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梅
【摘 要】卵巢腫瘤是女生生殖常見腫瘤,分為良性與生理性等類型,尤其是惡性腫瘤,死亡率位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雖然近年來,對疾病診療研究,取得了較大進步,但五年生存率,并未明顯提高。同時卵巢腫瘤,在早期多無癥狀,隨著腫瘤增大,腹脹等不適明顯增加。通過磁共振功能成像技術,可有效判斷腫瘤形態,對疾病治療有提示作用,同時可作為治療后監測,具有較高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關鍵詞】磁共振功能成像;卵巢腫瘤;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5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102-02
卵巢腫瘤通常在婦檢中發現,多數為晚期,且種類繁瑣,臨床誤診率高。而提高臨床療效,與改善預后,得益于準確早期的疾病診斷。隨著磁共振功能成像技術的不斷進步,在軟組織多序列成像等方面的優勢,也是CT與B超等檢查手段不能比擬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分為MRS(磁共振波譜)、DWI(擴散加權成像),與DCE-MRI(動態增強- MRI)等幾類,判別良惡性腫瘤效果明顯。
1 DCE-MRI臨床應用
DCE-MRI檢查技術,從T1WI信號量化測量方法入手分析,分為定量分析,與半定量分析兩種,前者根據信號強弱動態,將對比劑濃度變化計算出來,主要通過二室藥代動力學模型,定量分析腫瘤血流信息,以了解更多的腫瘤灌注信息。定量參數涉及血漿容積,以及EES容積分數等。后者主要通過分析時間-強度曲線實現,常用參數涉及強化率,以及最大斜率、達峰時間等;量化值具體,對比劑流入情況明確掌握,但對比劑在組織內的濃度無法充分掌握。該檢查技術適用于良惡性腫瘤定性分析,以及療效監測判定。在研究中發現,IAUC60項目敏感性高,其次是EA指標,具有較高的相關性;MS判別良、惡性腫瘤的特異性強。皮內細胞的VEGFR2表達水平,帶動EA與MS指標水平變化,兩者間呈正相關,但不受微血管密度影響。周細胞包裹指數提高,MS指標水平則下降。從惡性腫瘤入手分析,其血流量與rAUC,比良性腫瘤高,但Ve比良性腫瘤低,都是腫瘤鑒別相關指標。惡性腫瘤的血流量,比其他類型腫瘤更加豐富,且滯后時間短。轉移后的腫瘤,Dt水平更低,且Kep、IAUC60值更大。同時治療后的Kep、Ve值,比治療前高。除此之外,該檢查技術,對治療早期反應評估效果確切,腫瘤抗血管生成干預方法,是早期反應評估,在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2 DWI臨床應用
DWI屬于平面回波成像手段,運動偽影去除效果,以及成像速度與有了進一步提升。用于卵巢腫瘤的診斷,發現惡性腫瘤囊性成分,其表觀擴散系數,比漿液性囊腺瘤,以及囊腫的低,但與漿液性囊腺瘤比較差異不明顯,推測與漿液成分含量有關,包括核酸、蛋白與糖等成分。與此同時,表明了該檢查技術,在囊液構成中的分析價值,為病變良惡性鑒別,提供了價值依據。除此之外,表觀擴散系數,在良惡性病變之間,也多有不同;惡性腫瘤的系數值更低,推測與囊液壞死組織,以及炎性介質,對水分子擴散抑制有關;對此,也表明了表觀擴散系數的應用局限性。在臨床研究中,易受血管通透性,以及囊液成分,或是組織學類型等方面的差異影響;對此,還需增大樣本,提高研究結果明確性。
從DWI信號入手分析,尤其是良性腫瘤,包含的內膜異位囊腫,以及成熟畸胎瘤等多種類型病變,同時易受角質與脂肪等物質影響,導致信號相對較高;與此同時,表觀擴散系數下降,但高于惡性腫瘤,尤其是上皮性腫瘤。若不受各種類型病變影響,可有效反映良惡性腫瘤間的區別。研究發現,超過60%的交界性腫瘤,主要呈中低信號,而超過90%的上皮性惡性腫瘤,主要呈高信號。DWI診斷卵巢腫瘤,其準確率與靈敏度相對較高,分別超過了90%,表觀擴散系數值在1mm2/s左右,還需加大樣本數,從而對表觀擴散系數展開規范研究。
3 MRS臨床應用
活體MRS技術的出現,實現了活體組織狀態下,組織代謝的無創定量分析,在強磁場作用下,各化合物的化學位移峰值不同,以此實現對代謝產物,以及化合物的定量分析。MRS分為多種方法,其中氫質子、磷磁共振波普最為常用。氫質子磁共振波普,在盆腔波譜中,代謝物包括以下幾類;一是膽堿,作為細胞膜標記物,自身的代謝合成,與腫瘤細胞繁殖同步,兩者間存在正相關。通過分析膽堿濃度,可了解腫瘤細胞膜活性。尤其是惡性卵巢腫瘤,膽堿水平相對較高。但良性腫瘤,不存在膽堿峰。二是乳酸,惡性腫瘤的囊液中,乳酸峰升高,盆腔膿腫也可見,對盆腔腫瘤鑒別意義重大。但反映了無氧酵解代謝路徑,作為常見代謝物,與膽堿的作用點不同,膽堿存在于實性腫瘤,而乳酸存在于囊性組織內。除此之外,還包括乙酰天門冬氨酸與脂質等代謝物,在腫瘤性病變中,有著較高臨床應用價值,可有效反映腫瘤生物學特征、行為,未來還需加強對固定濃度代謝物,以及精確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此提高磁共振功能成像的臨床應用價值。
4 總結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卵巢腫瘤中的診斷細節方面,優于CT等檢查技術,但診斷早期腫瘤,尚無可行性的特異性手段,還需加強腫瘤分子水平變化方面的研究,有效診斷早期卵巢病變,實現早發現與早治療。
參考文獻
[1]于金萍,王振祥.磁共振應用于卵巢腫瘤中的影像診斷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8):40-41.
[2]喬永明,謝朝陽,代瑞.磁共振聯合血清糖類抗原125在診斷鑒別卵巢腫瘤良惡性中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8,15(01):82-86.
[3]尹小遠,王艷.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在鑒別良、惡性卵巢腫瘤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3):155-156.
[4]秦全波,宋濤,王保莖.CT和磁共振成像在卵巢腫瘤定性 分期 侵襲和轉移中臨床診斷價值的對比分析[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7,18(03):202-204.
[5]袁藝芳,陳東.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卵巢腫瘤中的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07):1043-1046.
[6]袁藝芳. 3.0T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定量參數在卵巢腫塊中的臨床應用[D].西南醫科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