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目的:研究任務驅動法在高職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根據急救護理學教學大綱要求,選取同年級兩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A班作為實驗組,42人,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B班作為對照組,43人,采用傳統教學法。結論:課程結束時對比理論與技能考核成績,實驗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高職急救護理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效果顯著,深受學生歡迎。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急救護理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R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1
急救護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具有極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要求。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一種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一個共同任務,并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利用學習資源開展自主探索與互動協作的學習實踐活動[1]。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從本校2017級普通高職護理專業班級中隨機抽取2個班級,A班42人,作為實驗組,均為女生,年齡17~21歲,平均為(17.6±1.4)歲。B班43人,作為對照組,均為女生,年齡17~20歲,平均為(17.2±1.5)歲。對比組間資料,發現兩組情況基本一致(P>0.05),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授課教師相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措施如下:
1.2.1 任務設計 以急性腹痛患者到急診科就診為例,創設相應情景。在此基礎上設計相應任務:接診腹痛患者的流程;請對不同腹痛患者設計分診方法。學生根據新舊知識去解決上述問題。
1.2.2 自主學習 將班上學生分為幾組開展合作學習,各組以6~8人為宜。教師在課前向各組布置常見急性腹痛案例的準備任務,要求各組學生完成預檢護士的分診工作。學生根據之前學過的各科護理知識,搜集這方面的資料并不困難。但預檢護士的分診工作屬于新知識,需要提前進行預習,查閱相關資料才能完成任務。
1.2.3 合作學習 各組學生利用角色扮演法在課堂上完成分診演示任務,時間控制在2~5分鐘。其他組學生可對“患者”的表現、體征及預檢護士的分診做法進行探討、交流。比如,討論患者引起腹痛的原因可能是哪些?經過分診后是應該立即搶救,還是分科診治?由學生自由討論,讓不同觀點碰撞、補充、修正,從而加深學生對分診工作的理解。
1.2.4 解決問題 由演示組同學最后向大家揭開本組設計案例的謎底,包括腹痛原因,自己進行分診工作的依據等,最后給予自我評價。其他組代表對該組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教師最后進行補充說明,并給予鼓勵性評價。
1.2.5 鞏固總結 教師對本堂課涉及的知識點與技能點進行總結,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1.3 評價方法 課程結束后對兩班學生進行理論考試與技能考試。理論試卷由教務科統一設計、監考,集體評閱。參考本校自編的《急救護理學》技能考核項目與相關評分標準實施技能考核,由兩名評分老師同時評分。兩班學生通過隨機抽簽法,每人抽取2項,計算其平均成績[2]。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樣本均數對比采用t檢驗。
2 結果
從表1可知,實驗組的理論考試成績與技能考試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急救護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與實踐性要求。傳統的教師講授教學法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也不盡理想。為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率。任務驅動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結構,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掌握新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急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這些均屬于一名急救護理工作者必備的基本職業素質。
教師作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必須重視課前任務的設計與病例的選取,這直接關系到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效果。病例選取與任務設計是否完整,難易程度是否合適均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因此,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并具備豐富的臨床基礎理論知識與護理經驗,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基于現代教育理念完善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形式與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這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從而獲得教學相長的效果。此外,建議教研室設立急救護理學病例數據庫,納入典型的病例資料,并采用教師集體備課、討論的方式,共同設計教案,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了保證任務驅動教學效果,教師可提前一周布置好教學任務,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準備。學生通過課前對情景的反復演練不僅能鍛煉膽子,也有助于控制好演練時間。課堂上教師要多鼓勵,以幫助學生消除緊張與不安的心理。
綜上所述,在急救護理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效果明顯,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促使個人職業素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鄧輝,左鳳林,江秀娟.任務驅動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重慶醫學,2009,38(20):2643-2644.
毛慶友,徐兆丹.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急救護理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6):59-60.
周秀華,張靜.危急重癥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6-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