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艷

【摘要】創設情境進行有效的數學教學是新課標對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故事情境教學就是情境教學中的一種。筆者將從新課的引入、學習新知及拓展練習等環節設置一個情境故事,使學生在情境故事中獲得知識。
【關鍵詞】故事情境 數學教學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153-02
低段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化具體化的特點,他們最容易理解與接受自己身邊的數學;同時,他們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學習動機不強、學習自覺性差。這就需要外界的刺激來引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隨意數學教材中每一個新元素的引入必然伴隨著相應的生活情境與有趣的圖畫。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明確提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1]根據“故事中心課程”的模式,“通過創設一個模擬真實的情境”[2],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在故事情節中使學生理解知識,獲得知識。
計算的學習本身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在講授“連加”這一課時,我通過設計故事情境來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們樂意去學習。
一、新課引入
動聽的歌曲需要有優美的前奏,動人的歌劇需要有驚人的序幕,課堂引入也是如此。精彩的引入,能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懷著一顆期待及迫切的心情投入新課中,能使孩子們集中注意力,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鎖,“能聯結知識,促進遷移,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架好新舊知識之間的‘認知橋梁。”
“連加”教授時,我是以“熊大和熊二”作為引入資料。
有一天,熊大和熊二去森林里面玩。走著走著,突然他們發現了一個寶盒,寶盒很漂亮。熊大和熊二都想要。他們爭論了半天,誰也不退讓。最后他們去通過商量決定“比一比——看誰的力氣大”,誰贏了寶盒就是誰的。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當熊大與熊二的裁判好不好,看看他們誰能拿到寶盒好嗎?
二、學習新知
基于數學課程的特點,數學有時顯得嚴肅。“讓情境承擔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在有趣的教學情境中,由學生通過數學實踐去獲取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好于教師單純的講解。
“連加”主要是要求學生理解連加的意義,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首先出場的是熊大。(出示課件)“你看到了什么?”“熊大第一次搬來了5個南瓜”,接著再看,“你又看到了什么?”“熊大又搬來了2個南瓜。”“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熊大一共搬來了多少個南瓜?”“那怎么解答呢?”“5+2=7”到這里了,熊大說我還有力氣,我還能再搬南瓜,你們看。“你們又看到了什么?”“熊大又搬來了2個南瓜。”“那熊大一共搬來了多少個南瓜呢?“7+2=9”“很不錯,那7從哪里來的呢?”“熊大第一次搬了5個南瓜,第二次搬來了2個南瓜,兩次搬來了7個南瓜。”“熊大三次一共搬來了多少個南瓜就是:5+2=7,7+2=9,所以熊大三次搬來了9個南瓜是嗎?”“是。”“還可以怎么列式也是求的是三次一共搬來了多少個南瓜呢?”“5+2+2=9”“為什么這樣列式?”“那這個式子怎么算呢?”……
三、拓展練習
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技能的形成,數學思維的開發必須通過一定的練習才能實現。課堂拓展練習能夠進一步揭示“數學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現象與本質”,可以揭示學生的認識規律,揭示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所以課堂練習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低段的學生老說,課堂練習的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充滿趣味的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動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到數學的神奇性與趣味性,從而樂于學習數學。
在“連加”這一節中,我設計的練習是“解密碼”。
熊大得到了寶盒之后很高興。他拿到寶盒之后就準備打開看看里面是什么東西,然而打開寶盒可沒有那么容易,寶盒只有通過輸入正確的密碼才能打開,你們能幫幫熊大把密碼拿到,打開寶盒嗎?接著我就出示了6個計算題。
5+2+1=
2+4+2=
5+3+1=
4+1+3=
5+0+4=
4+2+1=
學生急著想拿到密碼看看到底是什么,所以課堂氛圍很熱烈,練習設計很成功。
四、結語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整個地球翻轉過來”。故事情境就是以故事的形式把一個個教學片斷展示出來。在數學教學中,以故事情境為載體的教學,不失為一個有力的支點,他根據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許曉娜.小學數學創設有效情景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2)
[2]雷虹.以故事為主題的小學英語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