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秀
摘 要: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局限于語文和英語的教育,在數學教學中也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現代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概念閱讀、數學定理和法則閱讀、數學公式閱讀、數學材料閱讀、數學題目閱讀等,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關鍵詞:中學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概念;數學定理;數學公式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由于學生審題不清而出現的錯誤,這些錯誤本可以避免。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強導致的。數學是一門對精確性要求很高的學科,容不得一絲馬虎,數學語言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強的特點,這就要求學生運用嚴謹的態度,去認真閱讀和思考,達成所要求的目標。
一、培養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閱讀
數學概念具有簡潔明了、描述精確的特點,它是學習數學相關知識最基礎的因素。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時候,首先要從培養數學概念的閱讀做起。在概念閱讀的培養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尋找概念的關鍵詞,把握關鍵點,進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數軸的概念是——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一條直線。教師要讓學生圈出“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讓學生停下來思考什么是原點,什么是正方向,什么是單位長度;函數的概念是:一般的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如有兩個變量x和y,并且對于x的每一個確定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教師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變量、確定值、自變量等,從而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再如,因式分解法是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邊化為0,而另一邊分解成兩個一次因式的積,進而轉化為求兩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這種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教師要讓學生先復習一元二次方程,再圈出因式的積等重點詞,從而更好地理解這句話。
二、培養學生對數學定理和法則的閱讀
解答數學問題需要依靠定理和法則,同時它還能反應不同數學對象之間的屬性關系。數學的定理分為公理和推導定理等,不同的定理應用對象和應用范圍都有所不同,不能將推導定理作為主要解題條件使用。在定理和法則的閱讀培養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定理的推導過程,了解定理的條件和結論,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解題時更好地應用數學定理和法則[1]。
例如在兩個有理數大小的比較中,要重點讓學生記住這個定理的三種情況。一是在數軸上,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二是正數大于0,負數小于0,正數大于一切負數;三是兩個負數比較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再如在與坐標軸平行的直線上的點的坐標特點,分為兩個條件:一是與x軸平行的直線上的所有點的縱坐標相同,二是與y軸平行的直線上的所有點的橫坐標相同。教師可以先舉出幾個與x軸和y軸分別平行的坐標點,讓學生自主發現它們的規律,從而加深對這條定理的理解和記憶。還有如n邊形的外角和為360°,教師可以舉出幾個不規則的圖形,讓學生自己去量量這些角相加是不是360°,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記住這條小定理。
三、培養學生對數學公式的閱讀
數學公式是進行數學解題和步驟推導的基礎,教師在對學生數學公式的閱讀培養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公式推導的方法和過程,從而可以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更好地運用。例如平方差公式,(a+b)(a-b)=a2-b2,這個公式要讓學生知道a和b是一個具體的數,同時也可以是單項式或者是多項式,只要符合這個公式的特征的計算,就可以運用它,如果相似可以進行變式運算。再如,分組分解法的公式是:ax+ay+bx+by=x(a+b)+y(a+b)=(a+b)(x+y),要讓學生掌握這個公式的推導過程,以便于在解題中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
四、培養學生對數學材料的閱讀
數學教材中的一些閱讀材料,主要是實驗與探究和閱讀與思考等,它們通常是教材中一些知識點的延伸和相關數學歷史的介紹,以及思想方法的總結概括等。這些內容一般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可以拓展很多與數學相關的課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從而達到提高他們數學素養的目標。這些數學材料的閱讀培養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以一種了解和欣賞的心態去閱讀。二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心態指導學生閱讀。三是在培養學生閱讀這些數學素材的時候,要促進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2]。
五、培養學生對數學題目的閱讀
在數學題目的閱讀培養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和融會貫通。因為課本中的很多例題和習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前后聯系的關系,在數學解題時,也要充分利用物理、化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找到最合適的解題方法。教師要教導學生從思維思索的最近點出發,深入地思考、發現和研究這些不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本的知識,還可以幫助他們強化數學知識的重點,促進他們數學知識的模型和方法的總體體系的建設,可以在思考和做題的過程中達到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的效果[3]。
總之,在現代中學的數學學習中,數學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閱讀、數學定理和法則的閱讀、數學公式的閱讀、數學材料的閱讀以及數學題目的閱讀等途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薇薇.關于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途徑探究[J].新課程,2017(10).
[2]姜新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7(8).
[3]趙琳.初中數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2016(11).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