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虎威
【摘 要】目的:在當前護理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已經成為相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內容。在本次研究中,將立足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對護理教育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先分析了護理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現狀,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之后根據護理教育教學的課程設置,對未來的教育路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護理教育教學;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R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1
前言:目前,傳統的醫療模式正在逐漸發生改變,疾病的變化、新醫療理念的出現,都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確保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可以與未來臨床工作相適應,就需要從臨床工作入手,尋找一個有助于提高護理教育教學的新路徑,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護理教育教學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一)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意義
在護理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已經成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一方面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可以獲得更高水平的專業技能技巧,靈活面臨未來臨床工作中的各種難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并獲得特定職業的實踐能力。所以可以認為,在未來護理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已經成為教育的重點,具有必要性。
同時從學生的未來發展角度來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具有必然性。這是因為當前我國的社會勞動力市場中存在不穩定的特征,傳統醫護工作的“鐵飯碗”模式已經被打破,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依然面臨著下崗的風險,同時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依然要承擔不同的工作壓力。因此,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可以持續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更有效的承擔生活、工作中的壓力,讓學生可以更積極的對待職業生涯中的各種挫折,適應職場變化。
(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已經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內容,但是在教育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受課堂設置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在護理教育教學中強調了專業知識的滲透,希望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系統的護理技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在實際上,這種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單一的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這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初衷是相違背的,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在護理教育教學中為了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就需要充分認識到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立足于教育大綱,尋找一條改進教育方法的新路徑。
二、護理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策略
(一)立足于護理教育教學,開展職業技能競賽
與其他類型的課程相比,護理教育教學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對學生的理論知識、臨床操作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何一點細微的失誤,都有可能引發護患糾紛,甚至加重患者病情。所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過程中,深化學生理論與實踐水平,應該成為教育的重點內容。
基于上述要求,本文認為可以將護理技能競賽等活動應用到教育過程中,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達到鍛煉學生的目的[1]。例如,以“意外傷患者緊急處理”為主題,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護理競賽,由任課教師扮演患者,邀請教務主任、醫院護士長等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在競賽過程中,“演員”充分還原事故場景,并將患者可能出現的現象進行模仿,例如因為“意外傷”而出現痙攣、或者因為劇烈疼痛拒絕護理人員(學生扮演)撫觸等,全面考察學生面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對學生的專業素養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評委老師密切觀察每位學生應對不同患者時的表現,包括護患交流技巧、對創傷部位的處理、對患者的心理安撫、疼痛護理方法,都會成為評委打分的重要依據。在競賽結束后,評委老師根據自己的理論基礎、工作經驗等對全體參賽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并指出改進意見;任課教師根據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表演交流,掌握學生在護理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及時調整教學方向;而對于競賽中的表現優異者,可以將其作為榜樣,并在學校內進行宣傳。
對于學生而言,這種護理競賽不僅考驗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還有機會得到教務主任、醫院護士長的指導,是一個良好的提升自己的機會,因此具有較高的參與積極性。同時,競賽本身所具有的競爭性,對于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也是一個重要機遇,可以讓學生正視自己的失敗,避免日后在工作、生活中遭受更大的挫折。
(二)從實踐教學入手,指導學生掌握醫護禮儀
在當前護理教育教學中,實踐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2]。因此,教師必須要從實踐教學入手,讓學生充分了解護理教育教學的特征,通過實踐來掌握護理中的注意事項與禮儀,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水平,讓學生面對各種未來臨床護理工作都變得游刃有余。
在實踐教學中,床邊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接觸臨床工作的常見方式。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系統的醫護禮儀,就可以從床邊教學入手,尋找改進方法。在床邊教學開始前,由帶教老師詳細講述床邊教學的注意事項,之后將學生帶進病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對學生的相關行為進行干預,只是根據床邊教學要求,詳細介紹患者病癥、臨床表現等內容,并將相關資料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討論,教師觀察學生的表現,并記錄。在床邊教學結束后,教師結合自己的觀察結果,將醫護禮儀滲透給學生:例如某位學生在床邊教學中,對患者指指點點是不禮貌的;在與同學交流過程中,大聲的討論患者的病情等行為也是不允許的。這樣學生在犯過錯誤之后,可以更虛心的接受教師的批評教育,對待未來的床邊教學變得更加積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將完整的醫護禮儀告知同學,從行為、儀態、著裝、語言等多個角度,讓學生了解醫護禮儀。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快,學習質量更理想。
結論:在護理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針對具體的教學方案進行調整,從多個維度入手,尋找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段婷.探究護理技能競賽對護理教育的影響[J].才智,2018(28):45.
周漢鋒.生活教育視闕下化學通識教育與護理教育融合原則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