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新
摘 要: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常常會利用繪本閱讀的方式來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但繪本的選擇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從繪本中懂得道理,從閱讀的延伸中發揮想象,在教師的引導中豐滿故事內容,繪本教學從這幾個方面出發,才能躲避枯燥的閱讀體驗,孩子才能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悅讀”。
關鍵詞:繪本閱讀;“悅讀”;低年級;語文學科質量
一、閱讀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繪本閱讀教學的質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高效的繪本閱讀教學促使每一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培養閱讀素養。在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創造一種放松、和諧、愉悅的環境,同時又要從孩子自身閱讀的立場去考慮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形式,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樣才能提高語文學科教學的質量。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日常課堂中,有100名學生就有100種語言,每個孩子的語言都是獨特的表達,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建立在學生表達的基礎上。在繪本閱讀中,我們往往會采用優美、生動的語言,設置一些輕松愉悅的實地場景,把一些當前年齡段的孩子們難以理解的詞匯、句子,放到實際的語態語境下,讓孩子們反復品味語言的獨特性和趣味性。
二、道理從感情的流露中體現
教學并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與配合,教學并不單單依賴于冷冰冰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輸出與互動,教師要在繪本閱讀的基礎上,樹立一種“以情動理”的閱讀教學觀。
在故事《大衛,不可以》中,大衛是一個淘氣的小男孩,他的媽媽總是擔心他會去犯錯誤,總是對大衛說“不可以”,而當大衛真正犯錯誤的時候,他的媽媽卻把大衛擁抱在懷里,安慰他并原諒他。教師在講述這類有關家庭情感故事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身邊的愛與呵護,賦予學生感性思考的能力,利用情感去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感受愛與被愛。以故事中的情感為切入點并聯系生活中以及家庭中的日常小事,闡明情感對一個人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愛的無私與溫暖的道理。對于低年級的兒童來說,正是用“身體和精神去感性地觸摸世界”,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并非依靠于相關專業知識和觀念理性的肢解世界,低年級的教學語言應該是親和而感性的,北京大學的訪問學者沈奇曾說,“低齡階段的教育應該是以感悟生命、張揚個性為宗旨。”而繪本閱讀正是具備了這樣的特點,以閱讀為契合點,調動起低年級學生對知識的原生動力,通過教師的“情感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開發學生的自身學習潛能,提高利用閱讀的教學效率,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即對每一位學生的人性關懷。
三、想象從閱讀的延伸中飛揚
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延伸聯想思考,從而進一步引發學生想象力的開發。例如,在繪本閱讀課程《天氣》中,教師逐漸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畫面中人物的穿著以及出行活動提出具有利于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問題。例如“圖片上盡管沒有文字,那么主人公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天上的云朵、太陽、甚至是小雨滴又會說些什么?”教師多提出類似這樣努力豐富學生想象力的問題,讓學生看圖說話,既不脫離文本、聯系生活實際,又能以一種“童話故事的形式”來思考問題,從而促使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思考。深刻認識各種天氣現象的同時,在課上或課后開展延伸拓展活動,以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來依靠自己的理解將繪本故事演繹出來,引發學生的延伸思考,例如“如果我遇到這樣的天氣我該怎么做?”讓學生在思維延伸發散的思考過程中深刻理解繪本故事內容,同時又依托想象力對故事進行一定的拓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又如,在教學繪本《小魔怪上學》時,老師先讓學生學生閱讀故事題目插圖,然后教師就引導學生自己根據故事的題目和封面插圖質疑:魔怪媽媽和爸爸為什么不吃小朋友了,你認為小魔怪還會邀請誰去他的家呢?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這些導讀問題使閱讀更深入、發現更奇妙,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從而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想象得更深入,讓繪本閱讀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
四、故事在教師的引導中豐滿
教師應全面抓住繪本閱讀故事的文本線索,以文本線索作為教學授課的切入點,將每一幅看似孤立的畫面串聯起來,作為整體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即表現出故事中客觀事物的連貫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于繪本故事的理解。例如,在《恐龍如何說晚安》這樣以疑問作為標題的繪本故事中,教師要有正確的引導,從而讓孩子們感受到事物的不同之處。同時引導孩子們思考恐龍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說晚安,多問孩子們為什么會這樣想,理解學生的思路來源。此外,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依據圖畫將故事進行改寫和擴寫,讓學生以“起因、經過、結果”為方向擴寫故事,在班級內以故事會的形式,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擴寫的故事講出來,從而使教師更好地做教學引導,并且通過引導使簡單的故事變得更有情節甚至充滿情感,讓整個故事和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具體。
繪本閱讀強調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同時更要兼顧開放交流式的教學環境,以繪本故事為平臺和推手,進一步推動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的同時也學會聆聽,成為自己閱讀的主人,才能躲避枯燥的閱讀體驗,從而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悅讀”。
參考文獻:
[1]吳振興.淺談繪本故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2(24).
[2]唐范紅.牽手繪本,閱讀悅美:基于小學低年級語文繪本閱讀的教學策略[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