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紅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職業崗位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語文教學作為提高人才素養的基礎課程,應該結合職業教育的特色和教育對象,轉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職業院校;語文教學模式;創新;實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語文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人文素養的必修科目,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在當今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時期,改變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模式創新勢在必行,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讓語文課堂變成“百家講壇”
職業院校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分為小說、散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文言文,每一單元、每一課都是經過省級或國家級的語文教研室的專家論證過的,可以納入語文教學內容,并對學生有一定教育和啟迪作用的作品。例如學習小說時,最主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小說的三要素、把握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刻畫方法、寫作技巧以及環境對人物形象的烘托和故事情節的推進作用,還有文章的主旨等內容。對于文化課基礎較差的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興趣去學習和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如在學習莫言的《賣白菜》時,莫言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國百業待興、經濟最困難的時期,而當今的學生絕大多數都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網絡媒體、手機信息非常開放,對金錢毫無概念的幸福時代,他們根本無法體會和想象60年代中國的社會現實,因此就很難把握文章主旨。
所以在職業院校的語文課堂上,必須把這些書本上的傳統的教學內容轉變一種方式,讓語文課堂變成“百家講壇”。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中的《百家講壇》是講座式欄目,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欄目給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梁”,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職業院校的語文課也可以像《百家講壇》欄目一樣,給老師、書本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讓老師通向學生的橋梁”。例如在教學林清玄《好雪片片》時,教師可以把文章當作一個故事來講,講完了,找幾個學生來把文章的精彩章節、精彩句段用表演的形式把內容演繹出來,讓學生真正去感受一下“好雪片片,不落別人”這句禪語的深奧之處。教師改變以往細致瑣碎的分析和講解,試著讓學生如聽故事一樣去聽,讓學生親自動腦用智慧去設計整個故事過程,體驗文章的寓意。
二、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變成“朗讀天地”
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流傳下來很好多文章、好詩詞,悅耳動聽的瑯瑯讀書聲曾經也是校園里最最令人陶醉的晨曲。
(一)朗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例如在講析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幕》,不要一上課就講李清照寫這首詞的背景、字詞解釋以及詞的譯文等,老師可以告訴學生說:這首詞寫了一群十七八的少女,傍晚喝醉酒后,在開滿荷花的湖泊劃著船回家,大家都知道,喝醉酒開車回家那是很危險的,那這些少女醉酒后劃船回家,會發生什么事呢?請大家在詞中找出來并大聲讀出來。學生的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紛紛站起來展現自己,特別是最后一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學生用心用情去大聲地朗讀時,詞中的那開滿荷花的湖面上,一群喝醉酒的少女分別坐在幾只小船中,因為醉酒,致使她們小船的航線發生了偏移,誤入到荷花叢中,幾只小船你爭我搶,把在荷花叢里休息的一群鷗鷺撲棱棱地驚飛了。不用老師講解,一群少女快樂生活的畫面已經出現在每個學生的眼前,天真活潑、生機勃勃的少女形象就印在學生腦海里了。
(二)朗讀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
朗讀首先提高的是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朗讀時眼、心、腦、口都要用到,眼觀其形,心識其字,腦知其義,口讀其音。其次,朗讀可以發展學生的綜合智力。朗讀要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倒讀、不誤讀,思想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朗讀的停頓、輕重、升降、快慢等,需要根據上下文的語意、語境、語情做出合理的表達反應,又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度性。朗讀要讀得有感染力,不僅要深入意境、想象豐富,還要增添表情、眼神、動作等肢體語言進行藝術再創造,這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修養。例如輔導學生參加省市素質能力和優秀傳統文化大賽語言類項目比賽,無論比賽成績如何,經歷過大賽的學生在語言表達、素質修養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容
學生只有對文章多讀、大聲地朗讀,通過作品音聲節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達到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審美境界,就可以從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靈魂,從而更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學習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時,讓學生反復朗讀“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朗讀過程中,學生邊讀邊體會作者理想中的小屋立于群山之中,迷于樹、山、花、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情景之中。不必老師再費口舌去分析講解,學生很容易就理解到作者對獨立、寧靜生活的向往和熱愛自然的美好感情。
(四)朗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把書面文字變成有聲語言是朗讀最基礎的要求。朗讀時若把書面文字通過語氣的輕重、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或鏗鏘有力,或婉轉纏綿,或一瀉千里的抑揚頓挫的發音過程正是進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叩擊他們的靈魂,撥動他們的心弦,使其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獲得極美的語言藝術享受。就可以感受謝冕在《讀書人是幸福人》一文所說的“讀書人是幸福人,因為讀書人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通過朗讀,潛移默化地陶冶了學生真、善、美的情操。朗讀文天祥的《正氣歌》,會知道如何培養浩然正氣;朗讀《背影》《我的母親》,會體會父愛、母愛的偉大;朗讀屈原的《離騷》,增添一腔愛國之志;朗讀《愛蓮說》,更加堅守君子的高潔情操……
三、改變固有的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變成“知識超市”
要想讓語文課堂“活”起來,就一定讓語文課堂變成一個開放性、多元性和實踐性的“知識超市”。“超市”首先要體現為“顧客至上”這個永恒的理念,把學生看作“顧客”,要尊重學生,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潛能,讓其樂在其中。“超市”其次體現在“商品”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只有供需達成一致,才能滿足“顧客”的多方需求。
(一)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課堂上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換角色,不再是傳統式的“一言堂”“灌輸性”的話語霸權者。教師只是文本與學生之間的引導著,為學生有效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就是“知識超市”的導購員,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問詢、解答。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師進行理性認知的講解,是用自己的情感體悟取代了學生對文本的情感認知和交流,猶如我們走進超市,導購員在你耳邊喋喋不休地給你推薦各種商品,不但忽略了顧客的需求,而且減弱了顧客的購物欲望。例如在詩歌教學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詩歌,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節奏美。其次,教師可以講述一些解讀方法,引導學生去賞析詩歌。如初讀題目、了解主旨;作者介紹、明白風格;結合注釋、了解背景;查找意象、感受意境;品讀詞語、體悟感情;理解表達、明確手法。教師只劃出一條綱領性的品讀路線,其余的交由學生自主去探究,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走進文本、自由選擇、自主感悟,就可以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二)確保語文課堂“商品”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語文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社會人生、時事科技、科學自然等,學習資源非常豐富,實踐機會也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因此語文教學應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拓展教學內容、充實課堂空間,確保語文課堂“商品”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構建開放性、多元性、體驗性的語文學習模式。
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資源。例如,在教學柳永的《雨霖鈴》時,可以從詞牌名的來歷、戀人分別、中國文人的戀秋情結起,引入關于秋的描寫和寓意展開討論,讓學生了解很多文人墨客借秋抒發蕭瑟、蒼涼之意。如“楓葉荻花秋瑟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等,這樣強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使教學內容得到延伸擴展,鍛煉了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的鑒賞能力。
其次,延展學科界限。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包羅萬象,承載著各門學科的知識,因此要積極拓展、整合教學資源,發揮語文文學性、工具性的作用。例如在教學《鴻門宴》時,就離不開有關“楚漢爭霸的歷史事實”;教學《南州六月荔枝丹》時,一定要結合南北地理、氣候的差別、植物改良技術、種類特性等植物方面的知識,進一步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
再次,借助多種藝術手段。文學與藝術永遠是一家,借助其他的藝術形式鑒賞文學作品也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拓展。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通過欣賞視頻、解讀《枉凝眉》《葬 花吟》曲子,或者讓學生用表演等形式,去揣摩文本中主要人物的發展命運,對鑒賞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很好的幫助。
最后,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隨著微時代的到來,語文課堂可以將以視頻為載體、短小精悍為特點的微視頻、微課大量引到課堂中來。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微課運用,主題鮮明、資源類型豐富、直觀靈活生動,學生興趣高,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掌握程度,自主選擇,也可以對重難點進行反復的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得到了有效體現,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隨著網絡多媒體時代到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職業崗位對需求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院校仍用過去那一套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去傳授知識、講授技能,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亟待針對職業院校的學生情況進行改革,語文教學更應順應形勢,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尹姿云.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教師,2018(2).
[2]楊雙燕.創新教學模式凸顯實踐改革——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8).
[3]汪禮俊.淺談微課在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5(7).
[4]張意君.微課在成人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性應用[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5(4).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