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標
摘要:在國家的指導和發展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濃重的經濟色彩,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供需脫節、效率不高、難以持續等多種問題,當前的社會已經能完全的自主收集公共服務而產生的各種大數據,我們需要將其收集、組織、重新利用,希望借此可以改善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可以有效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和壓力。加強公共文化大數據的發展,提高政府公共文化大數據的整理,驅動新型文化大數據服務產業鏈,可以有效地加快公共文化服務數據的建設。
關鍵詞:公共文化;數字文化服務;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G252;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217-01
大數據是社會發展到移動互聯網的特征之一,其高端的技術和技術產業的變革,已使這項技術成為了國家之間競爭的焦點,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也引起了黨和國家高層的高度重視,這項技術被用于國家的治理中,對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和創新,無論是經濟決策還是產業聚力,通過公共文化塑造和國家引導方面都能顯現出其巨大的潛能。
一、大數據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大數據是社會發展的必要產物,也是現代文化和服務體系,發展和傳播的重要來源,大數據對于全面改革具有很深影響,無論是對政務還是公共文化的建設來說,都是具有長遠發展性的。
大數據的主要特征就是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非常高,大數據非常的復雜,覆蓋了社會和國家之間所有人類活動的跡象,大數據技術可以使我們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采用離線或者在線的方式進行收集和存儲,從中發現對于新知識、新價值,既能總攬全局又能發現其中更多的價值。
我國對于此項技術有著很大的期望,要在2020年,基本建設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由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利用公共資源滿足公民基本的文化需求,這是政府的責任義務,同時,群眾也體現了群眾對于文化需求的變化。
我國如今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政府主導,但是還是有許多的不足,由于我國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和公共文化活動舉辦的次數少,都是如今公共文化的問題和不足,而在最新的調查當中,“基礎設施落后,這個排在了第一位,說明廣大群眾認為這個問題最為重要,其次才是其他的問題。
二、大數據的來源
我國大數據總體額的來源是網民,從推行4G和移動設備以來,我國的網民也是越來越多,增長迅速,如此龐大的網民,對于文化需求也是巨大的,而這些網民的活動軌跡就是我國國民文化大數據額主要來源。
然而大數據也有其所有權問題的,國家必須保護個人隱私,大數據的利用一定要嚴格和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這是利國利民的文化服務,準確遵循國家法律,需要進行申請和協商,有限度地獲取資料。
信息化和網絡化中產生的大數據,都是由網絡提供的,網絡化意味著數據的共享,當前主要來源于社交軟件、聯網企業、醫療甚至政府也是大數據中非常重要的來源,其中包括文化數據和服務器運行的服務數據。
數據分為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某些靜態數據并不是大數據直觀體現的,但是這些數據都是直接取自實時動態提供服務的平臺系統,所以每條數據后面都有更多的數據和瀏覽軌跡,每個人都與數據后面的活動相關聯,而通過對大數據的挖掘和發現,就能為未來的個性化服務帶來無限的可能,大數據的好處就體現在這個方面。
三、公共文化服務如何運用大數據
(一)政策和宏觀管理問題
政府和各類公共文化研究基地進行溝通合作,開展多源頭,跨領域的關聯分析,實現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最終滿足公共文化服務的高效率和高精準,由政府統籌規劃,從法律政策方面進行文化大數據方面的安全和個人隱私的保護。
(二)建立明確的文化服務
文化服務的主要角色有政府、相關文化機構和企業以及作為在環節中作為消費者和受益的群眾,政府當主要的協調者和管理者,而且同時政府一直在為消費者謀求保障和合法權益,提供著資金支持,公共文化相關的企業應該依法按照規定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他們是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務中最大的數據提供方。
四、結語
強化供給的意識,增加服務人員的素質,公共文化服務的最終目的就是保障公民的切身利益,以公民為中心,為公民謀取更多的文化需求,而且要提供具有精神內涵的,且內容豐富的高質量公共文化。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建立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要解決,把工作重心從數量轉移到質量上,優化和解決各環節中的問題,提高專業服務人員自身素質,為更多地區生產和傳播公共文化豐富公共文化的內容,改進文化服務的供給方式,增加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加大公共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