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京
【摘要】本文通過對閱讀標準化測試題(如漢語水平考試)和課后習題之間的比較,找出二者的不同,并建立一種操作性強而又顯而易見的聯系,幫助國際學生將目光從考試模擬上重新轉回到漢語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同時給出建議,希望能夠有效地提高國際學生的漢語閱讀水平。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 閱讀 測試題 習題
【基金項目】1.本文獲天津師范大學校級社科項目青年基金《漢語國際教育視閾下的閱讀課測試題系統研究》資助,項目編號:043-135202WU1711;2.本文獲天津師范大學本科教改項目《漢語言文化專業學生考核體系的探索與研究》資助,項目編號:JG2015005。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40-02
一、引言
就語言教學的一般過程而言,測試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環節,它經常出現在某個階段的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某個特定時間節點或者教學活動結束時(如分班測試、單元測試、期中測試、期末測試等)。從語言教學和測試的關系來看,有教學就有測試,教學是第一位的,測試服務于教學。而測試題與該課程的習題從體系上來講,分別屬于測試和教學,性質各異,但因基于同一門課程,兩者之間便有了復雜的關系。具體到漢語閱讀教學課程而言,在以往相關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高校相關專業開設的漢語閱讀課程往往與標準化測試題(如漢語水平考試)脫鉤,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成效不明顯。本文從閱讀課程測試題體系與習題體系的對比入手進行研究,在標準化測試題和習題之間建立一種操作性強而又顯而易見的聯系,幫助國際學生將目光從考試模擬上重新轉回到漢語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有效地提高其漢語閱讀水平。
二、閱讀標準化測試題與閱讀課習題的異同
(一)漢語閱讀課程與漢語水平考試(HSK)脫鉤
天津師范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面向國際學生開設漢語言文化和漢語國際教育兩個本科專業。兩個專業一、二年級均為基礎培養階段,兩個專業的基礎必修課程集中統一授課。三、四年級,按照本科培養要求再分別開設專業課程,其中閱讀課程屬于基礎必修課程,只在一、二年級開設,故本文主要調查對象為我院本科一、二年級兩個專業的國際學生。其中漢語言文化專業國際學生人數較少,約占兩個年級總人數的5%,而其余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的國際學生95%為孔子學院獎學金生,所以我院對兩個專業一、二年級階段的本科國際學生,全部按照孔子學院獎學金生的評審標準進行要求。按照孔子學院獎學金生的評審標準,每年只有通過評審后才能繼續得到全額獎學金,其中通過HSK五級考試便是通過評審的硬性要求之一。一年級期末前,需通過HSK五級180分,二年級期末前,需通過HSK五級240分。通過HSK五級考試,便成了大多數國際學生必須要過的關卡,也是各科任課教師教學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HSK五級分為聽力、閱讀、書寫三個部分,經調查,一、二年級兩個專業的國際學生中,85%的學生認為HSK五級考試中,閱讀部分是丟分最多,難度最大的部分,但每周四節的閱讀必修課,無論是書上的閱讀內容還是課后的習題,學生又普遍反應并不難理解。筆者又通過對兩個年級的4位閱讀課任課教師進行訪談,也得到了和學生同樣的結論。我們注意到漢語閱讀課程與漢語水平考試(HSK)出現了脫鉤的情況。
(二)閱讀標準化測試題與閱讀課習題的不同
目前我院兩個專業的本科閱讀課選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發展漢語》系列教材,一年級使用《發展漢語》中級閱讀(ⅠⅡ),二年級使用《發展漢語》高級閱讀(ⅠⅡ),通過對課文中生詞的歸納與語法點的匯總,我們發現教材中的知識點是大于HSK五級的測試范圍的,但國際學生卻覺得教材中的習題容易,HSK五級難度大,我們通過對比閱讀標準化測試題與閱讀課習題的不同來找到其中的原因。
HSK五級閱讀部分考試時間40分鐘,分為三個部分,總分100分。具體如下表。
《發展漢語》中級、高級閱讀教材課后習題主要是針對課文,幫助理解課文內容設計的練習題,如根據課文內容判斷正誤,根據課文內容排序,根據文章內容填空,根據文章內容解釋詞語等。
1.閱讀測試題與習題在題目內容方面的不同
題目內容,主要是指題目中涉及的語言知識和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完成該項任務所需要的技能。根據上表可以看出,HSK五級閱讀題,內容更加全面,而習題的內容來源于教材上的課文,比較單一。
2.閱讀測試題與習題在題目形式方面的不同
從教學經驗來看,有些題目形式更適合用作測試題,而有些題目形式則更適合用作習題。測試題要求能準確考察考生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情況,就要保證測試的評分信度,而習題則更多的是要對某一知識點反復強化式的聯系。比如習題中的根據文章內容判斷正誤和排序題,更多的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細節的理解能力,就不適合作為測試題使用。
3.閱讀測試題與習題在題目評價指標方面的不同
HSK五級閱讀測試題具有很高的信度與效度,可以全面考察國際學生的漢語閱讀能力,習題主要是有助于課文的理解,如果用課后習題的正誤來判斷學生的實際漢語閱讀能力,就會出現偏差。
正是因為這幾方面的不同,再加上閱讀課程沒有專門針對HSK五級考試進行模擬訓練,才造成了學生覺得習題容易而HSK五級閱讀題難的狀況。
(三)閱讀標準化測試題與閱讀課習題之間的聯系
測試題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測試的信度和效度,而習題的質量則關系著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從這一角度來看,習題質量的好壞也完全影響著測試的結果,并且有助于國際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有效提高國際學生漢語閱讀水平的建議
(一)協調兩個系統之間的基本規律,逐步形成“教考分離”模式
習題體系是基于教學和學習的基本規律而建立的,根據教學需要和國際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所制訂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有計劃分步驟地安排教學活動之一;而測試題系統則應該遵循語言能力和心理測量學的基本規律,編寫出有效的測試題,準確地測量出考生的語言能力狀況。協調兩個系統之間的基本規律,實現課堂教學習題體系與測試題體系的有機融合,使之做到和諧統一。
(二)避免“唯測試論”的影響,貼近漢語閱讀教學實際情況
在如今的漢語教學環境和評價體系之下,測試對語言教學實際上會產生強烈的同化作用,也就是說因為語言標準測試結果(如漢語水平考試成績)會對學生的各方面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漢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學環節的設置無法避免地會受到測試模式的影響,在我們的習題體系基礎之上形成的測試題系統,要盡量避免“唯測試論”的影響,而是要盡可能地貼近漢語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使測試提供的反饋信息真正有助于改進教與學,減輕測試對于教學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構建基于課程習題體系的、真正符合漢語閱讀教學實際的測試題系統。
(三)擴大閱讀量,有效培養國際學生的漢語閱讀能力
國際學生漢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長期性與規律性,要有針對性積累漢語詞匯,擴大閱讀量與知識面,培養國際學生主動進行漢語閱讀,提高其獨立閱讀漢語篇章的能力,從而達到有效培養其漢語閱讀能力的目的。
四、結語
目前漢語閱讀教學,測試題與習題不加區分或將二者混為一談的現象十分普遍,這或許跟測試題與習題看上去有相似之處有關。本文從實際教學出發,通過對標準化測試題和習題之間的比較,找出二者之間的本質區別,即源自測試過程與教學和學習過程的區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教學建議,爭取能有效提高國際學生的漢語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頌浩.《漢語閱讀教學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6年.
[2]張凱.《漢語水平考試(HSK)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