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人文關懷護理在耳鼻喉內鏡檢查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耳鼻喉內鏡檢查的患者中選取7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其中對照組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利用人文關懷護理,對比兩組不良情緒出現率與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不良情緒出現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耳鼻喉內鏡檢查當中采用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顯著,減少了患者不良情緒出現率,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耳鼻喉;內鏡檢查;應用效果
臨床上耳鼻喉內鏡檢查是一種常用的檢查方法,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病灶,為制定良好的治療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據。可是大部分患者不能充分正確認識耳鼻喉內鏡檢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心理,直接對檢查的順利展開與檢查效果產生影響。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實施有效的護理,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護理,效果良好。此次研究具體分析人文關懷護理在耳鼻喉內鏡檢查當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耳鼻喉內鏡檢查的患者中選取7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其中對照組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為(49.62±3.55)歲;觀察組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為(49.63±3.56)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未有明顯差異(Pgt;0.05)。
1.2方法
對照組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利用人文關懷護理:
1.2.1檢查前人文關懷
入院時,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患者,采用禮貌的言語,掌握患者疾病情況,對患者的耳鼻喉內鏡檢查認知程度與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交流當中利用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護理人員采用攙扶老者、撫摸兒童頭部的方法,為患者傳遞情感[1]。與此同時為患者展開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利用通俗的言語或者使用視頻、發放宣傳冊的方式,為患者介紹耳鼻喉內鏡檢查的安全性、注意要點等,消除患者的疑慮,提高患者依從性。
1.2.2檢查中人文關懷
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有利于順利展開檢查。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與臨床表現,一旦出現異常癥狀要立即處理。另外護理人員要讓家屬陪伴患者,降低患者的孤獨感受,并且要重視積極的與患者展開溝通,減輕患者心理壓力。而且還可以播放一些音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順利完成檢查。
1.2.3檢查后人文關懷
完成檢查之后,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15-20分鐘的觀察,與患者進行交流,安慰患者,詳細為患者介紹檢查后的注意要點。一旦患者出現并發癥,要及時采取治療手段。與此同時,因為在檢查當中利用麻醉藥,所以咽部會出現脹痛的情況,要及時告知患者這個情況是正常現象,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告訴患者在1-2小時內麻醉藥效、癥狀會消失[2]。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不良情緒出現率與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過程中,全部患者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來進行分析處理,利用P<0.05來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良情緒出現率
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出現率具體見表1。
2.2滿意度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具體情況見表2。
3討論
耳鼻喉科常用的檢查方法就是內鏡檢查,該檢查能夠給臨床醫師提供直觀且詳細的信息。內鏡檢查屬于一種介入式的檢查方法,容易讓患者產生不良心理,影響患者感受,有時還會破壞護患關系[3]。因此在耳鼻喉內鏡檢查過程中,要積極采用安全的護理方法,確保順利完成檢查工作。在進行內鏡檢查過程中,要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護理,關心尊重患者,讓患者感覺到護理人員的關懷,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順利實施檢查。
此次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的不良情緒出現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耳鼻喉內鏡檢查當中采用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顯著,減少了患者不良情緒出現率,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胡迎春.人文關懷護理在耳鼻喉內鏡檢查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1):2926-2927.
[2]劉鐵娟.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6):242-243.
[3]徐靜.人文關懷護理在耳鼻喉內鏡檢查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4):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