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學業問題是貫通培養高中階段的重點關注,其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倦怠。因學業問題導致的心理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是思想政治工作解決的關鍵內容。針對貫通培養學生特點提出的朋輩學業輔導,能夠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有效途徑,具體實施需要把握契機、創新形式,同時建立長效機制,使朋輩學業輔導進入常態化,進一步實現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相輔相成。
【關鍵詞】貫通培養 朋輩學業輔導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084-02
2015年,北京市教委啟動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學生初中畢業后進入試驗院校,接受兩年高中教育后升入高職階段,三年后經考試合格對接國內國外本科院校。此項目貫通高中教育、高職教育、大學本科教育,為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結合、職業教育的改革開拓新的道路。
一、學業問題——貫通培養高中階段的重點關注
(一)貫通培養項目對學生學業提出高標準
高中教育作為貫通培養的初級階段,也是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奠定階段,在對接國內國外本科院校的高目標、高標準下,對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職業素養等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貫通培養視域下,解決學業問題仍然是高中階段的關鍵。
(二)學習倦怠——學生學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貫通培養高中階段的學生學業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學習倦怠。學習倦怠是指學生由于長期的學習壓力,或對學習缺乏興趣或動力,卻又無法有效應對時引起的身心衰竭、對學習逃避和消極自我評價的心理狀態。[1]具體表現在:
(1)學習動力不足:課堂表現萎靡,精神欠佳。曠課、遲到頻率較高,同時將曠課的原因歸于不喜歡任課教師的課堂。情緒低落,由學習動力不足引發的對集體活動等一系列學校活動的不感興趣。
(2)學習自控力弱:學生仍然處于未成年階段,封閉式住宿管理,保障其安全的同時,增多了學生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脫離父母的管理,自控能力較差的同學往往無心學習,貪戀玩耍。
(3)成就感低:其一體現在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貫通培養項目的未來發展、人才培養定位等信息了解,家長為主導,代替學生進行選擇,學生較被動,對貫通項目缺乏清晰的認識。其二體現在部分學生對自己在高職院校上高中并不認可。學生存在自卑感,認為再努力學習也難以有好的發展與進步,對未來缺乏信心。
二、學業問題——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領域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習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貫通培養項目學生在高中階段就進入試驗高校進行學習,在方案、目標、課程設計等方面體現著“貫通”的人才培養理念,其中,思想政治工作更是貫通培養理念一以貫之的核心所在。學業問題作為貫通培養高中階段的重點關注,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領域。
三、朋輩學業輔導——貫通培養高中階段學業問題的針對性選擇
朋輩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種原因使得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方法。[2]貫通培養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自主性不強,需要督促與帶動,無論在課堂還是課余生活,封閉式的住宿生活,朋輩的影響甚至會超越父母以及教師的影響。
四、朋輩學業輔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把握契機,創新形式
朋輩學業輔導需要合適的契機以及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
(1)把握新生入學教育契機。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剛剛步入貫通培養高中階段,學生必然懷著好奇與憧憬,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為狹窄,通過高年級學生進行學校事物的了解是主要的渠道,如學分的積累、學業的難度、課堂的管理、班級管理等。因此,建立“生活小導師制”,能夠盡快幫助新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同時避免走彎路,減少摸索的時間成本。重點在于學業輔導,在學業上,新生最為關注的是如何能夠順利升學轉段。因而,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開展座談會,邀請高年級的優秀學生代表進行經驗分享,組成“講師團”,開展多對多的學業輔導,幫助新生更好地適應學習環境,較早地樹立榜樣,明確奮斗目標,贏在起點。
(2)班級內結對子、跨班級、跨年級結對子。對于學業極度困難的學生,可采取一對一幫扶的形式進行輔導,通過制定輔導計劃、輔導過程監督、輔導結果反饋等切實形成完善的輔導機制,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生的各方面的想法也能夠進行及時的反饋與跟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做實做細。
(3)小老師、大課堂。采取一對多的形式,由一名學科優勢學生進行集中授課,能夠更高效率地對多名學生進行輔導。在集體授課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習動力不足的學生產生影響,感染力強,在無形中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正面的影響,在集體中教育個體,使得個體能夠逐步適應集體的節奏與氛圍。
(二)建立長效機制,朋輩學業輔導常態化
為避免朋輩學業輔導的弊端,如缺少完整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培訓措施 ,缺少豐富的活動載體[3]等,需要建立長效機制。
(1)輔導者的培訓。輔導者同樣是學生,在講授方面相對生疏,對于輔導者的培訓必不可少。學業輔導機制的完善關鍵在于輔導者對整個輔導活動的掌控,如了解被輔導者基本情況、制定輔導計劃、決策輔導方法、實施輔導、進行輔導反思、追蹤并反饋輔導效果等。
(2)完善學業輔導的組織管理。學業輔導活動的開展需要學校整體的協調與安排,缺乏組織性與紀律性的學業輔導隨著時間的久遠會逐漸分散,最終難以成型。具體如下:
第一,建立學業輔導組織團隊(輔導員、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參與,負責宣傳、組織、協調學業輔導相關活動)
第二,篩選輔導者(實現優中選優,使其能夠勝任輔導的工作,組建優秀輔導團隊)
第三,實行考核(對輔導者以及被輔導者進行考核。包括參加活動情況,完成規定輔導課時并上交輔導材料等要求,由此評選優秀輔導者以及最佳進步獎,建立激勵機制)
(3)輔導活動靈活安排。朋輩學業輔導采取突擊式與日常式、正式組織與非正式開展相結合靈活安排。在重要的時間節點,需要學業輔導進行助力,例如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前夕,重要的會考等,都需要集中訓練,強化學習,鞏固輔導成果。日常輔導主要針對當時學習的內容進行點滴的積累與鞏固,根據學校整體進度安排來進行復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學業輔導的理想化狀態構想。其一:參與人員范圍擴大。以朋輩學業輔導為主,任課教師輔導為輔的雙向輔導體系建構。將任課教師參與進來,提升輔導的整體水平,在知識的梳理、習題講解、試卷出題等更具權威性,彌補學生作為輔導者的不足。其二:學習共同體構建。學業輔導長效機制建立形成良性循環,不斷鞏固并擴大參與人員,逐步形成較為穩定的團體,以學業問題探討為核心,參與者優勢互補,互為老師,達到共贏。
參考文獻:
[1]溫倩雯.中職學校“三二分段”班與普通班學生成就目標、學業倦怠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侯雪瑩.淺析朋輩學業輔導對于新生過渡時期的重要作用[J/OL].中國培訓,2016(08):279+283.
[3]王穗潔,張彤.朋輩輔導視域下高校學風建設實效性研究[J/OL].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