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迪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子宮全切除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78例子宮肌瘤子宮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有39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護理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方法。結果: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行子宮全切術的子宮肌瘤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效果顯著,改善患者術前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子宮肌瘤子宮全切除術;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較為常見的良性盆腔腫瘤,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組成,其間有不少結締組織,多見于30-50 歲婦女,發病率為12%~80%[1]。臨床表現主要有非正常出血、疼痛、盆腔壓迫癥狀、生殖功能障礙以及繼發貧血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以及身體健康,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2]。因此在術中應實施有效的護理,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緩解精神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78例子宮肌瘤子宮切除術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分析優質護理對子宮肌瘤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應用價值,具體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8 年12月收治的78例子宮肌瘤子宮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有39例。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婦科檢查及婦科B超檢查,行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術后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為子宮肌瘤。兩組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本此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實驗組,年齡在25~48歲,平均年齡在(32.5±4.6)歲;對照組,年齡在26~49歲,平均年齡在(33.2±5.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干預,主要是在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藥物常規治療,保持病室的正常消毒,保持空氣流通。實驗組者給予優質護理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子宮作為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多數患者擔心切除后會影響女性生理狀態及術后正常生活質量,甚至害怕遭到配偶的遺棄和社會歧視,因此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反應。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了解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針對患者具體的情況給與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預后的患者主動介紹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消除患者的疑慮。(2) )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可通過了解患者的個人病史、家庭信息等基礎情況,對其進行綜合性心理評估,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的方式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消除不良心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及時評估患者病情,了解其既往生活方式,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宣傳計劃。(3)術后護理:在患者手術順利完成后,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注意做好患者保暖工作,避免環境因素對患者的康復造成影響。對于術后疼痛的患者,告知患者疼痛可以自愈,或通過注意轉移法安撫患者不良情緒。(4)基礎護理:晨晚間病房注意通風,注意溫差,預防受涼。保持患者床單清潔干燥,隨時整理清潔,及時更換床單,術后6 h 取半坐臥位。主動巡視病房,對患者輸液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呼叫器響起之前巡視并記錄輸液卡。制定醫務人員陪檢制度,對外出檢查患者做到一人一陪檢,避免患者因環境陌生造成的不便。(5)監督考核:由護理部專員,每周對護理工作進行考評,每月對患者、醫生以及護士進行問卷調查,將護理工作考核與問卷調查相結合,評估住院患者滿意度。設定患者意見箱,聽取患者的意見,并及時改正落實在實際工作中。將護理考評與評先、晉升掛鉤,盡可能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完善護理措施。(6)生活指導:術后恢復之前禁止性生活,定期到門診復查,勤更換內衣褲,保持衣褲清潔干凈,待患者身體恢復后可以進行正常的性生活,但要注意衛生清潔。
1.3 觀察指標 (1)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其中以50 分為界點,分值越高則焦慮狀況越嚴重[3]。(2)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發放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個等級,滿分100 分。
1.4 統計學方法 軟件SPSS 16.0 統計處理研究中出現的數據,護理滿意率用計數資料百分數(%)表示,用χ? 檢驗,焦慮和抑郁評分等計量單位用()表示,用t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育齡期婦女較為多發。臨床上根據患者的癥狀、肌瘤生長速度以及患者的生育狀態,決定治療的方案。目前,子宮肌瘤手術方法主要有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經陰道肌瘤切除術、宮腔鏡下肌瘤切除術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目前臨床子宮全切除術治療是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方式。但該手術對患者創傷較大,因此術后患者需有一個良好的護理干預模式以促進患者術后切口愈合,加速康復進程。
優質護理離不開積極的工作熱情,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患者為本"的服務理念,就必須以患者為中心,處處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來思考護理問題,體現人文關懷和人性化護理。本研究顯示,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行子宮全切術的子宮肌瘤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效果顯著,改善患者術前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王世萍.優質護理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33(2):259-259.
劉琳琳.優質護理干預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圍術期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185-187.
曹付梅,崔臻.優質護理在子宮肌瘤患者施行子宮全切除術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4(24):3270-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