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華
摘要:中國傳統繪畫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中國傳統繪畫作為中華文化的璀璨瑰寶,肩負著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重要使命。在中外高校藝術交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以黑河學院為例分析中俄高校繪畫藝術的交流方式。
關鍵詞:中國傳統繪畫;傳播方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_5312(2019)06-0196-01
中國傳統繪畫代表了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審美觀念,在世界繪畫史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顧名思義,中國傳統繪畫是指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也指外國人眼中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繪畫。
談及傳播方式,在高校國際教育教學中,中國傳統繪畫要有完備的教學體系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中國傳統繪畫在國際教育中的傳播方式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教學方面需要突破瓶頸,設計針對留學生高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促進中國傳統繪畫教學的深入研究。中國傳統繪畫作為中華文化的璀璨瑰寶,肩負著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重要使命。留學生學習中國畫有利于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也有利于中西文化的融會貫通。
中國傳統繪畫在高校國際教育中的傳播方式研究,主要運用了三種方法:一是統計法,收集和研究中國傳統繪畫的中外學生人數及對傳統繪畫影響的數據,并根據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由于條件的限制,研究小組無法收集所有在中國的外國學生的數據,因此選擇了黑龍江省的本地大學生和在俄羅斯留學的中國學生進行具體的數據收集和研究。二是調研法,去往俄羅斯高校、藝術團和博物館等地考察俄羅斯人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認識。在俄羅斯孔子學院進行調查訪談,了解俄羅斯年輕人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接受程度。三是實踐法,將研究成果、教學成果與本課題結合研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黑河學院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是留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優越平臺。中國傳統繪畫學習對于國際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黑河學院開設中國畫專業,深化留學生學習中國畫和創作中國畫的專業性。在教學過程中,將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授給留學生,借助多媒體教學,運用實踐教學。學生將重點知識記下來,在考試前進行系統的復習。外國學生剛開始的時候不了解中國傳統繪畫,這就需要加強課程的建設與推廣,通過傳播和交流可以讓更多人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文化。在國際教育中,中國畫新領域教學也是很重要的,探尋新領域融入教學,會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外國留學生的教學不同于中國學生,一方面是文化差異導致思維的不同,另一方面是語言不通,對教師的素養要求就會更高。在教學中,可以先講解他們國家的繪畫知識,他們對自己國家有著深入的了解,向大家介紹的時候,會像老師一樣分享知識,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能力,也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致。東西方文化有差異,在藝術上表現得很明顯。西方傳統繪畫以再現性為主要特征,這種再現絕非是對自然一成不變的臨摹,而是帶有濃厚風格特色的寫實。在教學中,讓留學生發現中西方繪畫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發現不同的審美精神特征。運用比較教學,創新中國傳統繪畫專業,發現更多的藝術趣味。
在黑河學院中,有很多優秀的中國傳統繪畫教師赴任各國孔子學院教學,將中國傳統繪畫知識帶到國外,讓更多外國學生欣賞中國畫之美。很多擅長中國傳統繪畫的學生也作為留學生去國外的大學學習。這種現象已經出現很多年了,作為傳播和交流中國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吸收和學習外來文化的途徑。我們一直在提高文化軟實力,提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尤其是在文化方面。中國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提高,通過高校國際教育平臺使中國傳統繪畫傳入國外,這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
此外,黑河學院在教學中注重精益求精,培養學生繪畫的專業性和創新性。對于優秀的學生,院里會將他的好作品展出,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同時借助互聯網傳播,讓更多喜愛繪畫的人看到年輕一代人的繪畫水平和對藝術的態度。在這一過程中,既傳播了中國傳統繪畫,也讓學生收獲信心。
中國傳統繪畫教學突破瓶頸,外國學生的教學模式更新完善,對于中國畫新領域教學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繪畫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實踐是很重要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戶外寫生,組織學生去美景如畫的旅游勝地,外國學生將中國大好河山盡收眼底,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他們在游玩的途中更加放松,比在教室中繪畫更有靈感。學生們坐在草地上,畫著遠景,感受大自然的色彩。
中國傳統繪畫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融入國際藝術舞臺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依托高校國際教育平臺的文化傳播模式弘揚中國傳統繪畫,吸引外國友人走進中國文化,讓世界各國感受中國文化藝術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