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有獨立的審美意識,并且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老師如果一個學期只是一套衣服一成不變,會讓學生感到厭倦,覺得老師的審美眼光與他們相差太大,師生之間距離無形中加大,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相反,如果老師學會一些簡單的穿搭技巧,偶爾化淡妝上課,會極大提高同學們的興致,讓同學們感到自己與老師之間的代溝并不大。老師這一小小的改變會無意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愿意和老師多進行交流溝通,這樣師生關系打破了尷尬局面,得到極大改善,老師教學會更加得心應手,學生也愿意專心聽講,教學效率也隨之提高。
4.教師要學會鼓勵學生
很多人認為高中生思想已經比較成熟,課堂上進行贊美對他們并沒有多大作用。其實不然,贊美是最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方式,師生間的交流亦是如此。對于那些數學成績較差的同學,老師不可一味地指責,應該多利用課后時間與他們溝通。對于他們不懂的題目,可在課后進行二次教學,因為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不同,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一旦他們取得一點進步,老師需要毫不吝嗇地進行表揚,鼓勵他們下次繼續努力。在接觸了很多學生后,筆者發現學生數學成績不好并不是因為腦子反應慢。大多數是學生覺得數學很枯燥,無論怎么努力都仿佛在原地踏步。對于這類問題,老師要多加鼓勵引導,直接點明他們在函數或是數列哪一方面做題的正確率有所提高,以此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5.教師要在課后給予學生人文關懷
教師應該懂得自己的職責不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還要確保學生身心健康。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后多主動找學生談話,和學生聊一聊他們最近在生活或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或是有什么困惑等。這些細微的關心會讓學生倍感親切,進而減少對老師的恐懼,減少對數學的恐懼。
結論: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趨勢。只有把情感教育和認知教育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作用,發揮教育的作用,也能讓學生更樂意、更主動地探索數學的奧妙。作為一名負責的教師,一定要從自身改變開始,把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去,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參考文獻:
[1]王艷華.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7(65):98.
[2]陸金香.研究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J].新課程學習(中),2013(11):153.
[3]劉德榮.高中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籍佐增(1989.7)男,學歷:研究生,職稱:中學二級,單位: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