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國才
【摘要】長期以來,一線教師一直困擾于識字教學。學生普遍讀寫能力差,單詞錯誤,寫作不好,老師煩惱,家長不滿意。低年級認識常用的漢字有1800個左右,因此,這么多的識字能力,如果我們不注重科學合理的方法,而讓學生閱讀單調、重復的文字,機械地理解,就會使學生無所適從。如何使困難簡單化,分散困難,使學生積極參與識字教學?
【關鍵詞】優化;識字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強調情感交流是識字教學的出發點
教育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從科學的角度看,教育界應該嚴格遵循人才成長的規律。從藝術的角度看,教學需要激情、創造性、師生之間的良好理解和情感交流。因此,真正成功的教育應該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種整合的中介是情感交流。如何在識字教學中發揮這種情感因素?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互動的學習氛圍
老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和他們的意見。同時,培養學生不僅要尊重自己,還要尊重他人的品德。在教學中營造寬松的民主氛圍,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引導學生說話,讓學生有健康的心理氛圍,輕松地學習識字。
(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應視自己為學生中的普通成員,使課堂形成自由、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好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成長。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感到自己充滿了好奇心。例如,教單詞“碧”,雖然這個單詞比較復雜,但如果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大腦分析,學生就能很快掌握。有學生會編成“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石頭上”。學生們思想往往更開放,教師及時肯定和鼓勵一定會激發他們的思維。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學生高興時高興,學生好奇時好奇,鼓勵學生不斷發現,使他們感覺和思考迅速。
二、以人為本,多渠道識字,促進學生發展
分析低年級課本,每節課有十幾個生詞,這些生詞分為兩類,一類是要求識認,另一類是要求寫作。這些新詞要求學生快速熟練地掌握。關鍵是要正確地教他們。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貫穿于整個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初讀環節把好語音關:在學生讀熟、讀順的基礎上,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義,教給學生方法,記憶字形,開發識字游戲,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閱讀,設計各種形式的課程,形成一個系統,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體現識字教學多元化。
(一)巧妙構思,根據漢字的特點來識字,音、形、義三者結合,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1.象形文字解讀:學生年齡雖小,但已經形成了對生活的感悟,掌握了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與認知事物聯系閱讀,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課文中的“山、并、田”這種文字是從古代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象形文字與實物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學生很容易觀察物體或圖片并記住它們。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因此,識字教學與具體事物、形象相結合,有助于學生記憶,所以,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利于學生識記。如教學“山”字時,出示圖片或觀察山形;用竹毛制成“筆”通過直觀教學,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直觀印象,達到了認形又明意的效果
2.比較:在學生認識新字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讓學生理解本課所學的單詞,還要注意比較相似新詞的出現和識字能力。例如,學“子”可以比作“了”,學“暗”可以比作“清”。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形式和意義,為將來的正確使用做好準備。
3.分類:低年級教材中有許多新詞。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固守教科書。他們可以將同一偏旁劃分為一種類,集中學習。他們可以根據新詞的結構進行分類,分散難學的方法,慢慢加強識字能力。
(二)有趣地教學,游戲和活動過程中閱讀,培養對識字的興趣
由于年幼,小學生更容易激發他們對識字的興趣和欲望,并享受識字的樂趣,例如猜謎(把“會”字編成“空中飛人”。把“尖”字編成“上小下大”),超級組合(將字的兩部分分開,分別張貼,分組比賽,幫助新詞找到家),尋找朋友(音節和新詞成為一對朋友,你喜歡哪個單詞就交朋友),等等。這樣,游戲和活動在識字教學中交織在一起,讓學生在趣味中、識字中發展智力,同時,學生對識字也有濃厚的興趣。
(三)針對這些差異,我們應該通過相互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思想素質
未來的社會需要有個性、有合作意識、有良好思想素質的人才。語言學習離不開學生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體,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嘗試學習的機會。因此,在文化素養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差異,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課文中有些生詞的學習基礎較差,所以學生相互合作,互相教、互相學,互相推動,打破以往教師單純教學、學生被動學習的單調學習模式。如果一個句子被貼上一個新單詞的標簽,那么這個句子也將由小組來完成,這樣學生就可以表達他們在一起完成任務時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為他們成為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注意觀察,接觸生活現實,提高讀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漢字隨處可見,引導學生注意身邊的事物,實行開放性教學,使學生由“想學”變成“會學”。在生活中能自主識字,如通過小學生守則、路牌、標語、宣傳欄……這些都是學生識字的好素材。積極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字,日子久了,學生就由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把熟識的環境與識字結合起來。
三、學會使用,加強漢語練習,擴大識字知識面
新的語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币虼?,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所有對學生學習漢語有利的機會。識字教學也一樣,使語文教學活躍起來,多練習漢語。
(一)在靈活的家庭作業幫助下,學生可以有興趣地閱讀
識字是為了學習,甚至是為了使用。通過多渠道掌握生詞,將學生的目光投向校外更廣闊的世界,讓學生知道生活的所有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教室。例如,用這樣的家庭作業來激勵學生:仔細觀察我們客廳里有什么?請把它們畫下來,用拼音拼出它們的名字,如果能用句子把它寫出來更了不起。課后的每一次練習作業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修改。這種實踐作業不僅針對學生的不同出發點,而且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它使學生感到活潑有趣,受到學生的歡迎。
(二)注重課外閱讀,在實踐中提高讀寫能力
從課文中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新單詞的一詞多義不可能在課文中充分地得到體現。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例如,利用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故事進教室,靈活使用新學的字,培養學生的思維,故事也會沿用到課外,一方面鞏固學到的單詞,另一方面在語言環境中學習新單詞。這是一種知識轉移,在樂趣中學習,在生活中使用新單詞,遇到生詞又學習,形成良好的流通,極其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識字量。
語文是基礎,識字是漢語的基礎。在讀寫教學中,我們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它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激發學生不斷學習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