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有著重要的啟蒙影響作用,也是學生奠定數學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根據現階段的新課改要求,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通過體驗式學習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應用,能夠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逐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對此本文將展開細致化的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研究分析
一、 引言
數學本身的特質就是抽象性與嚴謹性。對于小學生來講,由于個人的理解能力與思考能力有限,對事物的認知與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性,所以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講,數學課程學習的難度都比較大。所以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積極性引導開始,讓學生深度參與數學知識學習,克服數學學習為難心理。通過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體驗中體會到數學課程學習的無窮魅力,提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逐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二、 體驗式學習概述
體驗式學習就是在教學期間,教師將學生視為課程教學主體,在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通過教師的實踐教學引導,將教師講述的知識進一步反思與鞏固,具備一種實踐性的教學引導形式。這種學習形式的重點就是對以往學習經驗的總結與反思。
體驗式學習模式具備的主要特征是,情境性的教學模式建立,需要教師的積極規劃以及創建引導,讓學生在情境匯總體驗到預期的課程學習效果。另外就是體驗式教學具備一定的實踐性,這種教學模式屬于教學應用期間的重要特征,學生在課堂實踐探究期間,能夠增強自己的參與感,并對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檢驗與認定。再者體驗式教學模式還具備一定的親歷性,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這也就是體驗式教學的基礎條件。同時教學模式也具備一定的情感性,教師在課堂上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引導,也是尊重學生個性、思維發展的表現。
三、 體驗式學習策略應用的主要途徑
(一) 通過探究式的教學引導,讓學生體驗學習
根據新課改的目標要求,學生作為課程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期間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現。探究式的教學引導,能夠讓學生參與體驗的過程中,體會到探究式教學活動引導的趣味性,逐步體會數學課程的無窮魅力。學生在參與以及探究中個人的數學能力也會逐步提升。教師可以從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入手,讓學生將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進而用數學思維將一些實踐問題處理。
教師在講解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差異時期,為了保證學生對圖形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圖形的紙張,在課堂上給學生分發,讓學生按照不同的圖片對折線進行折疊。此時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在多次折疊之后能夠發現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呢?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什么物件是正方形的?此時學生在實踐探究中,能夠了解正方形的對稱性,之后教師再詳細講解正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了解正方形與長方形之間的基本差異,由此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有明確的認識,學生在學習探究期間一直處于一種積極思考的狀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會逐漸提升。
(二) 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在課程教學期間不難發現小學生貪玩好動、活潑靈氣的特點,所以教師在授課期間可以利用游戲教學的形式,將數學知識融入教學活動之中,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掌握基礎知識,由此能夠建立一個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能夠一邊學、一邊玩,課程學習目標能夠更好地達成。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如口算搶答、反應力比拼等形式,讓學生在課前的短時間內,掌握數學課程學習的樂趣,由此在玩耍中學生能夠掌握數學知識,寓教于樂的教學引導也由此達成。
(三) 建立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課程學習
數學課程教學與普通的課程教學一樣,常見的是應用數學課程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性格、思維特征,發現小學生在課程學習期間,很容易因為外界的干擾而分散注意力,由此自己的思維方向也會轉變。數學課程對于小學生來講具備一定的枯燥性、單調性,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所以很難在課堂上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需要合理利用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通過建立教學情境的形式,讓學生建立起一個適應現實生活的教學情境。通過該教學情境建立,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課程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學生就能用自己掌握的基礎數學知識,去將問題有效性處理,由此能夠幫助學生產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與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建教學情境,在講解貨幣知識期間。教師可以從超市購物的情節建立,用多媒體假設一個小型的超市,里面可以隨時添加貨品,每種貨品也有自己的價位。學生在商店中,能夠看到鉛筆、橡皮、本子、尺子等的基本價格。¥5.32、¥0.5、¥18.56這些價目,教師可以隨堂提問學生對元、角、分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貨幣知識的學習期間,有能了解小數的概念,有能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四) 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升教學水平
數學教師在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期間,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都需要積極圍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發展要求,讓學生在交流與溝通中,逐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教師在授課期間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的教學層面進行教學引導,由此在教學活動中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學生交流互動。學生能夠在學習與探究中,獲得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教師可以結合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組織與規劃課程教學問題引導形式,通過分析與講解,讓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由此在深度的探究活動中,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展示、多媒體教輔技術應用的形式,讓學生加強自主探究學習,總結出目標的課程學習方法。
四、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體驗式教學引導期間,要講究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可以基于多媒體的虛擬環境,將學習情境建立起來,由此調動自己的課程學習興趣,學習難度也能有效性降低。教師在溝通交流期間,需要通過積極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困惑之處,逐步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習成松.以生為本關注體驗——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案例[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2).
[2]張亞瓊.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11).
作者簡介:
姚彥杰,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白草塬鎮九百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