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持續進步,語文教育已經逐漸變成目前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的對象之一。現如今教育部提出了課程改革政策,要求語文課程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此教師便需要改進早期的教學模式,除了需要增強教學的氛圍,促使課堂變得更為活躍,還需要增加一些留給學生們凝神靜默的時刻,促使其認真閱讀和思考。這種方式便是“等待”的方式,為了確保“等待”的時間更為有效,教師還需要繼續展開研究。本篇文章將闡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等待”時間的方法,并列舉相關案例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等待;有效
一、 引言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基于新課程理念的指導,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等待,促使學生親自進行文章閱讀,感受其中的內涵價值,同時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切的體會。當課堂中等待的時間增加,學生與他人交流的機會便會增加,對于知識的理解也將進一步上升,當教師學會等待之后,整個課堂也將變得更有活力,學生也能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二、 通過安靜的姿態等待學生親自閱讀
知識的傳遞并非單純地依靠教師的傳授,更多的是來源于學生自己對于知識的汲取。我們現在使用的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經典名篇,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其中的內涵,教師必須指導他們靜下心來慢慢閱讀,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去品味文本,對文本產生不同的閱讀體驗,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充分融入文本之中。為此,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便需要等待,等待學生高質量地完成閱讀活動。通過實踐可以了解,學生真正將一篇文章完全讀懂,并非依靠教師反復地講解,主要依靠學生自己慢慢閱讀,細細品味。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向學生講解文章的背景知識,并提供一些輔助資料即可,我們要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上,讓學生在背景知識與輔助資料的基礎上展開自主學習。
然而當前一些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雖然為學生預留了閱讀的時間,但是時間非常短,學生還沒有讀完,便匆匆收場。造成這種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師沒有等待的耐心,使得學生的自主閱讀變得十分形式化。學生很難做到充分理解,自然也很難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對自身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會造成嚴重影響。
對事物的感知可以看作是逐步演變的過程,從陌生逐漸走向熟悉。當學生面對新的課文時,由于自身基礎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感知過程需要耗費的時間完全不一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理應善于在學生感知文本“卡殼”的時候學會等待。當學生“卡殼”的時候,教師需要認真分析當前教學模式是否存在問題,同時還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鼓勵其反復嘗試。如此一來,學生便會懂得如何面對問題,通過多次嘗試,逐步完成問題處理,并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長此以往,學生也會轉變自己的態度,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更多的好感。由此可以發現,這個時間段的“等待”,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機智,同時也可以算作是一種教學民主。畢竟教學活動本身是面向所有學生,理應促使每一名學生全都能夠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三、 通過安靜的姿態等待學生獨立閱讀
對學生來說,思考能力同樣屬于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應當獨自思考,否則將永遠無法擺脫對于教師、同學以及家長的依賴,自身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的發展也將受到影響。基于這一情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應當以安靜的姿態等待學生慢慢思考,以此對其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即便其離最終答案僅僅只有一步距離,仍然需要靜靜等待,讓學生自己領悟。
例如,在閱讀文章《我的母親》時,在完成整體感知后,教師歸納出課文所描述的幾個故事情節,之后又提出了閱讀要求:“作者的母親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母親?請將其性格特征概括出來。”或許是文章長度過長,同時時間十分有限,有些教師在學生還在閱讀的時候便有些沉不住氣,催促學生快速進行問題回答。由于學生的閱讀不夠充分,只能勉強得出“母親是個執拗、愛較勁的人。”很顯然,這個答案與教師的預設完全不符,于是便直接公布最終答案。如此一來,盡管學生完成了文章學習,同時掌握了文章的核心,但是卻顯得十分被動,自身主觀能動性并沒有全部發揮出來。即便以后遇到相似的問題時,其仍然有可能犯錯。
為此,教師理應增加等待的時間,促使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如此回答的正確率便會提升,不能回答問題的可能性便會減少。學生們認真參與到思考與回答的全部過程之中,自主完成文章內容的把握和認知,提升學習的整體質量。也許等待的時間僅僅延長了1到5秒,同樣會取得非常好的結果。
除此之外,在進行公開課的時候同樣需要設置等待時間,不要擔心自己的課程內容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完,從而占有了學生的思考時間。這種方式將會澆滅學生未能點亮的思想火花,同時也沒有給學生證明自己價值的時間,將其自我展示的機會全部扼殺。因此,教師理應對課堂中的等待予以足夠的重視。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改進早期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不要急于完成教學任務,在適當的時間停下來,等待學生們獨自完成文章閱讀和思考。如此一來,學生便會融入整個課堂之中,思維的花朵也將得到綻放,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沈玉紅.淺析課堂中的課堂教學等待[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7(5).
[2]尹亞萍.課堂多一些等待[J].遼寧教育,2003(11).
[3]張海華.遲來的“告白”,創造無限精彩——論語文課堂教學的等待藝術[J].內蒙古教育:B,2018(7).
[4]薛惠.語文麥田里的守望者——論課堂教學中的等待[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7(10).
作者簡介:張學德,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