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歆彧
【摘 要】實習指的是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和體驗,以鍛煉工作能力。對于中職護生而言,實習是連接學校和醫院的橋梁,是完成從護生到護士轉變的一個必經之路。能否較好地為中職護生提供系統化的實習前教育,直接決定了護生實習質量的好壞,而實習質量的好壞則直接決定了護生能否較好地適應護理工作及滿足護理崗位的需要。本文著重探究如何較好地為中職護生提供系統化的實習前教育,提升護生實習質量,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護理人才。
【關鍵詞】中職護生;實習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02
我國大部分中職院校,由于護生在校時間有限,課業任務較重等原因,普遍缺乏較為系統的實習前教育,導致護生在實習時適應時間過長,實習效率低下,不能完成實習的目標,也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護理人才。本文就對中職護生實習前教育進行探究,尋求可以提升護生實習質量的有效途徑及方法,從而形成較為系統的實習前教育模式。
一、加強職業道德素質的建設
護士素質是在一般素質的基礎上,結合護理專業特性,對護理工作者提出特殊的職業要求。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是護士從事護理工作的基本條件,也是護理專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職業道德素質是護士應具備的職業素質的核心。要想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不僅要開展日常的專項教育工作,還要從校園環境,臨床教學實踐中滲透相關教育內容,加強醫德情感培養,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全面且客觀的職業道德觀念[1]。學??梢栽谛@中設置醫學前輩的雕像,并標注上事跡;或是開展多樣性的文化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自身的行為來引導學生,使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如在操作時教師應對操作的模擬人展現出關懷。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相關的培訓,并邀請專家進行講座。護士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才能忠于職守,不畏風險,挺身而出,走在救死扶傷的最前列,為增進人民健康,減輕人民痛苦,預防疾病而努力工作。同樣的,在實習前,只有具備了崇高的職業道德素質,才能更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實習。
二、制定職業形象規范
護士的職業形象,直接反映出護士的道德品質,內心世界,工作熱情和文化修養[2]。良好的職業形象不僅能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更能提升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程度,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所以,在實習前應加強對護生職業形象的規范。在儀容儀表上,要求護生在操作時應該將衣帽鞋穿戴整齊,內衣領及裙邊不外露,頭發不可過肩,不戴彩色頭飾,不染指甲,且不可佩戴戒指,手鏈,耳環及有色眼鏡等;在行為上,要求其能做到“四輕”,即為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開關門輕等;除此之外,護士還應有一副健康的體態,給人以情緒樂觀,精神飽滿的印象[2]。
三、強化法律及規則意識
在實習前,應強化護生的法律意識。當今社會醫療糾紛頻發,部分是由于醫護人員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所致,所以,用法律規范護生的行為,對提高其自律性,增強其法制觀念十分重要。強化護生法律意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如學??山M織護理法律學習班。國務院頒發的《條例》,遼寧省頒發的《護理病歷書寫規范》和《護士職業禮儀手冊》等文件,不僅對調解護患關系有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維護護理人員的利益,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開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3]。同時,教師也可以將教學中涉及到法律責任的知識結合臨床實際進行講解與分析:如靜脈輸液時未做好三查七對,將5床鹽水輸給6床患者會導致醫療糾紛;靜脈輸血時未做好三查八對,將A型血輸成B型血則會導致嚴重的護理事故;在一些對無菌要求較嚴的操作中,如導尿術,注射法等,操作前不洗手,污染用物繼續使用等則會導致患者感染甚至是死亡;在記錄醫療護理文件時,涂改,編造數據等都屬于違法行為。
俗話說“無規矩,不以成方圓”由此可見,樹立規則意識,也極其重要。在實習前,學??梢匝堘t院相關工作人員對醫院的各種規章制度如考核評定,請假曠工等制度進行講解,使護生明確醫院的規章制度,樹立相應的規則意識,從而可以較快地適應醫院的環境。
四、建立職業防護意識
提高護士護理職業防護的意識,有助于提高護士職業生命質量,科學有效地規避護理職業風險。首先,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的方式讓護生了解職業損傷的危險因素并掌握相應的防護措施,如操作前后應洗手,接觸傳染病患者應穿隔離衣,不能雙手回套針帽,注射器在使用后要及時毀形等。而對于一些在臨床上好發的職業損傷,則可以采用情境模擬的方法來進行講解,如在講解針刺傷時,對針刺傷該如何處理的現場情境模擬有助于提升護生在后續操作中對針刺傷的應對能力。以上措施不僅能使護生免受職業損傷危險因素的侵害,并且在保證其身心健康的同時也能提高了實習質量。
五、奠定理論基礎
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為了給后續的護理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所以在實習前,教師應協助護生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系統化的復習,同時組織相應的理論測試或知識競答,了解護生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時查漏補缺。與此同時,也可采用設置臨床病例讓護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分析的方法來鍛煉護生對知識學以致用的能力,提升護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護生團隊合作意識,為實習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六、鞏固護理操作
將在校期間學習的所有護理操作進行整合,對于在臨床上使用頻率較低或較為簡單的操作,可采用反復觀看視頻及訓練的方法進行強化;而對于在臨床上使用頻率較高或較難的操作,則可采用先練動作,再順步驟,隨后再加入臨床情境或病例的方法進行練習。此種“先點,后線,再面”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護生在護理操作練習時更具有針對性,操作效率更高,同時在將臨床情境及病例引入時,也可使護理操作更貼近臨床,并能鍛煉護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在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強化練習后,護生還應進行包含“操作技能”和“人文關懷”兩方面評分的護理操作考核。
七、提供就業指導
大部分護生在實習后期表現往往較為消極,且對從事護理工作的就業意向普遍較低,究其原因,是在實習過程中對護理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但卻局限于表層,只認識到了其中較為消極的一面,而缺乏對護理職業的正確認識,所以教師在實習前應先對護生提供相應的就業指導,使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實習前教育的優劣直接決定了護生實習質量的好壞,同時也會給護生的職業生涯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因此,建立系統化的實習前教育模式對護理教學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董進,鄧海龍.醫學專業學生職業道德培養途徑探析[J].華夏教師,2018(06):91-92
李宏清.淺談護士角色的扮演[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999(2):18-19
馬俐.增強法律意識 防范護理糾紛[J].錦州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