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恩
摘 要: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喬榮凝老師提出的“學思課堂”的理念,首先要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其次學、思是核心,課堂圍繞核心問題展開師生交流互動,學生的深度思維,教師的教育智慧,相互輝映,共同創造;其三是教師要具備反思精神,每一位教師的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追問“我提的問題是否抓住了核心問題?”“我的提問是否正中學生的認知沖突點?”“我的課堂是否充盈著師生的深度思維與創造?”基于這樣一種理念,通過和喬榮凝老師交流以及聽喬老師的評課,就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數學;數學思想;細節京
喬老師對于數學思想如何體現在平時的課堂上,體現在教學的細節中,體現在我們的概念定義的教學中,體現在學生的練習中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下面我就幾天來的聽課評課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盡快讓自己成為一名“學思課堂”理念的踐行者。
一、數學思想滲透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歸納下,基礎數學的核心思維能力其實就幾項:抽象思維能力(主要用于代數)、形象思維能力(用于平面幾何)、空間思維能力(用于立體幾何)、邏輯推理能力(用于數論、邏輯題和公式推導,用喬老師的話說就是研究問題的順序),方程思維能力(核心的思維能力,建模和解模能力是研究很多學科的基礎)。這些能力怎么形成,怎么培養。
數學基礎的本質就是兩樣東西:概念和應用,通俗的說就是“定義”和“公式”。打好基數的本質就是要把這兩樣東西搞懂搞透。概念:它是什么?它為什么是這個而不是那個?它跟相似的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應用:公式是什么?公式是怎么來的?公式的使用條件是什么?檢驗這個能力有個標準就是:合上書以后能不能夠快速把知識點回憶起來,把腦圖給畫出來,公式能推導出來。如果過了身便忘的精光,那真的幾乎是當下死記硬背,并沒有融會貫通。喬老師正是理解到了這些本質,才反復強調讓我們思考,給我們講解。
二、圖形是幾何學的核心
幾何的教學要抓住核心,圖形是幾何教學的基礎。要想學生深入理解幾何題目的思維方法,圖形的形成過程必不可少,老師在引導學生讀題分析的過程,應該是題干信息和圖形在學生腦海中建立聯系的過程,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不僅不能忽視,而且要重點引導,不能因為題目簡單了,就不做圖,不提煉,失去了讓學生通過題目解決過程體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的過程。忽視了圖形的引導應用,我們的數學就丟了一半,剩下的知識學生就難以下咽,更談不上思想的滲透了。對于多媒體的使用喬老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多媒體幫助我們呈現的,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讓多媒體代替了老師的畫圖理解過程。學生的連續性思維的形成就是在老師的讀題審題—畫圖標圖—看圖說話中形成的。通過引導讓學生回歸概念逐漸領悟到概念是數學的靈魂,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檢驗標準就是看看學生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清楚概念的實質。把概念應用滲透到我們每一道例題習題中,從題目分析到解決全過程都要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三、課堂教學看成是一門藝術
這是一個既古老又恒新的話題,說其古老而恒新,是因為從古至今許多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及科學家都非常重視教學藝術,喬老師給我們生動地闡述了教學就是藝術,或間接地論述教學藝術的運用表現;或從理論高度概括,或從教學實踐引發;或論述語言藝術,或論述提問藝術等,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種啟發式教育思想就是教學藝術論的很好體現。教師的語言要簡明扼要,小處見大,精選比喻。正是喬老師所說的簡單題中見思想。只有講求教學藝術的教學,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何使自己的教學活動真正成為一門藝術,以提高教學質量,這是擺在我們每一位面前的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需要我們認真鉆研業務,深入研究教學規律,另一方面則要求每一位教師能遵循美的規律,按照教學藝術的本質來展開自己的教學活動,即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靈活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圖像等手段,充分發揮教學情感的功能,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施行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教學。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克服那種呆板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情的教學弊端,從而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以上正是落實學思課堂的細節,真是細節中見思想。在學與思課堂中,不光讓學生習得知識,增加能力。體現師生的態度、精神、生命與價值觀的課堂,是充滿了熱情、激動、憧憬、情感激蕩和心靈互動的課堂。
參考文獻:
[1]任會曉.淺析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8).
[2]王琦.數學教學中注重“問題連續體”[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