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風東 陳永超 孫志富 郭季
[摘 要]以《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綱領,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即“成都宣言”為指導思想,以應用型本科專業“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安陽師范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結合實際,對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進行了探索,總結了專業綜合改革的現狀、總體思路、改革的具體措施和成效,以為應用型地方本科專業的建設、發展和綜合改革積累經驗,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5-0164-03
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背景及研究意義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大背景下,《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全面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十二五”期間,為了將“質量工程”進一步完善和引向深入,教育部、財政部相繼出臺措施(教高2011(6)號、教高司函2011(226)號),啟動實施“本科教學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2017年1月19日,國務院向各省市、教育各部門下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明確了我國高等教育要進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培養方案、教學團隊、課程教材建設、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方面重點指出,實行“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探索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推行模塊化通識教育,促進文理交融。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合作式、參與式和研討式學習方式,加強個性化培養。改進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生考核機制。推動高校統籌使用相關經費,加大對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的常態化投入,強化實驗、實訓、實習環節,建立高校與企業、行業、科研機構、社區等合作育人機制,全面提升高等學校教學水平。建立支持和獎勵機制,激勵教師面向經濟社會新需求,強化課程研發、教材編寫、教學成果推廣,及時將最新科研成果、企業先進技術等轉化為教學內容。
2018年6月21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由教育部組織在四川成都召開。本次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上述“十三五”規劃中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的重點本質上是對“十二五”期間“質量工程”中“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的進一步深化,實施專業綜合改革宗旨在于進一步發揮高等院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繼續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團隊、課程建設、教學方式和教學管理等專業發展重要環節的綜合改革,形成一批教育理念先進、改革成效顯著、特色鮮明的專業點,引領相關專業改革建設,促進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水平整體提高,是適應新形勢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地方應用型高等院校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現狀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自2011年12月啟動實施以來,各高等院校積極參與申報建設,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仍存在著重申報、輕落實,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等不足,尤其是對于地方應用型高等院校本科教學改革缺乏具體指導意義和引領示范作用。
安陽師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于2006年在原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基礎上新成立的一個專業,現有本科專業和專升本專業兩個年級,共計457人。經過10余年的專業培養積淀,通過向兄弟院校、畢業生用人單位進行廣泛調研,對比、吸收他們的培養經驗和反饋信息,形成了我們的專業培養優勢和特色之外,也反映了我們本科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本文結合我校本專業實際,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培養方案、教學團隊、課程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專業發展重要環節中開展“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的探索與實踐,以為應用型地方本科專業的建設、發展和綜合改革積累經驗,提供參考。
三、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的總體思路
本文以“十三五”規劃為綱領,以我校的“以生為本、促進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成功”辦學理念為切入點,以我校本專業“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以安陽師范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平臺,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積極開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進一步優化“三大平臺+九大模塊”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基于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建設一支雙師型高水平師資隊伍,凝練本專業教育特色,打造專業品牌,為我校及其他同類高校相關專業建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四、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立足按需發展、分類培養,構建“三大平臺+九大模塊”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
我們在2011版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堅持以生為本,根據社會需求,立足按需發展,充分考慮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和興趣,進行分類培養,構建“三大教育平臺+九大課程模塊”的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三大教育平臺”是指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和實踐教育平臺;“九大課程模塊”包括通識教育必修課程模塊、通識教育選修課程模塊、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和個性拓展模塊。其中個性拓展模塊包括行業企業人才課程模塊、學術后備人才課程模塊、創新創業人才課程模塊。學生學完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之后,在三年級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個性拓展模塊課程,進行分類培養。例如,想繼續深造考研的學生,可以選修學術后備人才課程模塊;打算就業和創業的學生,可以選修行業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課程模塊。從而,使學生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實踐,為以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堅持以生為本,強化基于分層次+學科競賽的電氣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是培養電氣工程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是專業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專業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具有的不同知識結構體系結構和能力,開設了分層次(基礎、進階和提高三個層次,分別對應二年級下學期的基礎課程設計、三年級上學期的專業課程設計、四年級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實踐教學模式(如表1所示),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參加“分層次”的“校級、省部級、國家級”專業學科競賽,從而形成“以教興賽、以賽促教”“賽教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了電氣工程類專業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專業綜合素養。
(三)結合當前國家發展戰略及自身實際專業優勢,加強光伏新能源發電方向培養,提升學生社會競爭力
安陽師范學院物電學院擁有“光伏并網發電及儲能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硅材料·光伏產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安陽市光伏并網發電重點實驗室”等光伏發電新能源研究平臺。我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優勢,結合當前國家發展戰略,在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環節開設了光伏發電技術、儲能技術、光伏電動車檢測技術等專業選修課程。與此同時,在課程設計、課程實踐、項目課程、學年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結合專業教師的科研項目,增加光伏新能源發電方面的專業培養,加大對學生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四)進一步改進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生考核機制,實現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
學校注重學生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適當增加了平時出勤、作業、實驗操作技術規范、實驗報告撰寫、現場實踐問辯等環節的比例,注重學生實踐操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避免單一的理論試卷考核,對學生評價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五)激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強化課程研發、教材編寫、教學成果推廣
在信息化、網絡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通過大數據網絡平臺進一步豐富教師的上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鼓勵教師開展MOOC課、SPOC課等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
建立支持和獎勵機制,激勵教師面向經濟社會新需求,強化課程研發、教材編寫、教學成果推廣,及時將最新科研成果、企業先進技術等轉化為教學內容。
(六)加大推廣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校企合作,深化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機制
結合我校本專業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我們通過對安陽市區及周邊大型相關企業進行溝通、調研,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并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這進一步加強了校外實際基地建設和校企合作,使學生盡早熟悉工業現場生產環境、生產工藝加工過程以及企業生產銷售等環節運行模式,了解社會企業需求什么樣的技術人才,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社會競爭力。學生在實習基地不僅完成了專業實習、實訓等環節,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還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生產實際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實現“雙贏”。
五、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的成效
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經過近幾年的專業綜合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第一,學術后備人才,即考研的學生考研率大幅上升(2018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有83名畢業生,其中有20人考取了研究生,考取率達24.1%),學生不僅在初試中取得了優異的理論成績,而且通過學科競賽及參加科研訓練等實踐環節的培養,在復試過程中也占據了很大優勢,提高了復試競爭力,得到了面試導師的好評。第二,行業企業人才培養,即就業的學生中,考取國家電網人數逐年增加(2018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83名畢業生中,考取國家電網的人數有12名,考取率達14.5%);在企業面試過程中,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嫻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工程師的認可,在企業工作過程中能夠很快進入角色,適應工作環境。第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科研能力顯著增強。2015年學生參加全國電子設計大賽獲得河南省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2017年參加“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獲西部賽區一等獎1項;2018年申報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獲國家級立項2項,校級立項5項;2018年參加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獲得省級一等獎2項,國家級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學生申請并獲授權專利7項。
六、結束語
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以教學應用為主的地方高校傳統工科專業。在創新轉型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關鍵時期,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即“成都宣言”,大力夯實本科基礎教育,完善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深化校企合作,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其實踐動手能力勢在必行。安陽師范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以《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綱領,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為指導思想,以“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結合本地域專業實際,對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尤其是實踐教學體系、校企合作、教師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實踐,通過近幾年的改革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應用型地方本科專業建設、發展和綜合改革方面積累經驗,具有一定的實際參考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 羅慶躍,劉白楊,唐杰,等. 轉型發展視域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J]. 教育現代化,2017(41):27-29.
[2] 苗風東.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2):138-140.
[3] 方波,白政民等. 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探索——以許昌學院為例[J]. 中國成人教育,2013(14):150-152.
[4] 孫會琴,梁國壯,安國慶,等.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探索與實踐[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6(1):14-16.
[5] 李曉,劉天野.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83-86.
[6] 宋起超,楊春光,喬爽,等. 應用型本科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 中國冶金教育,2010(2):12-15.
[7] 邵永健,康健飛,趙宏康,等.地方高校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大學教育,2018(8):9-11+25.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