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加佳 濮恒玉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農村留守兒童成為我國在發展中不可忽略的群體。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關注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由于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疼愛,處境艱難,所以,他們在學習、健康等多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初中時期,他們處于一個叛逆而且又有個性的時期,因此農村兒童的教育是我們現在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就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管理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學校管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父母進城打工,孩子則留在鄉下,產生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由于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父母的教育與監督,孩子的成績和身心健康產生極大變化。本文就留守兒童為主體,進而研究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學管理改進措施。
一、農村留守兒童學校管理現狀
1.忽視留守兒童身心成長
近些年來,雖然我國提倡實施素質教育,但是在大多數農村很多學校仍然實施應試教育,以學生的分數來評判他們,對學校和老師的評價也是根據升學率來進行評判的。因此,學校一味注重成績,忽略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處于初中的留守兒童在心理上發展還不夠成熟,一味重視成績也使老師無法及時地對學生心理障礙問題做出輔導以及糾正。
2.學校與監護人溝通過少
初中時期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需要溝通配合,而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由其爺爺奶奶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老人們則更多的重視孩子在飲食和穿戴方面的問題,忽視了對他們的教育問題。學校與父母的溝通很少,父母對孩子的思想和學業幾乎不了解。
3.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能力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和學校的監督,在學習上,缺少主動性和自主完成作業的意識,不能夠及時地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在生活上,由于從小成性,不遵守學校的紀律,打架斗毆等;在思想上,留守兒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集中思想于學習,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4.部分老師在思想上對農村留守兒童有偏見
老師在人的一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者,對學生的影響特別大。但是在我國的部分農村,老師的自身的素質本身不高,缺乏對教育行業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由于他們對留守兒童缺乏認識,導致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很多敏感問題,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過于嚴厲或過于放松,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對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學校管理改進措施
1.建立留守兒童家庭信息卡
為了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力度,安排專業的人在開學初整理留守兒童信息,為他們建立信息卡。信息卡記錄每個人的家庭信息、父母信息、家長聯系電話、家庭住宅等詳細信息。這樣就可以隨時聯系到父母,而且更方便地對學生的教育管理。
2.加強與父母的溝通聯系
初中時期的留守兒童正處于叛逆期,他們的成長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學校應該更加重視留守兒童的成長,學校應該主動與父母保持頻繁的聯系,向他們的父母報備他們的學習情況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對父母提出相應的意見讓他們經常與孩子保持聯系,這將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學習進步。不定期地與父母聯系探討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方法。
3.提升老師的責任
老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自己對留守兒童的重要作用,將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在學生的生活中努力拉近與留守兒童的距離,進而為他們提供更好更適合的幫助。同時,學校應該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增加老師的相關意識,以適應留守兒童的不斷變化而做出具體解決方法。根據留守兒童的特點,端正老師的教育態度,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幫助他們提高自信心和主動性。轉變現有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讓他們樹立自信心、樹立偉大目標,努力奮斗實現偉大目標。
4.創造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
環境在學生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要保證學生可以有一個安全的環境,避免有不良少年打架斗毆等不文明現象的發生。留守兒童缺乏親情教育,學校應該用一切積極因素為兒童創造健康的成長空間。同時,學校也可以專門為留守兒童建立活動中心,讓他們能夠在課余的時間能夠有地方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提高他們與別人的交際能力,提高他們的眼界。
5.建立心理咨詢室
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室,為處于初中時期的留守兒童提供相關建議,以及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給予一定的幫助。更好地傾聽每個學生的憂慮和問題,為他們排憂解難。引導他們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和面對困難時學會向老師尋求幫助。
綜上所述,處于初中階段的留守兒童,他們的心思更加細膩、敏感、復雜,他們在成長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學校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以及細心的指導。學校應該對留守兒童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從建立留守兒童信息卡、父母保持溝通、提升老師的責任、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建立心理咨詢室,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重要的精神與物質支撐。
參考文獻:
[1]王富民.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研究:議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管理[J].新一代,2017(24):65.
[2]肖小平.農村初中如何有效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堂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J].時代教育,2018(12):136.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