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菊
【摘要】我們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切實利用實物、掛圖、錄音、演示等手段,通過課文描繪的形象,課文語言的神韻,及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和氣氛,使學生感受到情,享受到美,領受到趣,接受到理,從而讓學生樂學、多識、善思、求美、創新。這正是我們教學工作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為此,近年來,我進行了如下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景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巧引——創設情境激發動機
閱讀教學中的“巧引”貫穿了一個“情”字,即通過“引”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和心靈的感悟,得到一種精神的愉悅和求知的欲望,這“巧引”體現在:
(一)觀察客體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認為:“善于美感的客體帶著鮮明的形象和畫面,有聲有色地進入兒童的意識,并直接影響兒童的語文能力的提高和心理品質的發展。”這種美感的客體漸次進入兒童的感知領域,逐步拓寬想象空間,最終使孩子想象無拘無束地積極展開,沉浸在美的新奇的情境中而置于忘我的境界。
(二)語言描繪
語言是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教師語言生動形象,娓娓動聽,富于節奏感,和諧悅耳的韻律感,就能吸引學生的情緒,撥動學生的心弦,從而調動學生進入某種情境的積極性,激發學習動機。例如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我通過語言的媒介,時而婉轉,時而激昂,時而沉吟,時而昂首,向學生渲染故事 氣氛,學生逐漸進入“角色”,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兒童形象就會產生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對課文關于法布爾的兩個生活片斷的描述產生了濃厚興趣,急于飽讀一遍。
(三)契機發問
設身處地,親臨其境地去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時,我善于在傳授知識與陶冶情操的關鍵處發問,如教學《黃山奇 松》第二小節時,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后,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如果在秋冬時節,你有機會到黃山,你會選擇哪些景點攝影留念?還會給親朋好友捎回哪些紀念品?”問題一出,學生情趣盎然。有的說:“我要拍迎客松的照片送給老師。”有的說:“我要買些特產等送給外婆。”……在假想旅游中,學生不僅領悟了課文內容,更增進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美讀——強化情境,深入理解課文
教之以情,是語文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是大人、小孩子,凡是對自己的思想有所觸動的事情,最容易記住。美讀,是使學生從準確的語言、聲調、節奏等方面對作品的內容直接受到感染,強化情境,引起學生情感的強大流動的一種手段,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從而入情、入境、會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一)通讀課文,鑒賞聲韻美
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聲動情”“以情動人”,通過誦讀,使學生更加細膩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發揮作品的藝術感染的作用。如讀古詩《馬》,我先讓學生理解詩的內容,作者通過寫馬,寄托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懷,后指導朗讀。第一、二句要以舒緩的語調描繪邊疆風光,展示供馬馳騁的廣闊畫面,后兩句以幻景表達自己的激情,節奏要急促,語調要高昂而又有幾分惆悵,以表達雖有廣闊天地駿馬也不能奔馳,借以抒寫自己為國立功的愿望,再找出重讀的關鍵詞。如一、二句中“沙”“月”是邊疆風光的特點,第三、四句中這樣通過朗讀,品嘗作品中情趣,受到藝術形象的感染,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二)精讀課文,感受心靈美
一篇好作品在兒童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印象,會使他們終生難忘,并幫助他們認識社會生活,甚至可能成為他們日后做人的準繩。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用課文中所包含的真摯感情去扣響學生的心弦,從抓文中關鍵詞句入手,披文以入情,充分顯示作品中人物、事件的形象性去激起學生心靈的浪花,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學生會不知不覺跟著作者去愛、去恨。如教《嫦娥奔月》,我讓學生精讀搶奪仙藥這一節,準確找出說明險情動作的詞——“提”“闖”“威逼”“翻箱倒柜”,這就使學生有層次地激起了對當時典型環境的危機感。為嫦娥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把仙藥吞進嘴里那種自我犧牲的高尚品質作了感情上的鋪墊,接著又抓住嫦娥吞藥成仙幾組詞語——“疾步向前”“取出”“吞了下去”“越飛越高”來烘托嫦娥的高大形象。如此由動情、激思而勵志,把文章的思想內容與語言因素交融一體,使學生感情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育。
(三)分角色朗讀體驗作品的情趣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童話、寓言占一定比例,它們往往情節生動,故事形象栩栩如生,為小學生所喜愛。兒童是極富于想象力的,常常將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來看待,與之同喜憂、共哀樂。依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憑借角色效應,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擔當角色,引導他們想象,體會人物的心理、情感,這樣朗讀起來不但抑揚頓挫,還會飽含感情,極富情趣與感染力。課堂氣氛活躍而和諧,同時培養了學生朗讀的熱愛之情、興趣,使學生真切深刻地體驗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精練——拓寬情境,提高閱讀表達能力
引得巧,能生情;講得美,能動情;練得精,更加出吾心。要使學生練得精,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認真鉆研教材
課文中的角色大多是富有兒童情趣。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顆童心,認真鉆研教材,進入角色,備好課。我常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心靈去體驗。如備《海底世界》這一課,想象的翅膀首先把我帶到藍色的大海邊,似乎也真的潛入了大海,進入到那閃著點點星光的漆黑的大海深處,產生對人類的秘密寶庫要探究一番的激情,于是教學時我就用一個潛水員的剪紙,在藍色大海為背景的畫面上向下移動,并用生動的描述把學生帶入自己也穿上潛水衣潛入大海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學得深,也學得親;學得活,也學得實。
(二)精心設計練習
為了促進兒童知識、能力、智力、情感、意志獲得盡可能大的發展,以拓寬情境,激起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必須精心設計練習,設計時我注意突出讀、說、寫結合。如教完《莫高窟》,我讓學生帶著情感觀察校園,那燦爛的陽光、五彩的花瓣、顫動的枝葉、飄揚的紅旗、寬闊的操場、高大整齊的校舍,就會在學生眼中留下片片的新意,學生有感而發,真實、真切、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出的片斷——《美麗的校園》生動活潑,聲情并茂,這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
“水滴石穿貴有恒”,我感到閱讀教學中“巧引、美讀、 精練”貫穿于“情”能產生巨大推動和創造力量,情境教學引入閱讀教學中,能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環境。創造學而不厭,逸而功倍的氛圍,喚起學生潛在的意識,使其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技能,陶冶美好情操,完善人格,使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