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艷玲
【摘要】“減負”是教育部今年提出的一項教育教學改革舉措,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但真正理 解“減負”含義的人不多,許多人認為減負是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其實 “減負”是指減輕學生過重的、超過學生承受能力的課業負擔,是指減輕妨礙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心理負擔,以及亂訂資料和補課給家庭造成的過重的經濟負擔。減負絕不是減少和取消必要的測驗和考試,也絕不是降低對學生學業應有的要求。減負是為了使學生有更多自由發展、培養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空間。
【關鍵詞】減負;學生;學業身心負擔;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情景一
一年級時,周末爸媽總會布置許多作業,我像一只“籠中鳥”,四年級時,我以為自己長大了,可以無拘無束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了,哪知周末都被無情的日記、作文、練字、上輔導班給霸占了。今天周末,我早早起床,練了兩頁鋼筆字,接下來寫日記,緊跟著又完成了一篇作文,一份手抄報。當奶奶叫我吃飯時已經11點鐘了,我匆匆完成吃飯任務,便開始準備下午英語班上所需的東西。“唉!老師為什么不手下留情呢?難道我的周末也沒有時間輕松一下嗎?”
情景二
老師我想對您說:您對我們很關心,可是您給我們的休息時間太少了。比如:下課的時間到了,您卻沒有下課,好長時間,上課鈴快響了,您才下課。我剛走出教室卻又上課了。這樣上了一節課也沒有活動一下,就又開始學習了。還有一次,您上最后一節課,您講完課,又布置了一些作業讓我們做。我只想著放學,做作業時心不在焉,所以做錯了許多。您讓我把錯題訂正了,我想可以休息了吧!誰知,您讓大家再做一些題,我的心里一個勁兒埋怨您,哪有心思再做題呢?老師,由于您好拖堂,我總是做錯題。我真希望您以后再也不要霸占我們的休息時間了。
情景三
兒子的日記《今天沒作業》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放學后,我一路小跑奔回家中,書包一掛就準備找小伙伴玩,因為今天老師沒留作業。老師剛一說時,同學們都跳了起來,還有的竟然站在凳子上歡呼著“老師萬歲”,那情景簡直沒法形容。當我正準備出去玩時,碰到了鄰居阿姨,她是來質問我今天到底有沒有作業的,原來她不相信自己的女兒。于是我約了幾個小伙伴到同學家去看,結果是一位同學在“受審”,另外兩位在做家長布置的作業。“唉!只有我自由自在,因為我的媽媽是老師,她理解我。”
以上的情景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事實證明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 “減負”勢在必行。但真正理解“減負”含義的人又有幾個呢?許多人認為減負只是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其實 “減負”是指減輕學生過重的、超過學生承受能力的課業負擔,是指減輕妨礙學生身心健康和心理負擔,以及亂訂資料和補課給家庭造成的過重的經濟負擔。減負絕不是減少和取消必要的測驗和考試,也絕不是降低對學生學業應有的要求。減負是為了使學生有更多自由發展、培養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空間。而我們現在,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在于考試成績、升學壓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部分教師業務素質 差、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效率低,一些教師靠題海戰術,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把學生學習、鞏固知識變成了機械的訓練和重復;過多過濫的輔導用書和復習資料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都是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種種原因。
真正要做到“減負”,對于教師來說,首先要意識到 “減負”不減責任,教學要講科學,教師要逼自己不斷學習,更新觀念。教師就要從情感入手,減輕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學會用傳遞愛心來感染學生,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也許能改變學生的一生。師生之間架起愛的心橋,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以和藹可親的形象面對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教育教學中去體現“減負”, 吃透教材,精心準備,了解學生和課程標準,從設計到課堂教學,從學生興趣入手,導入新課方法多樣,吸引學生眼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新授課變一言堂為少講,巧妙設計貫穿整個課堂的問題,引導學生變學會為會學,使學生熱情參與學習,輕松掌握所學知識,使教學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減負”這個課堂有效的法寶真正發揮作用,師生才會教得扎實、學得主動;教得生動、學得有趣。
教師只做到愛心還不夠。教學是一門藝術,面對一群純真可愛的孩子,教師不能教不得法,課內損失課外補,只是簡單地采用少布置家庭作業或不布置作業,要減輕學生負擔,教師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即合理利用一天的時間,早上閱讀,課上精講多練。精心設計練習,做到有代表性,由易到難,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知識基礎,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例如必做題、選做題、挑戰題等學困生少做一兩道,練習形式有口答、筆答,合理運用課內課外時間,充分調動學生課外讀書的積極性,使之主動樂觀地去完成,效果肯定不一樣。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真正做到有效教學、教學有效。當然偶爾還會有這樣的情況:今天突然有學校搞活動了,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便隨心所欲,要么就是預習作業“一統天下”,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這樣就使得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使得預習作業無實效。另外,我還將學生的預習給格式化了,讀課文,給生字注音、組詞,查詞語的意思……實際上,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內容都用同樣的預習方法是不恰當的。這樣的做法達不到預習應有的目的。預習如果過于形式化、具體化,就導致了課堂上學生認為自己會,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扼殺了學生專心聽課的興趣和積極性。如果精心設計了預習作業,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習有趣、高效,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最佳目標。其他作業在設計上也要下大功夫,內容要起到溫故知新、開發智能的作用。作業少而精,內容有針對性,因人而異,靈活多樣。
除了這些,我認為教師還要精心輔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對成績優秀的學生,要在“超”字上下功夫,注重引導他們多閱讀,多積累,博覽群書,大膽創新,鼓勵他們相信自我,展現自我,超越自我;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在“導”字上多用心,耐心引導他們,教給方法,靈活運用掌握所學知識。對一些較難習題,教師可做耐心的講解;對作業速度慢,錯誤率高的學困生,在“幫”上付出心血,從心理上幫助他們克服學習“恐懼感”,堅持每天半小時的個別輔導,作業當面批改,提醒他們及時訂正,教會他們如何學習,作業適當降低要求,激發學習的興趣,幫他們樹立自信。用“每天進步一點點” 鼓勵他們看到希望,愛上學習。
總之,減輕學生負擔要找準切入點,要用愛心感染教育學生,在教學上狠下功夫,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方法和手段,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同心合力、達成共識,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把“減負”做到實處,真正減輕孩子的課業負擔,讓“減負”真正為有效教學鋪好路、搭好橋。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