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玉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不但是一項重要任務,而且還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進行了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不但是一項重要任務,而且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腦力思維活動。然而,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大多數學生都對寫作文存在畏懼心理,常常覺得無從下筆。不少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內容生硬,沒有創意與活力。久而久之必將會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在作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豐富小學生的作文寫作題材范圍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就需要通過豐富小學生的作文寫作題材范圍這個途徑,這樣就可以促使他們有效打開寫作思路,為小學生作文中的敘事抒情提供有效幫助。該如何豐富小學生的作文寫作題材范圍呢?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留心及觀察自己日常生活學習中一些有趣或感人的人與事,之后教師定期組織他們一起分享與交流,讓全體學生都能夠自己豐富作文的寫作題材。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及小學生作文教學的要求,在某些課文完成教學后布置一項課后作文寫作作業,并在學生提交后打分及選出優秀文章進行點評張貼。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的《爬天都峰》課文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與奮發向上的品質,教師在教學完成后讓他們圍繞這個主題,并利用自己所搜集的題材來寫一篇作文,這樣既可以很好地鍛煉他們寫作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培養。
二、引導小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聯想
小學生天真活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只要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幫助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就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礎,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則是學生展開想象的基礎。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植物蒲公英進行觀察時,教師可以采取打比方的方式來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可以這樣提問:同學們,蒲公英要飛向哪兒呢?此時,教師可以吹一朵蒲公英,讓其飛出窗戶。受到啟發后學生紛紛給出各類答案,有的學生說:“蒲公英要飛到四面八方。”有的學生說:“蒲公英要將種子撒向大地,并在各個角度落地生根。”等,如此一來,學生的想象一下子就打開了,有利于提高小學生作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三、采取多種作文形式展開作文教學
其一,開展多角度作文,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是關鍵。而開展多角度作文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對作文題目與材料進行思考,并根據一個題目來完成多篇文章的寫作,從而有利于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其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立意。即引導學生在多個角度來審視相同題材,并確定不同的主題,進而創作出不同立意的作文。其三,鼓勵學生從多方面進行寫作選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相同主題,在多個角度來選擇相應的題材。如此一來,不但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聚合思維。學生可以寫城市的變化、家鄉的變化、農村的變化及學校的變化等,也可以寫公路的變化、森林的變化、家鄉房子的變化及田野的變化等。其四,引導學生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作文表達。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根據相同的內容來采取不同的表達形式,從而使其寫出的作文具有新意。例如,可以采取先果后因、后因后果、先總后分、先分后總、插敘、倒敘、順敘等形式來安排寫作順序結構。
四、努力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性
1.應將小學生作文教學課前向學生生活展開
作文的內容源自于生活,是實際生活的記錄與升華。如若能夠讓學生在寫作前直接體驗或是感性地了解寫作內容,則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有利于寫作內容的確定。所以,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可以結合具體寫作范圍與內容來提前組織學生對材料進行搜集、觀察等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帶著相機讓學生對校園景色進行拍攝,讓其親自當一回小小攝影師,體驗如何進行拍攝,并體會拍攝的樂趣,以充分激發其創造性思維。在進行與攝影相關的寫作時,學生能夠積極地開展寫作練習,并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入到作文當中,讓寫作內容不再空洞乏味。
2.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生活
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中,可以采取演示、情境創設等方法來將生活中的畫面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并通過細心觀察,把作文的過程理解為認識生活,鑄造生活的過程,并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作文的熱情。
3.重視課后向生活的延伸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而學生對寫作內容的探索是逐步深化,且會不斷產生新的學習需求以及問題,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將作文教學和學生的課后生活聯系起來,并逐步向課后生活拓展。
參考文獻:
陳飛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