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摘 要:語文教學在小學生行為模式培養(yǎng)和思維習慣養(yǎng)成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其中,語文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nèi)容的組成部分,更是一種貫穿低年級學生的教育思想接受過程。將從學生角度、教學活動角度就課外閱讀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在實際觀察的基礎上,對目前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類概括匯總,并結(jié)合當前時代教學實際情況,就如何有效地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達到既定目標提出建議。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教學;課外閱讀;閱讀習慣;自主性
一、引導課外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文化產(chǎn)業(yè)作為我國不斷發(fā)展的優(yōu)勢產(chǎn)業(yè),在此背景下,小學學科教育又是我國的一項基礎性教育工作,其中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更要得到高度重視。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課外閱讀在有效提升學生對語文的了解程度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而且對于正處于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與組織能力初步形成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如果可以組織更為優(yōu)質(zhì)的語文課文及課外的閱讀性教學訓練,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更有效的激發(fā),同時也能夠喚起學生在相應教學時間段內(nèi)的求知欲,還能夠讓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拓寬和豐富,為學生開拓更加廣闊的視野、提高文學素養(yǎng)。
閱讀能力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相應作品的內(nèi)容理解、體會情感效果,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閱讀語感強弱、情感體驗過程效果好壞等都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與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引導課外閱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夠激發(fā)并不斷培養(yǎng)知識學習、探索的興趣,從實際情況來看,現(xiàn)階段學生年紀不大,心智不成熟、缺乏較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等對于長時間有效學習起到消極影響的問題,反之,一旦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培養(yǎng)起來,他們就可以以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到語文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當中去,并且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真正集中注意力。
對于教師來講,假若其能及時對課外閱讀的學生進行表揚,并趁熱打鐵,號召更多學生參與閱讀,那這種“帶有榮譽感的教導”就會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收獲知識,更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其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同時也能夠從另一方面加強學生閱讀學習、主動表達的自信。
二、現(xiàn)階段在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外閱讀引導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的總體教學情況而言,在語文課外閱讀引導教學中,絕大部分學校和教師都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但整體的課外閱讀引導還未形成體系,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出現(xiàn)的問題值得引起教師隊伍的注意。
(一)學生的自主性不夠,能動性不強
自由、輕松的空間應當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著力為學生營造的,在這個空間里鼓勵、引導學生閱讀各類文章,結(jié)合學生實際引導思考文章,鼓勵學生勇敢分享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表達自身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逐漸使自身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但目前的課外閱讀在一些時間段內(nèi)成為課內(nèi)閱讀的“附加品”,閱讀教師仍然是根據(jù)所提供的讀本按照以往教學方式,將其當作教材內(nèi)容來逐一講述作品的寫作背景、概括作品內(nèi)容、劃分文章段落、教師概括文章中心,最后按照教師的邏輯先分析出文章的主題思想,再額外歸納出文章的特色等,而學生則是處于被動地位按部就班,按照老師講授順序,被動地進行作品閱讀與理解。
(二)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方面有所欠缺
處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特點是好動、愛玩,這就導致他們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文章。假如此時再沒有學習興趣驅(qū)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閱讀文章、思考文章,他們就不能夠日積月累。良好的學習閱讀習慣應是學生主動尋求方法,思考、分析文章前后段落,并體會文章情感,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進一步與文章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和中心思想。
但目前的現(xiàn)狀是,很多時候有效、輕松的閱讀氛圍就很難形成,造成學生就很難在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熏陶下使自身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三、對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建議
從總體教學情況而言,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教師的基本態(tài)度應該是: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貫穿著這種教學觀念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引導教學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以教師為核心”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差異化地、精準化地制定教學任務和目標,行之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引導活動。積極開展相應的教學評價,遵循激勵性的教學原則,對每一位學生做積極評價,對學生有失誤的地方進行合理引導。
“講真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應摒棄應試教育思維,從僅僅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表達”一體模式,潛移默化地鼓勵學生堅持好習慣。例如:在寫作過程中把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寫下來。還要鍛煉學生用文字的形式描述日常事物,培養(yǎng)學生善于記錄的良好學習習慣。
此外,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應當引入合作學習模式,當然,因受年齡的限制,小學低年級學生即使是小組討論,有時對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不一定完全透徹、全面,此時教師應當作為學生中的一員,適度參與合作學習,了解想法、發(fā)現(xiàn)問題,適當引導幫助小組成員統(tǒng)一意見。這種方式使得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在小組討論中取長補短,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總而言之,更多的課外閱讀教學學習方式應當改變,從而順應當下教學形式發(fā)展潮流,適應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玲.談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作文成功之路,2013(11):122-123.
[2]張志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3(10):16-17.
[3]高傳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