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身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的高中教師,在“互聯網+”時代教育資源表現出日益開放、共享和多元化,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進行高中政治教學,應是我們思考并實踐的一個課題。而微課程在這一過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為此制作適合高中政治教學的微課程并應用,應是我們一線教師需要迫切掌握的一種教育教學技能。本文將在分析高中政治教材基礎上,結合微課程優勢,就其制作和應用進行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政治教學;微課程;制作;應用
在《價值的未來》一書中,保羅.肯尼迪曾說:“互聯網將成為在未來的世紀中全球教育和文化發展影響最大的媒介。”確實,網絡因其虛擬性、自由性、開放性、交互性以及快捷性等特點,已席卷并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教師必須正視現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學習和教育革命,享受“互聯網+”所帶來的紅利大餐,在認識高中政治教材的基礎上利用如微課程等網絡手段進行更有效的教學。
一、
“互聯網+”時代高中政治新課標教材的特點
對于“互聯網+”時代的變化,我們應積極地面對,善加利用和珍惜,如注重教材的靈活性時代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方式、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氛圍和質量等。作為政治教師,更要把握時代要求和仔細閱讀審視自己所面對的高中教材。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實驗教材而言,其具有如下一些鮮明的特點:
(一) 注重將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與把握新時代特征相統一
思想政治相對于其他的學科,需要教師具備更加廣泛的學科背景,并承擔特殊的德育功能,其既要引導學生學習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基本觀點、原理和知識,又需與時俱進地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緊緊地圍繞時代建設和發展的要求,注重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講述和分析,這就需要教師有較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和創新意識與能力。
(二) 關注學生的生活,貼近現實。
教材注重通過案例考查、問題辨析、探究活動等環節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提煉和呈現思想觀點,重視培養學生把社會生活或實際情境中的具體問題歸納為抽象理論問題的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掘和有效地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資源。
(三) 教材的寫法上,采用內容活動化的呈現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中四個必修模塊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作為支撐點,體現了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具有實踐性和開放性,這樣的編排,需要教師教學中改進教學方式,加強實踐環節,形式上不能囿于教材,應不斷地拓展和更新課程資源,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微課程的應用既是對課程內容也是教學方式的創新之舉。
(四) 教材知識量大、理論性、系統性及綜合性強
正因如此,許多現實迫切的問題亟待解決,如怎樣在面對龐雜知識時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時間?怎樣消化課堂未解決的疑難點?怎樣去理解一些看似簡單實則理論性很強的內容?再如教材的系統性還要求我們在教與學中要注重構建知識網絡,注重學科間知識的相互滲透、相互為用。這要求師生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新教與學,微課程教學就是一種嘗試。
所幸的是,“互聯網+”時代,我們所面對的孩子擁有更廣泛的求知渠道和知識面,能夠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有著更強地渴求與人交往和拓展社會交往的意愿,更加注重個性化的學習和發展,這一時代的高中學生不再甘于做被動的受教者,而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掌握著一定的教育主動權。
二、
“互聯網+”時代高中政治教學中微課程的制作
(一) 微課程制作的必要性
一般概念上,微課程是基于學科知識點而構建,其關注點雖“微”但不“小”,其關注的是知識點、重難點、易混淆點等。學者胡鐵生認為微課程具有“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等特點,而這些特點恰巧能解決或應對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一些困惑之處,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的特點有助于集中解決問題,迅速突破知識點、重難點和疑點;“資源多樣、情境真實”的特點有助于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輕松接受和理解知識;“短小精悍、應用面廣”的特點有助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多途徑進行學習;“半結構化、易于擴充”的特點使得微課程保持有鮮活的生命力;而“交互性強、使用便捷”的特點使得學生自我選擇性更強,有利于循序漸進和個別化教育。
(二) 高中政治教學中微課程的制作要求
1. 要求教師注重業務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微課程的制作需要教師利用計算機軟件或工具實現對與主題相關的文本、圖像、聲音、錄屏等多種信息形式進行高中的篩選、集成和處理,一件優秀的微課程作品,無疑就是一種創新和創造。就一般的微課程制作來說,教師需要掌握系列office辦公軟件、Photoshop圖片處理及繪聲繪影或Adobe Premier視頻編輯軟件及超級錄屏、Camtasia
Studio錄屏工具和格式工廠等音視頻格式轉換工具等,另需具備如麥克風、電腦、調音臺等硬件。
2.
要求密切聯系高中政治教材和高中學生的特點
微課程的制作需要技術上的精良,但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知識點或重難點等,因此,就要求教師在素材的搜集上、微教案的設計上、微課件的制作和微練習的準備及微視頻的制作中都應關注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符合高中政治教材的編寫要求,大膽創新,從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
(三) 教師個人制作微課程的具體方法
談及微課程的制作,若教師個人或單位有微課教室、錄播教室或專業的制作團隊固然好,但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更多的微課程作品還需個人完成,筆者結合個人經驗,就微課程中微視頻的制作建議如下:
一是教師可將個人原有的優秀資料進行挖掘、整理加工開發形成微課。教師可選擇整理出自己積累或收藏的優秀教學設計、PPT或Flash課件、課堂實錄等作為素材,利用愛剪輯、繪聲繪影或Adobe
premier等音視頻編輯軟件進行后期的處理,如片段的截取拼合、場景的轉換、音樂的伴奏渲染、字幕的添加強調及片頭片尾的處理等,使其符合微課程的特點。
二是采用外部拍攝設備,如微課教室、錄課教師、攝像機、照相機、手機、攝像頭等音視頻采集工具形成視頻素材,后期再用電腦軟件進行渲染處理和優化。
三是主要采用錄屏軟件+演示文檔+調音臺/麥克風+音視頻編輯軟件的形式形成微課。此種方法相對簡便可行。
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需要綜合采用多種方式進行糅合和提煉,這需要通過不斷地進行實踐積累才能有所收獲。
(四)
微視頻制作的基本要求
一是微視頻的時間建議控制在10分鐘以內,關注點建議只圍繞教學中的某一個知識點進行構建,這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實現更好地教學效果;二是微視頻保存時一般采用流媒體格式,如flv、asf、rm、swf、mov、wmv等格式,以支持網絡的在線播放,建議大小一般幾十兆即可;
三、
“互聯網+”時代高中政治教學中微課程的應用
(一) 微課程應用中需首先解決認識偏差問題
當前,隨著手機普及和網絡流量資費的下調及WiFi的無處不在,在線學習成為可能。但不能否認的是,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西部農村學校的網絡機房不足,加之部分學校和家長由于種種原因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等,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微課程在教學中更好地普及和應用。另需注意的是部分微課程作品過于關注技術的應用而忽視了實用價值,另在應用方面個別教師認為微課或是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或是穿插于課堂中的一段教學視頻,這種停留在課堂內素材層面上的微課程應用某種意義上是表面化的,還沒有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二) 教師應注重打造個人的微課資源庫
當教師根據需求制作了數量可觀的微視頻等微課程作品時,就需要打造出個人的微課程資源庫。就目前而言,除了保存在個人電腦外,為了后期便于教學使用和網絡在線學習,教師可借助第三方網絡平臺進行資源的儲存及分享,如微視頻可按一定規則進行命名后保存在優酷中,或者使用綜合類的網絡儲存空間進行儲存,如百度網盤、微云等。
(三) 教師應嘗試構建個人的微課網絡平臺進行展示
在擁有了大量可再生的微課資源后,教師可利用微信群、公眾號、QQ群等平臺進行資源的宣傳、推廣和運用,若技術和資金允許,可嘗試構建個人的微課學習網或者開發App,以更加方便地利用這一資源,當然也可嵌入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四) 積極利用第三方微課平臺,發揮微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近幾年隨著微課程被更多的人認可并使用,除了早先的中國微課網、中國微課慕課網、老師走起等網站外,很多微課類軟件或工具也應運而生,如微講臺、雨課堂等,教師可積極利用此類微課平臺,實現政治教學的智能化、信息化,更加精準的了解學生,全方位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提升教學質量。當然,若學校具備一定的技術和資金實力,也可借鑒如北京市石景山區古城第二小學的“數字校園微學習平臺”等打造自身或校際間的平臺。
總之,“互聯網+”時代的教學絕不應僅局限于課堂或教室之內,雖然目前微課程的普及尤其是學校內的使用還處于嘗試階段,但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和價值,必將更好地服務于日常教學,讓教育更好地呈現出她開放、共享以及多元化的迷人風采。
作者簡介:
魏周強,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積石山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