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娥
【摘要】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強化決定了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是否高效和豐盈,新課標中也要求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基礎設計教學內容。鑒于此,本文詳細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指導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性策略,以期為研究核心素養的語文教研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 語文閱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77-02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解析
小學階段的語文核心素養包括下面五個方面:一是文字理解。指的是學生能夠通過一段文字描述來理解其中包含的意思,明白句與句、段與段文字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文字表達。寫作是文字表達的直接途徑,讓學生將自己的思想情感、經歷體驗通過文字進行表達。三是口語交際。對話就是口語交際,指的是學生在進行口語交際時,不僅應學會傾聽和交流,同時也應該學會表達,以此學會如何文明地同社會和人們溝通、交往。四是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語文課程素養中的重要部分,要求學生能夠正確劃分段落、歸納大意。五是語文知識和技能。例如關于生字詞、成語、古詩的積累屬于知識積累的范疇,查字典、課文背誦、寫字等屬于技能的范疇。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指導有效性策略
1.重視核心素養,精心預設閱讀教學流程
語文老師不僅應該重視核心素養的內涵,同時應該重視其對于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只有在思想上對核心素養引起足夠的重視,才會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認知能力、情感態度等特點來針對性地設置相應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快速掌握閱讀內容的同時,核心素養得到逐步提高。
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金色的草地》時,老師應先介紹,該篇文章是蘇聯作家普里什文寫的,全文主要寫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時,“我”發現了蒲公英一天內的變化。在此基礎上,老師應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設計和優化。首先,在設計導入環節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配樂,觀看白天蒲公英盛開時的金黃以及晚上蒲公英攥在一起的綠色的圖片,然后讓學生來談談自己對該篇文章的感受;其次,在學生交流了自己的體會之后,播放配樂朗誦,并配以蒲公英盛開和攥起的視頻,讓學生一邊聆聽輕松歡愉的朗讀,一邊看著蒲公英顏色的變化,這樣會讓學生有更新的感悟;再次,讓學生提出問題,可以是生字生詞的讀法和理解,也可以是句式、段落的寫法等,針對學生問題來深入淺出地排疑解惑,在對提出的問題各個擊破時,學生也對全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最后,適當安排仿寫,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子來寫類似的句子,強化文字理解、詞語表達及語文知識積累等方面。
2.多元教學,豐富學生文本閱讀情趣
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應建立在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只有當學生對文本閱讀有了興趣,才能更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為此,老師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方法進行閱讀引導,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語文核心素養得到逐步提高。
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爬天都峰》時,為了使課文更加生動有趣,老師可以安排三位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爺爺”、“爸爸”和“我”,開展對話的同時,也根據課文內容表演主人翁的神態、表情等,然后找一個學生讀旁白,三個扮演者根據旁白來進行表演。“我”在看到“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時發顫的表情及行為,“我”在爬峰時“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的行為等,“爺爺”看在眼里,雖然很累,但是仍然一鼓作氣地跟著爬的神態,“爸爸”給“我們”照相時的表情等,通過每一個細微處的表演,讓課文中的故事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此條件下再去理解課文主題便水到渠成了。通過情境表演等多元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閱讀,不僅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同時讓學生在表演、觀看表演的過程中,他們的文章理解、文字表達、邏輯思維等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3.強化師生互動,活躍教學氛圍
傳統的灌輸式閱讀指導相對比較枯燥無味,學生聽課時很容易走神。師生互動的形式能讓課堂氛圍快速升溫,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老師可以借助教學游戲的途徑來實現師生互動,即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適當設置有趣的游戲,通過師生一起游戲來展開教學活動,這樣不僅能讓閱讀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同時能讓閱讀形式變得豐富多元,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花鐘》時,老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安排九個學生一起游戲,每個學生牢記自己扮演的花名及開放時間,九個同學按照花開的順序圍成圈并蹲下,形成鐘面的樣子,老師可以扮演報時者,當老師說道:“早上四點”,扮演牽牛花的學生便站起來模仿牽牛花開的樣子;當老師說道:“早上五點”,扮演薔薇花的學生便站起來“綻開笑臉”;當老師說道:“早上七點”,扮演睡蓮的學生便站起來,模仿“睡夢中醒來”的樣子……以此類推,通過師生互動,將書本中描寫的花鐘的樣子呈現在學生面前,生動且形象的表演不僅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大為高漲,同時他們的文章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得到了培養。
4.讀寫有機結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會隨著他們學習的不斷深入而有所提升,這就需要老師根據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來針對性地優化教學活動。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機結合,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最佳途徑。閱讀與寫作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循序漸進地在將二者進行融合,引導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多多積累好詞好句,重視作者的文章結構、句式安排等,為寫作奠定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將學生寫作中的疑問、不合理之處勾出來,結合閱讀過的課文進行重點講解,同時在后續的閱讀中,遇到此類問題,同樣拿出來著重分析,以此加強學生對于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秋天的雨》這篇文章時,“秋天的雨”本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物,只看題目,學生并不會產生新鮮感和探索欲。而當讀了全文,學生會發現,這篇文章同想象中的秋雨不太一樣,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從視覺、嗅覺、聽覺等角度來形象描寫了秋天的雨,每一層感官中,又多次用了擬人、比喻等寫作手法,例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等,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將秋雨中的景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很快就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中。為此,老師在詳細分析了作者的寫作手法之后,可以要求學生進行仿寫,運用比喻或擬人的手法描寫日常見到的事物,以此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技能、文字表達等能力都會循序漸進得到發展。
三、結論
綜合以上論述內容,在小學語文閱讀指導的過程中,老師首先應該深刻認識到核心素養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以此為基礎來精心設置閱讀指導環節;為了更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采用多元的教學模式來豐富學生的文本閱讀情趣;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可以采用游戲教學等模式來強化師生間的互動;也可以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每一次學習和理解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薛翠麗.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也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J].教師,2018(11).
[2]楊慧青.關注閱讀,踐行核心素養——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課外語文,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