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雅君
【摘要】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獨有的特點,需要學生具備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與想象思維能力等。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作為基礎性教育時期,更加需要重視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為小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筆者簡要分析了數學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幾個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思維 重要性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018-02
1.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數學思維是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提升的基礎,可以說任何階段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提升都是建立在數學思維能力基礎上。在素質教育全面貫徹與實施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轉變數學教育方式,讓學生不僅僅學生數學知識,更加需要具有靈活的思維品質,具有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數學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具備明確的思路,獨到的見解,明確的目標,在面對數學難題時,能夠利用思維能力,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從而解決難題,獲得數學知識技能與綜合素養的提升。
2.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幾點建議
2.1以興趣為動機,誘發數學思維形成
學習動機是小學生數學思維形成的內在動力,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思考,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以新鮮事物為引導,并設置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與教學內容的問題,以問題為驅動,鼓勵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對問題產生疑問,并通過教師的引導,養成思考的習慣,為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奠定基礎。
2.2以數學結合方式,促進數學思維形成
抽象性是數學學科的主要特點之一,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抽象難懂的問題,此時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可以直觀、具體的圖形,以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之間的轉化過程,引導學生數形結合思想的形成,助力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融入數學結合思想,引導小學生掌握數量關系從抽象到具體轉變的技巧,進而形成數學思維。
2.3加強雙基教學,提高思維能力
基礎知識是數學思維能力提升的關鍵,只有小學生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才能實現知識與技能的穩步提升。其次,應強化知識結構梳理,讓小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點具有相關性,從而構件完整的知識網絡結構。筆者對此進行以下分析。
2.3.1強化基礎知識鞏固
基本概念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前提,只有學生對基礎知識具有扎實、穩固的基礎,才能實現靈活運用。在基礎知識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引導學生“會學”并“會用”,能夠將基礎知識融會貫通,如在關于分數的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該讓學生對分析的性質、組成、大小比較方法、計算方法等充分的理解與掌握,在分數的四則運算銘記于心,以扎實的基本功面對數學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2.3.2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交流關系,教師及時引導小學生對以往學習的知識點與新知聯系在一起,并梳理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小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培養小學生發現問題與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敏感與清晰的思維能力,讓小學生得到的數學思維得到鍛煉。及時監督學生最好復習學習內容以及相關的數學課程學習準備工作,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做具體的分析、比較與整體,建立更加深入的網絡知識體制,將原本零散的數學知識梳理成系統性的知識結構,加深小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深入理解與內化。
2.4巧合問題情境,培養發散思維
情境化教學模式充分融入了生活中的元素,更加貼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問題情境設置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喜好、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性分析,問題難易度適中,具有探索的價值,通過小組合作基本可以獲取問題的答案,讓小學生在問題探索與解決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就感。其次,設置的問題情境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小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通過問題情境設置與學生的參與,然小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并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大膽想象,發揮創造思維與想象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提高發揮性思維能力。
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思維培養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循序漸進的原則,數學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認識認知能力、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對不同層次學習采取針對性的培養措施,以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