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鈞 丁子齊 王慧祥
摘 要 偵查策略作為偵查工作中的全局性、指導性的方法,在各類偵查案件中廣泛應用。真差策略中的欺騙與刑事訴訟法中所規制的欺騙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偵查策略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異化,因此應當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偵查策略,防止異化現象的發生。偵查策略是指在偵查對抗中,偵查人員為了強化自己、削弱對手,以巧制勝所設計的計策方針。
關鍵詞 偵查策略 特征 作用 實施
一、偵查策略的含義
在我國,學者對偵查策略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有人認為偵查策略是指偵查機關及其偵查人員在案件偵查活動中,根據偵查環節和犯罪態勢的發展變化而策劃組織實施的各種偵查計謀和策略;有人認為偵查策略是指國家偵查機關在對犯罪案件進行偵查破案活動中,為了查清案情、發現犯罪、揭露犯罪、證實犯罪,緝捕和懲處罪犯,而根據案犯和案件的具體情況,預先設計的計謀和策略;有人認為偵查策略是指偵查機關為了查明案情,揭露犯罪、證實犯罪,查緝犯罪人,在偵查活動中,根據案情和犯罪的具體情況,設計謀劃的計謀和策略。
二、偵查策略的特征
(一)偵查人員為施謀主體,對手為受謀者
偵查對抗是群體對個體,或大群體對小群體的爭斗,多數情況下表現為一方(偵查主體)進攻,另一方(犯罪者)防御的對抗格局。偵查主體是偵查策略的設計者和施控者,始終保持著進擊的姿態,只要有犯罪存在,偵查主體就該常備不懈,不停地向犯罪者發起進攻,使犯罪者不敢輕舉妄動。
(二)不斷強化自己,削弱對手
偵查主體施謀用策,旨在強化自己的力量,壓倒對手,運用智慧誘使對手進入我方設計的圈套,使其無法掙脫,迫其就范,服從自己的意志。偵查主體制定策略時,必須選擇對破案最有利、帶有決定意義的關鍵點,它既是對方的致命點、要害處,又是敏感點,一般是對方戒備最嚴的部位。
(三)變化性大,可控性小
在偵查對抗的舞臺上,活動著的雙方都是能獨立思維,具有自覺能動性的個體或集團。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利益驅使雙方都努力尋求克敵制勝的奇謀良策。偵查對抗中,雙方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行動企圖,以不受制于對手。偵查對抗的多變性促使偶發因素和不確定因素增多,偶發性和不確定性增多,又給偵查對抗增添許多隨機性。隨機性越大,可控性越小,使偵查對抗越難駕馭。
三、偵查策略在偵查中的作用
(一)斗頑敵應通詭道
偵查對抗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拼搏,兵書上講:“交朋友全憑信義,斗頑敵應通詭道”。軍事斗爭中,不需要宋襄公那種蠢豬式的軍事家,偵查對抗中,面對的是極其兇殘而狡獵的犯罪分子,偵查主體也不能有對犯罪分子講“仁義”“信用”之類的迂腐觀念,對犯罪分子的仁慈,就是對人民群眾的殘忍。
(二)無形支配有形
偵查策略是偵查主體的思維活動,是智慧的結晶,是無形的東西。但它所起的作用是有形的人力、物力的作用是無法相比的。《晉書.杜預傳》中“以計代戰一當萬”。《百戰奇法.計戰》中說:“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未戰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計料已審,然后出兵,無有不勝”。都是講策略在統軍作戰中的重要作用,“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如果不謀而戰,必為敵人所敗。
(三)偵查策略是偵查決策的核心
偵查決策是根據偵查對抗的需要,確定為達到偵查目的所選定的目標,設計和選擇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偵查對抗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動態過程,這就決定了偵查決策是一個動態系統。偵查決策必須根據偵查對抗局勢的發展變化確定偵查目標,設計和選擇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偵查方案的設計既包括一個時期的總體規劃,又包括各項具體的偵查方案及其某個具體目標的確定。
四、結語
偵查策略是偵查人員在一般策略原理的指導下,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為解決刑事案件中的專門問題,圍繞偵查措施的使用而采取的智謀運籌藝術和解決案件專門問題的方式方法。偵查策略不僅具有特定的文字,還具有特有的內涵;偵查策略的實施,具有合法性的要求,偵查策略是圍繞偵查措施有效使用而進行的策略運籌行為;偵查策略必須遵循科學性。偵查策略的外延有著明晰的界限,表現在其與政策、偵查措施和偵查對策等具有顯著的異同,當然也存在著某些交集。
(作者單位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作者簡介:賈文鈞(1998—),男,安徽六安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刑事偵查。丁子齊(1999—),男,安徽亳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治安管理。王慧祥(1999—),男,安徽六安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治安管理。]
參考文獻
[1] 李炳彥.斗智的學說[M].解放軍出版社,2002.
[2] 柴宇球.謀略論[M].藍天出版社,2000.
[3] 張文才.百戰奇法淺說[M].解放軍出版社,2005.
[4] 柴宇球.謀略論[M].藍天出版社,1998.
[5] 崔統華.草廬經略注釋[M].解放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