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茜
【摘要】臨床神經內科疾病發病群體以高齡為主,同時大部分發病均為急性,大部分均呈現意識障礙、精神異常與感覺、運動甚至認知方面出現障礙,病程進展快,所以在護理環節中發生意外機率高。基于神經內科病人安全的基礎中,我們針對護理階段高發的不安全因素展開簡單的探討,同時指定相關的護理方針,簡單介紹如下。
【關鍵詞】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安全問題;護理對策
神經內科疾病好發老年群體,該類疾病均為急性發病,常見意識障礙、精神異與感覺、運動及認知方面出現問題,病情發展迅速,所以在護理環節中面臨高危險性。為增強神經內科病人的護理安全,本文重點探討護理環節階段較為常見的安全問題,同時指出針對性的護理策略,現報道如下。
1.1患者因素
1.1.1生理因素:神經內科中大部分患者,均由于年齡的增長,其體力、視力、聽力等多方面生理功能減弱,常見運動障礙的患者,因肢體出現偏癱、針對事物難以迅速作為反應、感覺十分遲鈍,運動肢體難以平衡,無法處理自己日常大小食物,難以保障自身安全,所以在醫院伴高機率的摔倒、從床上墜落、咬傷及燙傷等事件。
1.1.2疾病因素:神經內科病人大部分是腦神經侵損,而另外一部分是患老年癡呆者,因記憶力與定向力功能衰退,所以在缺乏特異看護的情況中,尤其是通過外出,易出現走丟的情況。
1.1.3心理因素:絕大多數患者疾病需要長時間來恢復,所以出現社會功能衰退,并且由于治療期間承受的醫療費用較高,所以加大了經濟壓力,會出現焦慮、煩悶、悲觀以及其它負面情緒,甚至情緒嚴重失控的人會出現自殘或自殺的情況。
1.2環境因素
病區基礎設施有待健全,并且環境與設備伴高危險性,若病床中缺少保護欄、床腳移動,坐凳不穩,清掃地面后存在水漬,并且并未放安全提示牌,缺乏預防保護方案等均會是患者跌倒或摔傷,同時病房通風設置上出現空氣流通不暢、噪音大且光線陰暗等會增加患者的負面情況,發生意外事故。
1.3護理人員因素
(1)神經內科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是監測病人的意識、神志、瞳孔等情況,若病人出現了新的疾病變化,但尚未在第一時間中發現,會誘發醫患糾紛。(2)護理文書記錄缺乏規范性、具體化以及全面性,若與醫療記錄存在差異會演變為日后的醫療糾紛,嚴重的會引起法律訴訟。(3)交流力度不足,經既往臨床研究發現,大部分護患糾紛均是由于服務態度與交流間產生了矛盾。
1.4管理水平因素
現階段大部分醫院中,臨床護士崗位人手不足,醫院的床位與護士占比失調,護士的日常工作量超過了自身負荷量,一直下去,護士的身心健康會收到嚴重的傷害。若缺乏規劃性與科學性的安排,會導致護理人員出現工作分配失衡,同時工作效率下降,從而產生了護理差錯與事故。
2.1提高護理安全與法制知識教育
增強護理安全意識,加大學習相關法律規章力度,使醫護人員樹立較強的糾紛防范意識,同時應當在工作中一方面確保患者的權利不受損的情況,也優化自身保護意識,保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與按照法律維護的理念。
2.2履行病人安全管理規范
通過預見性的保護方案,同時在第一時間探討每位新入院患者的危險因素,確定高危群體,以黑板寫字警示的方式提醒每位護士,將其作為重點對象,開展預防。
2.3打造健全的病區環境
按照病人不同的需求,在病區的走廊墻壁中,設置扶手防滑墊等裝置,同時在患者床頭配備呼叫器。衛生間安放坐便椅,洗漱間配置防滑墊,同時確保病房中環境無干擾,在病房內墻中準備一些安全提示語。
2.4提高護理人員培訓
護理人員需要定期開展培訓工作,進一步優化醫院的素質水平,加強理論知識,充分掌握操作技能。便于找到自身的不足,同時汲取新的醫療知識,掌握新設備及藥物的應用方法,增強本身綜合水平。
提高護患交流。進行良好的疾病知識宣教,同時與患者及家屬及時溝通,建立良2.5好的關系。同時在早晨、晚間護理、入院介紹、健康教育、不同醫療檢查前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有需要時簽訂協議書。
綜上所述,達到良好的護理質量水平時,護理安全至關重要。在護理安全管理階段,我們應當重視護理人員的素質教育工作,培養護士樹立護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理念及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質量水平控制,提高警衛溝通。在將潛在風險均控制的基礎中,落實好護理安全,慢慢優化護理水平質量,為到醫院就醫及主院的病人供需優質、安全性高且確保秩序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