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怡然
摘要:蒙古族舞蹈中的道具使用頻繁,而且種類頗多,其運用對舞蹈形象身份和舞蹈背景揭示能起到關鍵作用。文章以蒙古族舞蹈道具為研究對象,對道具分類,探析內涵并分析作用。希望通過本文書寫,能夠使讀者對蒙古族藝術文化和民間舞蹈道具使用有所了解,感受蒙古族舞蹈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道具;蒙古族舞蹈;運用
中圖分類號:J7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079-01
一、蒙古族舞蹈道具的分類
1.生活舞蹈道具。藝術是從生活中汲取的,又高于生活而存在。生活當中的日用品(即人們平常用的酒杯、筷子、飯碗、菜盤等)成為蒙古族人民表演時經常運用的。蒙古族舞蹈往往沒有形式化,舉行盛大的儀式或宴會,牧民們在飲用美酒后拿起筷子或碟子,伴隨著歌曲進行舞蹈,是隨處可見的情境,也是蒙古族人民崇尚自然情懷的抒發。
2.生產舞蹈道具。從最初的狩獵到畜牧業和農耕文明的發展,人們通過各種各樣表演的形式進行交流與記錄歷史文化,人民勞動生產時運用到的用品進行藝術加工,成為生產舞蹈道具。蒙古族常用生產舞蹈道具有:烏奶桶、套馬桿、馬鞍、搗炒米等。生產舞蹈道具傳承具有穩定性,繼承和保留了北方游牧文化的特點和風格,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舞蹈體系。
3.征戰舞蹈道具。展現了蒙古族在歷史階段中的戰爭情景,主要用于狩獵和戰爭。蒙古族人的民族精神在道具中被傳承,例如弓箭舞是用弓箭進行的。蒙古族男女長臂射箭,動作優美,用舞蹈表演戰爭場面,彰顯蒙古族反抗壓迫的斗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4.宗教舞蹈道具。蒙古族舞蹈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宗教對于蒙古族舞蹈影響非常大,很多祭祀的用品被當做道具一直使用。例如在進行宗教祭祀時使用:達力根巴雅爾、蘇立德、珠嵐薩滿教單手鼓等,通過舞蹈的表達,那些宗教用品成為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蒙古民族宗教信仰的產物。
二、蒙古族舞蹈道具的內涵
蒙古族舞蹈道具是對生活藝術性的提煉,對藝術生活化的表現,具有特殊的內涵與意義、傳承文化與信仰,延續蒙古族精神。
1.文化特色。蒙古族舞蹈道具中的文化源于地理環境的影響、社會歷史變革、民族文化變遷,這些都是歷史發展與文明傳承的重要標志。蒙古族文化是人民集體勞動的結晶,充滿了蒙古族生產方式、藝術文化和民俗風情的舞蹈情節,記錄了蒙古族祖先的民族精神,宗教信仰和審美心理。
2.地域特色。由于其特有的地理環境、起伏發展的經濟形勢和歷史變革呈現出的特殊性,使這個地方形成了獨特的地域特色。蒙古包可以隨處移動,套馬桿、碗、筷子、哈達等日用品也成為舞蹈道具,以增加對舞蹈作品的象征性描述。無論哪一種道具都與其地域有著重要的聯系,凸顯地域文化特色。
3.民族特色。自古以來,蒙古族人民就以唱歌跳舞聞名,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文化,所以舞蹈主題也豐富多樣,形成了濃郁的民族地域風情。舞蹈道具各種形式的發展離不開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宗教信仰。蒙古族道具表演已然成為最為經典的民族象征,體現了深刻的民族情感,展現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藝術特色。
4.宗教特色。蒙古族對于宗教信仰是長久積累的,最開始信仰薩滿教,隨著佛教的傳入,對蒙古族人民進行了精神上的洗禮,產生了喇嘛教。喇嘛教對于蒙古族人民產生了重要影響,宗教儀式中的舞蹈表演成為藝術形式之一。后來又有羌姆表演,利用舞蹈來傳播佛教,并很快成為民間信仰。宗教特色成為蒙古族舞蹈表演中的一個特點。
三、道具對蒙古族舞蹈的作用
1.塑造舞蹈形象。首先舞者在運用時必須要了解舞蹈作品的需要,明白什么舞蹈應該選擇什么道具。其次舞者必須充分了解舞蹈風格,然后根據不同的風格選擇所需的表演道具,并且客觀地把握自己的道具技巧。最后道具的使用必須要與舞蹈風格統一協調,兩者相適應才能夠表演出優秀的舞蹈。道具的使用能夠讓舞者形象地表現舞蹈風格和文化環境,使觀眾看到鮮明個性的舞蹈形象。
2.延伸舞蹈內涵。在蒙古族舞蹈表演藝術中,道具的巧妙運用能夠很好地延伸舞蹈內涵,比如筷子、酒盅、碗的運用,使我們能夠知道舞蹈是表現對客人的歡迎。道具使用時能夠增加觀眾理解舞蹈的能力,再結合具體的舞蹈作品,產生情感共鳴,使得表演充分激發觀眾的想象力。
3.傳承民族文化。道具可以幫助升華舞臺藝術,運用典型道具來彰顯民族文化符號,體現民族舞蹈的藝術特征。在國家發展的歷史上,道具很大程度地實現了歷史的記錄,例如蒙古族舞蹈中使用的蘇立德被認為是成吉思汗的精神旗幟。在文明發展的沖擊下,將傳統歷史道具進行延續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