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著新的要求。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目的和作用進行探討,并將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手法融入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以起到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有了新的要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升、情感教育上的培養以及學生整體素質上的提升。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情感的教學手段,能夠起到十分優秀的作用。
一、語文課外閱讀的目的和作用
閱讀的作用是在書本之中搜集信息,整理思路,并獲得審美體驗。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以及閱讀模式能夠幫助學生發展自身的思維,并使其通過文章認識世界。語文課外閱讀在培養學生的精神素養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在學生進行閱讀的同時,能夠對優秀課外閱讀材料內的優秀內容進行熟記和模仿,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并與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還對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互相學習與交流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積極進行同學之間的交流,積極地倡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使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更加富有活力。
二、提升課外閱讀效果的方法
(一)進行課外讀物的精讀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教育時,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對課外讀物的精讀。在進行課外讀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能夠對課外讀物做到識字、默讀、思考、感受等,讓學生從基礎做起,首先做到通讀全文、并能夠做到不出聲地默讀,在此之上才能夠展開對文章的思考,在主動積極的思考過程中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并對其內容作出思考,進而獲得智慧上的啟迪和情感上的熏陶。對課外讀物進行精讀是適用于全學年段學生的一種優秀的閱讀教學方法,它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穩定地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二)注重培養學生感受力
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使學生能夠對課外讀物進行個人的主觀評價。
比如:低年級學生在進行童話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對“壞人”和不正確的事情進行主觀的判斷;在高年級之后會對小說中的劇情的發展與人物的品行做出客觀的、全面的評論。這種優秀的感受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地加深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對學生的品行和情感進行熏陶。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過程中,要逐步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進行閱讀,以提升閱讀的質量。
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閱讀材料以另一個視角來進行轉換閱讀,比如用故事中的配角的視角來對整個故事進行演繹,以對整個故事有著更加詳細的了解。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對閱讀材料進行續寫或仿寫,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四)重視朗讀與默讀的作用
朗讀與默讀是重要的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朗讀能夠鍛煉學生的表現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感也得到了鍛煉。在默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鍛煉自身的閱讀速度,讓學生逐漸地學會精讀、瀏覽與略讀的方式,簡化閱讀過程,使閱讀效率提升。對于好的句子與段落,鼓勵學生進行默記和背誦,以便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能力。
(五)培養廣闊的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作為興趣而不是任務。學生進行自主的課外閱讀時,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輔導,幫助學生接觸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讓學生能夠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和愛好。
例,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時,從圖書館中挑出了不少的優秀的文學作品。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就這些文學作品展開了閱讀與激烈的討論,討論結束后學生都選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并立即投入到了閱讀當中。
(六)引導學生學習修辭手法
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修辭手法的基礎學習,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還要幫助學生進行寫作方面的練習。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課外讀物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一些基礎的語法與句法,比如句子的成分、短語的結構、常見的修辭手法等,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上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于新課標下的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道德情操,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訓練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健康的審美情趣,利用語文課外閱讀來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田園園.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98.
[2]趙亞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126-127.
作者簡介:蔣子悅(1990.04—),漢,天津人,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