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繪本用圖畫講故事,語言簡單、重復且富有韻律感,不僅適合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進行閱讀,而且對其認知、情感和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應著眼于智力障礙兒童的閱讀興趣和需要,整合課程,為學生選擇適合的繪本故事進行閱讀。通過閱讀指導,幫助他們提高閱讀興趣,發展語言能力,學習閱讀方法,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低年級;智障兒童;繪本;閱讀指導
學會閱讀是培智生活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應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具有初步的閱讀興趣,能閱讀簡單的繪本或兒童文學作品。但是,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受認知發展落后以及識字量較少等因素的限制,需要教師甄選繪本,為其閱讀學習創造條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了解低年級智障兒童的認知發展特點
1.對于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來說,可能還不識字,但已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繪本中的圖畫能夠很好地引起他們的注意。
2.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能力以感知為主,薄弱且消極,往往只對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主動觀察和探索的興趣。繪本對于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發他們主動感知和探索的興趣。
3.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注意力易渙散,能在提示下注視目標物,能對特定刺激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
4.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觀察力缺乏目的性,能在引導下感知事物明顯的特征。
5.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記憶速度慢、保持時間短、準確性低,教師應調動其多重感官,強化其對信息的保持和再現。
6.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思維貧乏、刻板,但其直觀形象思維發展相對較好,繪本圖文結合、直觀形象,有助于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發展。
7.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詞語貧乏、不連貫,只能用簡單的語句說話,而一些繪本內的句子重復、簡單,富有韻律,易于理解和記憶,有助于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發展。
二、選擇適合低年級智障兒童閱讀的繪本及繪本推薦
繪本雖好,但不是所有的繪本都適合低年級的智力障礙兒童閱讀,那么,如何選擇適合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閱讀的繪本呢?
1.根據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發展特點選擇繪本
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身心發展同正常兒童一樣,遵循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但是,與同齡的正常兒童相比,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要緩慢得多、落后得多。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培養他們對繪本的興趣,引導他們去模仿成人的樣子看書,培養其正確的閱讀姿勢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根據其認知發展特點,由低到高地為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選擇以表達基本需要為主的繪本,如《喝水》《洗澡》等;以認識自己及他人為主的繪本,如《我媽媽》《我爸爸》等;以基礎的社會溝通、簡單的生活常識和基本的安全為主的繪本,如《你好》《刷牙》《家里的小洞洞》等;以健全人格、培養基本道德為主的繪本,如《你真棒》《安靜,安靜》等。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受識字量的影響,還可選擇無字繪本書,如《蘋果與蝴蝶》《大風》《雪人》等,或選擇文字內容很少且簡單重復的繪本,如《噗噗噗》《蹦》《哇》《抱抱》《睡覺》等。
2.根據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發展需要選擇繪本
認知訓練的內容包括感知、觀察、記憶、思維 、推理、想象、概念形成、問題解決等,根據由易到難的漸進過程,可劃分為包括基礎性訓練、基本認知能力訓練和高級認知能力訓練。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應以基礎性訓練和基本認知能力為主,高級認知能力為輔,可以選擇以顏色、圖形及基本物理為主要元素的繪本,如《美麗的顏色》《美麗的形狀》《顏色的秘密》等。如果是著重培養智力障礙兒童的基本認知能力,可以選擇那些與其體驗緊密聯系的繪本,如觸摸繪本或有聲繪本等,或是選擇以描述感知覺為主的繪本,也可以選擇描繪周圍熟悉的事物,易于被其理解和接受的繪本。如果培養學生的高級認知能力,可以選擇《形狀游戲》《風去哪里了》《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等繪本來嘗試訓練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思維、推理和問題解決等能力。
三、指導低年級智障兒童進行繪本閱讀的方法和策略
以繪本故事《媽媽不在家》為例?!秼寢尣辉诩摇愤x自于皮皮狗生活小繪本系列之一,對于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來說非常適合閱讀,該繪本故事的文字較少,圖畫精簡,情節簡單,其中富含節奏韻律感、擬人夸張的語言更是符合低年級智力障礙學生的語言特點,而繪本中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故事情節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其掌握生活常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強調圖文結合閱讀封面與扉頁
封面與扉頁的圖畫往往一致,充滿主題性和感染力,故事的名字可以傳達確切的含義,二者結合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和聯想,能夠訓練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感知、觀察和想象能力,達到調動閱讀興趣的目的。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可能不識字,但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從簡單的圖畫中了解故事的大意。
以繪本故事《媽媽不在家》為例,引導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觀察封面,回答以下問題:圖畫里都有誰?他們怎么了?他們為什么這么害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的同時,引導學生從圖畫的內容來了解“媽媽不在家”的大意。
2.強調視聽結合,讓學生邊看邊聽
只有視聽結合地讀故事,教師才能讓學生知道圖片上的文字和圖畫是對應的,才能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內容,理解對應的詞語或句子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朗讀簡單句子的能力。教師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表情、語氣語調的變化,低年級的智力障礙兒童更喜歡夸大的表情、夸張的語調。同時,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邊看邊聽邊翻,逐步提高其注意力的分配能力,促進其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3.借助繪本中圖畫的表面特征,進行推理能力的訓練
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圖畫中的位置、形狀或人物的表情變化等推理、預測后面的情節或關系;注重聯系生活經驗,促進其想象,引導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對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猜想,促進其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在繪本故事《媽媽不在家》中,就有很多環節和畫面適合進行推理能力的訓練,如根據皮皮狗一個人在家很悶的畫面,猜猜它會怎么做;根據門鈴響了的畫面,猜猜誰來了,請討論一下能不能開門。教師可以把故事發展的順序制作成圖片,讓學生按發生先后順序重新排列。
4.借助繪本內容,引導學生有意記憶
教師可以對學生做出明確要求,根據情況借助圖畫內事物的具體形象或對內容進行動作加工,靈活運用分類記憶、聯想記憶、圖卡等記憶方法來增強記憶力。其中視聽結合是不錯的方法,可以同時利用語言功能和視、聽覺器官的功能來強化記憶,提高記憶效率。如閱讀《媽媽不在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動作和語言等提示讓智力障礙兒童來復述故事,提高其記憶能力。將記憶轉化為形象記憶、動作記憶或感官記憶來進行訓練,這樣記憶力更為牢固。
四、指導低年級智障兒童進行繪本閱讀的注意事項
1.不要抱著通過一本繪本書,就能學會閱讀的目的去挑選和閱讀繪本。
2.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的實際能力適當對繪本內容進行刪減或增加。
3.強調活動性,幫助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獲得認知能力。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獲得認知能力主要依賴于直觀經驗,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利用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等多種感官刺激進行閱讀,強化他們對刺激信息的記憶。
4.尊重差異性,對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兒童做不同的訓練要求,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尊重他們的差異性。
繪本閱讀的世界是有趣、快樂的世界,教師應進一步尋找適合低年級智力障礙兒童閱讀需求和特點的繪本,探索科學的閱讀指導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讓他們在小小的繪本閱讀中看到一個五彩的世界。相信在“康教結合”理念的指引下,繪本閱讀教學一定能實現新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薇薇安·嘉辛·佩利.共讀繪本的一年[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8.
[2]松居直.如何給孩子讀繪本[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7.
[3]吳念陽.繪本是最好的教科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朱楠.特殊兒童發展與學習[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