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武華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075-02
摘 要 本文圍繞新時代全省交通事業單位改革中干部群眾出現的思想問題,分析問題源頭,找到解決辦法。建議結合改革歷史和現狀,充分發揮政工干部的思想穩定作用,從“認識心態”“調整思想”“堅定信念”三方面入手,開展工作為改革事業保駕護航。
關鍵詞 事業單位改革 政工干部 思想政治工作
2018年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決定》專設一條“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明確“全面推進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的兩條道路,即理順政事關系“實現政事分開”和“推進事企分開”,[1]為事業單位改革定下基調。2018年開春,交通系統事業單位改革具體工作駛入快車道。隨著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原事業單位職工或者是進入行政執法單位,或者是有可能走“改制企業”的道路,很多職工的身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場深刻的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的必然要求。它涉及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許多領域,也涉及到上至領導下至基層職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改革必將在思想上折射出多種多樣的問題:因為前途不明造成不穩定感,無法正視某些利益損失、牢騷滿腹、怠政懶政等現象。這一局面暴露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危”和“機”,這是事業單位改革中必須正確面對,并必須從“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3]高度來解決和處理好的問題。
作為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穩定器”,政工干部必須在事業單位改革中進一步結合新常態創新工作手段,消除職工“三惑”:心中的迷惑、思想上的疑惑和理論上的困惑,為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入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政工干部應從“認識心態”、“調整思想”、“堅定信念”三個方面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這是政工干部的必修課和基本功。
一、“認識心態”是認清改革中職工的心態
深刻認識交通系統事業單位職工的心態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職工和改革歷史的互動決定了他們的心態。十七年前江蘇省交通系統的改革曾經改革體制,其中公路系統以事企分離、養護分離,身份置換、資產置換為目標,推進事企分離改革,實現事轉企。2008年,開展了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撤銷二級公路收費站,分流原職工,成立應急處置管理中心等改革。交通人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改革陣痛”,因此改革中職工心中充滿困惑,往往表現出各種變化:
1.麻木型。這種心態的職工,對改革事業心中無底,對相關事務缺乏熱情。日常能對工作認真負責,但認為改革是“肉食者謀”,立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其中不乏一些技術技能型職工,面對改革,他們不怕考試、不怕競爭上崗,只要有工作干,有工資拿就行。
2.憂郁型。這類員工主要是思想上對改革認識不清,對改革方向把握不足,對改革的深度認識不夠。他們既擔心單位的發展前景,又認為自己沒有多少發展前途,擔心改革會損害自己的既得利益,更害怕未來“事企分開”改革,走向市場后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這類員工在工作上多能認真負責,但或專業技能難以直面市場競爭,或文化素質不高,他們多數想干事,但怕市場競爭。
3.期待型。這類職工積極支持改革,以技術骨干居多。他們也有自己的擔憂:改革拖了很長時間,為什么一些政策遲遲不出臺?出臺后看不到落地,看不到階段性成果心中沒有底氣。各項改革制度措施云里霧里。這類職工對自己很有信心,屬于能干、會干的人,是單位頂梁柱。他們盼望改革創新,不怕困難,期待各項改革措施盡快抓緊落實。
以上類型只是簡單劃分,現實中的心態更復雜。政工干部要客觀分析思想動態原因,激發積極思想,消滅消極思想,有的放矢,才能引導員工轉變態度,正確面對改革方針、改革措施,才能使單位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
職工面對改革的糾結心態歸根于四個原因:
1.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哪些單位留,那些單位撤,新成立什么單位,基層上層誰先誰后。
2.涉及切身利益的薪酬調整。工資獎金大幅度下降造成思想波動,“老、中、新”三代的養老金怎么算。
3.身份的轉變、崗位的調整。是否做到公正公平,無后顧之憂,能否照顧“再就業”難的職工。
4.未來收入來源是否有保證。這關系到新單位未來發展,和職工動力在哪里。
改革帶來的沖擊,迅速改變職工認知社會形勢的方式。再使用單向、單維度、灌輸式教育工作方式顯得不合時宜。在現實社會中,生活環境和意識是雙向作用,和過去相比更加難以控制。4G、WIFI普及,推動網絡媒體全覆蓋,改革信息會爆發式流傳,環境沖擊很容易打破職工心態平衡。以上突出問題需要政工干部要勇于面對、創新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問題解決之道是通過雙向、綜合、多維度的新方法,加強引導職工個人思想情感。
二、“調整思想”是培育職工強烈的責任感和對改革事業的熱愛
職工個人思想變化則來自對環境的感受。“調整思想”是一種引導手段,把職工對職業美好前景的希望轉變成工作責任感和對改革的熱情。
(一)從黨員入手引導“調整思想”。在改革中應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4]。政工干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幫助黨員正確認識未來改革,把對個人前途的關注與改革事業關聯起來,以更加堅定的信仰,以實干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明確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革除積弊,從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釋放激發創新活力。無論是原地踏步還是開歷史倒車都不現實。引導黨員提高思想境界:去留聽黨的,工作看我的。教育他們身為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更需要把名利看淡一些,把自我看小一些。幫助同志們樹立大局觀,“計利當計長遠利”,服從大局安排,努力適應新崗位。
(二)對廣大職工多管齊下調整思想。針對廣大職工群體,教育過程中要真正做到政工教育主體和客體的平等交流,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讓工作對象不斷加深對改革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情感,為事業單位改革打下堅實的思想工作基礎。
“調整思想”主要靠四個手段:
1.要建立“全過程”思想信息反饋機制。政工人員要全面、全過程介入改革,對相關人員思想動態了然于心,要宣傳走在改革前,教育貫穿改革中,關懷緊緊跟隨改革后。
2.要建立“動態”考核考評機制。建立領導基層聯系點和定期下基層制度,定期召開思想政治工作例會、形勢報告會、思想動態分析會,談心談話,定期反饋梳理信息。并對上述工作制定有效地考核評價機制。
3.要采用“個性化”思想工作手段。政工人員要學會因勢利導,正確運用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強化心理干預,分析職工個體差異,可邀請心理學專家對職工進行心理疏導,增加職工安全感和獲得感。
4.要加快全省交通系統政工資源開放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加快各地、各部門、上下之間的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經驗及時有效傳遞,發揮作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和針對性,為改革進程提供強有力的“信念支撐”。
(三)“調整思想”必須結合工作對象切身利益進行。職工的思想與利益相關,職工個人思想的內涵說到底是個人利害關系集合。保障職工收入是“調整思想”的基礎,改革過渡期績效分配方案偏重于鼓勵性,讓改革收益最大程度回饋職工,在過渡時期要設法維持提高收入水平,穩定軍心,通過提升業務量增加收入。
隨著改革推進,身份性質變化、工資福利波動,導致職工觀念不能跟上形勢,就會產生“負能量”。政工干部要主動關心他們,幫助轉變觀念、調整思想,以積極人生態度面對改革,幫助他們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崗位。對于干部和職工們的頻繁競聘上崗,有、上上下下,部分人必然產生失落感,政工干部要充分尊重、理解和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消除對改革的錯誤認識和負面情緒。理解自身所處的新時代環境,積極主動接受現實,改變自己適應變化。
(四)在保障職工利益的基礎上,教育職工樹立正確的“義利觀”。關鍵是個人的利害關系要服從整體的利害關系。沒有國家的強盛,就沒有個人的“小確幸”。這不是什么大道理,是當今世界的現實。要通過思想工作,提高工作對象的思想境界,引導培育“正能量”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證。
三、“堅定信念”是確立職工對單位發展前景的信念
改革對日常工作沒有什么影響,但會引起職工對前途的危機感。在尚未明了出路的情況下,領導班子無法給職工明確答復,但可以給職工另一種希望,就是建立新的共同目標:大力發展技術、增強綜合實力、提高業務量。這個接地氣的目標,把職工的危機感轉化為鉆研業務的動力,既緩解職工的憂慮情緒,使之有了努力的方向,又促進了業務發展。
(一)激勵全體人員主人翁精神。交通系統事業單位成立時間長,人員相對固定,職工多為“土生土長”的自己人,對單位的情感深厚。面臨改革敏感階段,領導班子盡量多與職工溝通,鼓勵職工為單位改革后新發展出謀劃策,理性表達需求,凝聚事業心,激發集體榮譽感,同舟共度共渡難關。
交通系統有自己的特長:優秀的思想政治工作遺產。各地區各單位都有自己的“品牌”,省市一級有“江蘇交通十大服務品牌”,縣一級有“暢行荷鄉”、“公澤百姓,路暢江海”等。這些品牌起著“內聚人心、外樹形象”的作用,在改革過程中要繼續發揮作用。
(二)消除職工的疑慮和意見。改革最大阻力往往不是來自政策、政府或管理層,而是來自基層職工的利益沖突。政工干部要利用好“三會一課”,組織專題活動,通過談心談話聽取意見,了解群眾想法,努力保證改革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尤其要約談黨員、中層干部、高級職稱人員。通過這些方式傾聽職工對過渡時期管理的疑慮和意見。對職工最關心的突出突出問題,即使領導班子自身也不清楚,對職工也要坦誠相待保持職工對領導班子的信任。這時最忌諱回避、隱瞞、妄論,
(三)“堅定信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腳點。幫助職工樹立為國家和單位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是政工干部的最高理想,為此必須解決可行性問題。單純的政治鼓動無濟于事。政工干部要依據客觀規律,根據工作對象的需要,為領導提供令人耳目一新、切實可行的方案,讓工作對象積極主動配合改革,精益求精做好工作。
政工干部應結合“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活動,開展各種主題實踐活動,比如“學比干、創新高”活動,將政治教育和業務工作相結合,發動全體職工精準找短板,剖析產生根源,提出對策措施,通過活動,讓職工有參與感,激發主人翁精神,達到三個效果:
1.不斷獲得社會認可。2.單位發展勢頭良好。3.職工人心基本穩定。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傳播給群眾,“就會變成改造社會??的物質力量”[5]。政工干部的作用就是轉變人的思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職工,知行合一,共同落實全面深化改革事業,為改革事業提供堅實政治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第五章 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第五條 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2018年2月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2]習近平.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A].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C).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05:94.
[3]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第八章加強黨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領導,第一段.2018年2月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4]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第三章 基本任務第九條 黨支部的基本任務 第一款,2018年10月28日起施行.
[5]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A].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八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