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寧
摘 要:在初中班級管理實踐中,針對班級集體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初中學生心理行為發展的特點,靈活運用心理效應,優化班級管理。能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心理效應;班主任;班級管理
作為初中班級的班主任,正確理解掌握和使用心理效應,可以有效地建設良好的班集體,更好地進行班級的管理。作為非師范類學校畢業的老師,我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班級管理技術,只好通過學習優秀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方法,多閱讀班級管理的相關書籍,結合自身的專業技術特點,嘗試將心理效應應用于班級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
一、破窗效應——從細節抓起,打造良好環境的良性循環
“破窗效應”的意思是,如果一幢房子的窗戶被打破,如果沒有人來修理,其他窗戶在幾分鐘內就會被打破。如果一個地方很干凈,人們會不好意思扔垃圾,但一旦地面上有垃圾,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扔掉垃圾。不會感到羞恥。所以任何不好的事情,如果不是在開始時修復,形成風氣后,很難改變,像河堤一樣,一個小間隙沒有及時修復,如果洪水可能崩潰,造成很大的破壞。
班主任應該注意建立良好的班級衛生環境和人文環境,平時要求學生擺好課桌椅,整理桌面,保持地面干凈整潔,保持白板筆墨水充足,保持講臺物品整齊等。根據教學經驗,干凈整潔的教室環境,會讓上課老師心情相對愉悅,對學生的印象會良好,教學效率效果也能得到保證。在班級管理中,只要我進班發現地面一點紙屑,馬上要求附近學生處理,并引導學生多為班級著想,看到不整潔的地方,樂于奉獻,舉手之勞,處理一下,善行有得。在班主任實踐中,我還在班級撤掉了走廊的垃圾桶,要求個人垃圾自行處理,使得班級垃圾大量減少,營造了較好的教室環境。
另一方面,班主任應要求學生時刻牢記自己的中學生身份,在學校這個學習的環境下,要從頭到腳從里到外塑造中學生青春、陽光的形象,比如儀容儀表符合規范,堅持佩戴校牌,堅持穿好校服,發現不得體馬上提醒糾正。在我擔任班主任期間,班級學生的儀容儀表比較規范,集會集隊時,幾乎沒有學生穿著隨意,站姿難看,隨意交頭接耳,整體精神面貌較好。
為了防止不良風氣的產生,我堅持做到發現問題立即解決,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立即糾正,如有典型則以點帶面,全班進行正面引導。作為平行班,必然有一些品學兼弱的學生,為了防止他們影響其他同學,我不斷用班級目標進行滲透,培養學生做一個有正義感、正直善良的人。在這些努力之下,班風整體比較正氣。
二、霍桑效應——給予每一位學生關注,激發內在動力
這最初是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部電力公司的霍桑工廠發現的實驗者效應。這種效應啟示我們,當學生引起了公眾的注意時,將大大增加學習與交流的效率。因此,我們希望讓學生了解什么行為是被學生和老師接受和欣賞的。只有增加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良好行為,我們才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贊賞。也有可能在學習上不斷進步和自信,讓自己更加優秀。
青春期的學生是矛盾的,既渴望獨立又擺脫不了依賴;平行班的學生更是敏感的,分班后一部分學生覺得自己不如重點班學生,心理受到一定打擊,需要鼓勵和信心支持。因此,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心,不袒護,給予每一位學生關注,并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受到關注。此外,可以通過每周精心設計的班會課,在不同的主題下,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樣的行為被人欣賞和接受,什么樣的行為才是我們能做的且應該做的,而做到這些良好的行為,我們將取得成績,獲得進步,增強自信。
在平時的交流和總結中,讓學生知道不管他們做什么,老師都會關注到,好的行為會得到表揚和認可,不良行為則受到批評甚至懲罰。讓學生知道班主任不會偏袒任何一位學生,對事不對人,公平對待每一個人,由此樹立了班主任的威信,也對班級管理起到了正面作用。
三、羅森塔爾效應——給予學生積極的期望,調動積極性
美國心理學家Rosenthal和其他人在1968年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實踐證明,期望會很微妙地影響學生的心理,教師、學生可以達到預期的進展。它也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期望效應”。
平行班的學生之所以沒有進重點班,就是因為學生成績比較差。對此,我通過考試成績分析、行為分析等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歸因,自己沒有進重點班,并不是智商不夠,這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努力。或者是學習方法不夠恰當,只要方法得當,付出足夠的努力,就能取得期望的成績。同樣也離不開各位科任老師的辛勤付出,平時經常鼓勵學生,給學生樹立信心。通過師生的努力,大部分學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之前中等成績的學生甚至考到了年級前110名(重點班的成績),這是期望效應帶來的驚喜,給學生極大激勵。
班主任管理班級就像培育一棵樹,需要用心澆水,也需要正確施肥,而恰當地運用心理效應,以班級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心理和行為特征來看,就能取得較好的班級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何玉芬.發揮心理效應在優良班風培養上的正能量[J].考試周刊,2018(7).
[2]袁凱.淺析幾種心理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利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8(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