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構成部分,舞蹈教學是中職教育的一大模塊,舞蹈專業是中職教育的重點專業之一,更是為社會輸送專業人才的重點專業。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教學。舞蹈利用微課教學,可以讓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從而提高舞蹈的學習效率。通過分析微課教學的優勢和中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現狀,提出創新舞蹈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學習,從而提高中職院校舞蹈教學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微課;中職院校;古典身韻;舞蹈教學;翻轉課堂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或教學載體,微課越來越受到廣大學校或教師的青睞,事實證明,在不斷地嘗試與運用中,微課在教學中確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優越性。結合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困惑,筆者認為在舞蹈課教學中,微課的作用更是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一、 欣賞經典,適時講解,開拓學生的舞蹈視角
對于舞蹈的美,我們首先得學會欣賞、鑒賞。筆者認為微課方式的欣賞比直接的視頻播放欣賞更形象、更直接、更具實效。在微課授課中,播放視頻的同時,教師對舞蹈的動作、姿態、表情等所表達的意蘊,表現的情節進行認知與介紹、交流,理解舞蹈者的內在意蘊,并進行感悟與體驗,迎合舞蹈者的精神,并在韻律和節奏的感染下,與舞蹈的內在情感交流、溝通、融合,使整個身心體驗到舞蹈的美、舞蹈的韻律、舞蹈的情感。相互啟發、分享,不斷開闊舞蹈眼界,豐富舞蹈知識,提升舞蹈審美能力。試舉一二例:
《雀之靈》女子獨舞,楊麗萍編導并表演,1986年中央民族歌舞團首演,舞臺背景為明麗的云南傣家風光。一只潔白的孔雀飛來,迎旭日亭亭玉立,當風而舞。梳理羽翅、舒展美麗的身姿,啜水止渴,以輕盈的舞態盤旋,綴著金色羽毛的雀尾展開,希冀和平的心聲響起。孔雀身姿映襯在東升的圓形光環中,高潔而富有清傲骨氣,充滿了生命的激情。作品以傣族孔雀舞的基本動作為依托,在極富想象力的空間中,很有靈感地塑造了孔雀的精靈般形象。表演者充分運用手臂、肩、胸、頭部的閃爍性動作和柔性的腰肢,突出了孔雀跳動靈魂和生命活力,表達了傣族人民熱愛和平的強烈愿望。
又如《春江花月夜》女子獨舞。1957年北京舞蹈學院陳愛蓮首演。表現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于江邊花叢中,觸景生情,幻想自己將來美好的幸福生活。舞者身穿天藍色衣裙,雙手持白色羽毛扇,舞蹈詞匯采自中國古典舞。為了表現出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安排了“聞花”“照影”“聽鳥叫”“學鳥飛翔”及“想象中愛情的幸福”等細節。并相應地設計出具有濃郁民族色彩和古典風格的動作造型。
以微課為主要授課方式的舞蹈欣賞課,會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也會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與進步,在舞蹈教學中值得推廣。
二、 翻轉教學,使舞蹈教學真正實現從低效到高效的轉變
古典身韻組合的中專舞蹈實際教學模式可以有非常豐富多彩的形式。將我國古典聲韻實際教學中各類高級技術緊密的結合到中專舞蹈教學中來,使學生對于個人的勁力、節奏、空間可以藝術模式做出展示,將內心情感與個人的思維都融入舞蹈中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訓練的階段,也是學生舞蹈技術升華顯示。比如:盤腕、小五花是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動作,基本要領看似簡單:標準蘭花手指,手腕處并攏,平面軌道旋轉,在旋轉過程中,盡量使手心向上平攤,自內向外或轉右小五花或轉左小五花。對于初學舞蹈的學生來說卻并非易事。或不得要領或動作生硬,體現不出古韻典雅、無韻味可談,用一節課的時間來進行練習,有影響教學進程,對基礎好的學生而言也是時間的浪費。于是,我精心準備了《小五花,你能行》的微課,主題鮮明,目標明確,就是讓學生熟練技巧,靈活表現小五花的古典韻味。雖然短小,但效果明顯,意義非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雖然時間短,內容、資源少,但由于主題突出,內容具體,方式多樣,見微知著,充分體現小課堂大教學的理念,穩步推進,充分掌握舞蹈的各種技巧,相信這樣的小步子教學,會使每一個學生尤其學困生展示不同的韻味,做到用身體語言表達美,闡釋美。
在專業實訓中,微課的作用更是獨領風騷。盡管也有技能大賽的規定參考視頻,但動作組合、技巧展示都是一氣呵成,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老說,看的是眼花繚亂,卻又無法正確表達,靈活展示。盡管規定參考的技巧組合只有行進踢前、旁腿組合,倒踢紫金冠組合,單一大跳,小跳,中跳,大跳,結束句子等幾個部分,可在實際的實訓與學習中卻存在很大的難度,每個組合又能分解為4-5個或更多的技巧小組合。這種情況下,可以就一個小組合進行一堂微課教學,教師分解動作,慢速示范,學生細心觀察,悟心揣摩。訓練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形體房內可以練,宿舍、教室、操場也可以練;舞蹈課上可以練,晨起、課間、飯后也可以練。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的延伸,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于微課這種新興的教學手段,作為教學一線的我,應始終抱著學習著、觀察著、困惑著、思考著、嘗試著的態度,積極探索并努力實踐中職舞蹈教學的課堂翻轉。讓學生翻轉為主人,讓低效翻轉為高效,讓一元翻轉為多元,讓舞蹈微課教學的“位微不卑、課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的優勢充分凸顯出來,PK原來的言傳身教的古老傳統教育模式,使舞蹈教學開辟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宋海芳.中國古典舞教學課程模式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2):25-29.
[2]王鵬飛.論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6(17):46-47.
[3]王俊丁.論多媒體與高職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J].大眾文藝,2015(7):234.
作者簡介:
常愛英,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