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華
【摘要】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關注的焦點。文章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為例,明確當前教學情況,了解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深層探索如何以問題為中心構建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問題;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新課改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并不再是教學的核心,教師開始將焦點放在學生對問題意識的發掘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提高上。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內容,也是未來學習和成長的必需品。了解當前教學工作可知,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雖然學生可以學到扎實的基礎知識,但并沒有形成優質的發掘、探究及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為例,對基于問題中心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深層探索。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了解實踐案例可知,教師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想構建全新的教學環境,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課堂有效情景的設計,不但可以為課堂帶來新的內容,加快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而且有助于為教師的轉變和反思提供依據,進而從基礎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參與者,只有構建一個民主、開放、自由的環境,才能將更多的學習權利交給學生,要將目光放在學生的長遠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技術的持續革新,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策略得到了優化,此時教師除關注學生差異性,提出方向性教學策略外,也可以形成指導教學觀念,并對控制教學、掌握教材知識等能力進行培訓?,F階段,教師提出目標的多維度,注重能力本位和倡導個性自由,提出多元化評價,可以加快發展。關注學習的過程和體驗,注重發掘、探究和解決問題,思維能力和方法技能等方面的訓練,關注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注重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構建的教學理念,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學反思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構建全新的教學情境
構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可以在參與中拓寬獲取知識的渠道,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并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但也會對教師掌控課堂帶來問題,教師無法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發生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增強終身學習意識,除了要儲備大量課內外知識,還要掌握最新信息,從而更好解決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開放性問題。
了解實踐教學案例可知,要想構建完善的數學教學情境,還要做好教學情境的評價工作,沒有一定的價值取向,情境設計也失去了意義。由此可知,教學情境本身沒有優劣之分,評價情境要結合所學內容和教學方向進行探究,以此引導學生在情景的幫助下更好發掘、探究和解決現實問題,進而促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等共同發展。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時,可以先引用歌曲《365個祝?!?,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問題,構建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此引導下,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提出的問題為“想一想,教師為什么要送365個祝福?”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為了增強所學知識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前上網搜集有關圖片和視頻,而后在課堂中為學生逐一播放,這樣不但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優化問題教學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設計了很多問題情景,但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生卻很少。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其一,學生不懂該如何提出問題;其二,課堂教學環境過于嚴肅,學生因為對教師懷有敬畏甚至恐懼心理,不敢提出問題;其三,很多學生的學習信心不強,害怕提出的問題會被他人取笑。除了上述幾點原因,還有很多影響因素,導致影響學生綜合素養和創造性思維的培育。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構建有效課堂,就要從問題入手進行深層探索,并整合教學情境,優化實踐課堂。
(一)合理引用“無錯原則”
心理學家蓋耶提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了解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可知,錯誤是課堂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同時也是教學工作最好的資源之一,若教師可以在教學指導中合理引用“錯誤”,對學生做出正確引導,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意識,而且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對學生全面了解,并提出體貼入微的關懷,促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犯錯看成一個嘗試和創新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努力構建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合理引用“無錯原則”,支持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在課堂中“犯錯”,包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證他們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在深層探索中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若學生回答得不完善,可以加以補充,沒有想好的可以繼續想,不同的想法可以提出加以驗證。在這種教學環境中,不但可以優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觀念,而且有助于培育學生的探索精神,為后續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二)教師要“善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培育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吧茊枴笨梢岳處熀蛯W生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感受到“問”帶來的樂趣。另外,“善問”的教師也為學生構建了“問”的平臺和榜樣。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更快理解所學知識,進而指出存在疑問的地方,只有不斷探索才能進行創新。
(三)推廣“我能行”教育
新課改提出,促使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是數學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提出“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觀念,并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發展規律,加快學生的心理發展。指導學生進入現實生活中深層觀察,支持他們提出疑問,并鼓勵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進而幫助學生明確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擅長提出問題的人,必定會勤加思考。因此教師要支持學生多提出問題,指導他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將應用信息和提出問題整合到一起,促使問題更為完善和真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突出。小學生作為祖國發展的重要未來,做好對其實踐教育培訓至關重要。數學學科作為學生思維發展和創新意識培育的主要內容,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通過了解以往教學工作可知,基于問題中心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是當前研究的焦點,需要教師加強關注,必須要應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學革新。
【參考文獻】
[1]沈祥.建構問題意識,提升有效教學——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意識培養策略初探[J].數學教學通訊(初等教育),2015(04):58-59.
[2]魏秋實.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7).
[3]關維平.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 2018(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