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生物教學一般都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傳遞出來的往往都是一些晦澀的、枯燥的知識,而大部分學生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而探究性教學方法運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以后,課堂的主導權就交給了學生,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主觀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同時探究性學習意識也逐漸形成,可謂一舉多得。基于此,本文從多角度針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探究性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方法;初中生物教學;滲透
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推進,初中生物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利用何種方式進行高效教學,成了初中生物教學孜孜探索的重要課題。探究式性教學方法主張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利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收獲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能養成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培養起主動學習的能力,因此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一致歡迎。
一、 初中生物教學中采用探究性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一)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利用“你聽我講”的方式教學,單純地將課本內容口頭傳授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機械的,然后利用課后練習方式鞏固知識點。這種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機制,學生被動性的接受教師提供的內容,在主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客觀感受被忽略,很難提升教學效果。但是,如果采用探究性方式設計教學計劃,將會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課堂教學變得非常靈活,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被點燃,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二) 提升學生自學和實踐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而初中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機械性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非常不利。同時,傳統教學模式的關注點在學生分數的高低上,分數儼然成了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指標,這種錯誤思想廣泛存在。將探究性教學方法引入進來,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將明顯提升,通過探究學習,學生會更加深入的了解生物知識,進而克服其中存在的困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探究性教學方法的策略
多年來,探究性教學憑借其獨特的魅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等方面,發揮著非常明顯的作用。在探究性教學中,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探究性學習的意識與主動學習的能力。為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以下策略滲透探究性教學方法。
(一) 通過學生自主實驗,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在應用探究式教學法時,要求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在必要時給予適當引導,由教師設置教學任務,讓學生自主設計完成,這一過程中可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思維,同時還有利于對其創新意識的培養。例如,在“種子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自主實驗,因為學生的知識面有限,必要時筆者會給予一定講解,講解時注意采取合理方法,不能完全將相關知識教給學生,重在引發學生思考。再如,在“監測是否有二氧化碳存在”的實驗教學中,筆者提示學生利用石灰水進行檢測,讓學生自己親手實驗,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知識,同時還為其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探究性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問題的設置、提出,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分清主次,重點內容要進行重點講解,次要的知識則可以一筆帶過。
(二) 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同時還能有效激發出其創新意識,引導其主動思考。生物課程和其他課程不同,要求學生通過實踐深入學習,例如,在“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相關教學中,筆者不是采用傳統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是將學生帶到野外,引導學生自己觀察,這堂課上學生對青蛙的生殖和發育認識非常全面。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置一定情境,設置富有吸引力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整個課堂氛圍也會非常活躍。例如,在“流動的組織——血液”一課的教學中,筆者作為本縣無償獻血冠軍,把無償獻血金獎和十幾本獻血證展示出來,再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血管流動、急救時需要他人給予獻血的視頻,引發學生對血液、生命之源的思考,倡導學生成年后,在他人危難時應義無反顧的獻出自己的愛心。該教學情境的創設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轉變傳統探究空間,提升學生探究能力
根據新課標要求,探究性教學不僅可以引領學生掌握相關生物學知識,同時還能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在參與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探究精神,在生物教學中探究精神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必須采取合適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在培養學生探究精神與能力時,不能拘泥在教室的空間之內,把生物學課堂擴展到家庭、廚房、菜地、山野、小溪、池塘,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學習生物知識,通過實踐對其探究能力進行培養。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定期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心得,這樣學生就可以相互學習,促進自身各項能力的提升。
三、 結語
綜上,生物是初中時期教學中的重點學科,應引起人們的重視。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高效教學方法的探索比較少,課堂上主要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感覺生物課非常枯燥乏味。大量教學實踐證實,初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方法的應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思考和探索教學方法,面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反饋的問題,積極思考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從最大程度上確保學生可以獲得最佳的教學內容,同時幫助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源,丁梅.論初中生物課堂與教育性教學的結合——一堂生物公開課的反思[J].名師在線,2018(20):62-63.
[2]李彥麗.淺談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88.
[3]常蘭蘭.基于新媒體的初中生物建構性教學策略——以“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為例[J].中學生物教學,2016(20):60-61.
[4]周鋒.初中生物教學探究性教學初探——以“探究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實驗教學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2(33):182-183.
作者簡介:
郭祥坤,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