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蕊
摘 要: 作為社會成員發表自己所見、所思、所想的載體,自媒體的誕生對于信息的分享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是自媒體信息時代的主力軍,是自媒體的主要應用者。因此,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有必要充分利用自媒體,大膽運用互聯網思維實現學生工作模式的創新。本文闡述自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工作思路的創新路徑,旨在進一步提高高校輔導員工作水平,實現學生工作有效開展。
關鍵詞: 自媒體 輔導員 創新工作
自媒體時代廣大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工作受一些因素的影響。輔導員工作看似簡單,實質上非常復雜,需要輔導員靈活機智地處理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面對性格差異較大的學生,如果沒有工作思路的創新,廣大輔導員勢必難以游刃有余地應對學生工作,導致工作被動,不利于輔導員工作水平的提升。正因如此,在自媒體時代下,輔導員應當轉變滯后的工作思路,加強創新,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咨詢、心理咨詢及就業咨詢,更好地為廣大學生服務。
1.“自媒體”信息傳播的特點
“自媒體”(We Media)是普通大眾提供與分享他們經歷的事實和新聞的有效途徑。可以說自媒體是社會每一個成員用來發表自己所見所聞的重要載體。常見的自媒體包括博客、微博及微信等社區網絡。具體來說自媒體信息傳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特點:
(1)信息傳播主體更加廣泛。與以往書籍和報紙及廣播等傳統信息傳播媒介相比,自媒體的傳播僅僅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實現。通過各種手機平臺,廣大用戶可以在微博、博客及微信等網絡論壇發布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而引起他人的關注,實現信息快速便捷地傳播,可見自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主體更加平等、更加廣泛。
(2)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在自媒體時代下,信息發布者更加重視和培養自己的粉絲,一旦自己關注的公眾號發布了信息,這些粉絲就會迅速將公眾號的信息發布到朋友圈,進而實現信息的鏈式傳播,使信息傳播速度進一步加快。
(3)信息內容碎片化。信息傳播主體的平等性及傳播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信息傳播內容的同質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社會關注點的集中。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步加快,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人們的閱讀時間逐步呈現碎片化,內容呈現零散化的趨勢。
2.自媒體對輔導員工作的影響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校輔導員來說,既有機遇又有挑戰,如何抓住機遇更好地應對挑戰,是高校輔導員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只有抓住機遇,進一步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為廣大學生服務。筆者通過長期研究與實踐認為,自媒體時代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影響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實現:
(1)為高校輔導員開展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機。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形式,自媒體呈現出平等、個性化較強的特點,在短時間內贏得廣大高校大學生的青睞,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師生搭建了平等交流的平臺,有利于實現現代教育理念。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對象為大學生群體,正因如此,在開展輔導員工作過程中,廣大輔導員應當做到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其他信息傳播媒介相比,自媒體更加方便且容易操作,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因此,使自媒體成為師生交流與互動的主要平臺,為雙方交流與溝通創造條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實現了信息溝通渠道的多元化。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可以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的形式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不僅如此,高校輔導員還可以通過建立相應信息傳播平臺的形式,進一步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加快信息傳播速度,使輔導員工作范圍進一步擴大。除此之外,廣大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溝通和交流平臺了解輔導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進而通過這種形式了解班級和學校工作的具體方向,使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快捷,有助于拉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答疑解惑。
三,為學生搭建自我教育的平臺。在德育工作過程中,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微信和微博等其他自媒體門檻相對較低,且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影響范圍較大,是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的最有效平臺。因此,高校輔導員可以督促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微信群,開設微信公眾號,并由輔導員指導學生發布自己創作的作品,將自己的真實思想和感受發布出來,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相應的黨政權威公眾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對高校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首先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輔導員的主體地位。在以往的媒體傳播形式中,輔導員憑借積累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人格魅力享有一定的話語權,能夠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在自媒體時代下,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人人都能通過主動搜索的形式獲取信息,因此過去輔導員的信息傳播優勢逐步被弱化。其次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學生的價值選擇,使學生的價值觀出現混亂。傳統媒體時代,由于信息渠道過于單一,學生主要通過課堂形式實現學習,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然而進入自媒體時代后,信息發布者的思想過于多樣和復雜,魚龍混雜的信息往往導致一些大學生價值觀產生迷茫,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大學輔導員工作難度。最后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們的理性思維方式。自媒體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娛樂活動,與此同時“低頭族”學生越來越多。這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標榜娛樂至上,在對信息進行取舍和解讀時偏向個人喜好。一些不良媒體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不斷渲染拜金、享樂主義或過度聚焦社會負面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學生出現負面情緒和非理性化思維。
3.自媒體語境下輔導員工作思路的創新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學生也不例外,現如今大學生已經成為自媒體時代的原住民,在靈活運用自媒體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如何應用自媒體技術實現高校輔導員工作水平的提升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上文已經提到自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面對自媒體給高校輔導員工作帶來的挑戰,筆者認為高校輔導員應當采取以下措施實現自身工作思路創新。
(1)用戶思維。所謂以用戶思維就是我們常說的以用戶為中心,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是互聯網時代下最為重要的思維方式,它可以實現大學生德育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以用戶為中心這一全新思維模式使大學生和輔導員建立平等的關系,學生在輔導員工作中的主體性地位得到充分體現。通常情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信息搜索和信息發布等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個人喜好實現信息搜索和信息發布,這種做法調動了學生參與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而在這一過程中,輔導員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價值觀的引導和答疑解惑等方面。在整個工作過程中,輔導員工作的主要內容為服務和幫助及調控和監督等諸多方面,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為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過程必須從學生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出發,以信息銜接的方式為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其量身定做信息內容和活動形式。
(2)簡約思維。由于自媒體環境下人們更容易接受一些碎片化內容,因此輔導員在工作時應當堅持簡約思維,不斷簡化復雜的內容,將疑難內容通俗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大學生理解德育工作內容,實現大學輔導員工作的針對性,有效避免不相干因素的干擾。
(3)跨界思維。“跨界思維”本質是一種融合思維。自媒體在方便信息傳播的同時既給輔導員工作的監督和引導帶來巨大挑戰,又給輔導員工作思路和方法帶來創新。輔導員不僅要加強政治理論修養,關注社會熱點,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用人格的魅力吸引學生、感染學生。而且要學習和掌握學生思想道德認識發展規律、心理認知水平等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培養跨界思維,從而增強對輔導員工作的把控能力。
總之,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校輔導員工作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應當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實現高校輔導員工作水平的提升,轉變以往落后的輔導員工作思路,實現工作思路創新,運用簡約思維、跨界思維及用戶思維等全新思維模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使學生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后就業和求職奠定堅實而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瞿望.自媒體語境下高校輔導員話語的困境與優化——基于對話教育理論[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9):316-317+347.
[2]程迪.微媒體語境下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的培養途徑探析[J].信息記錄材料,2017,18(01):98-99.
[3]王麗,裴育萍.自媒體語境下高校輔導員德育工作思路創新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28(02):90-93.
[4]馬強,包訓成.社會化媒體語境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J].皖西學院學報,2015,31(03):38-41,47.
[5]曹譯方.基于自媒體語境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思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0(0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