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基于“雙創”教育背景的工程訓練創新實訓模式,從工程訓練教育模式和具體實踐環節分析傳統工程訓練實踐教學現狀,提出建立工程訓練創新實訓體系、加強工程訓練創新實訓平臺建設、完善工程訓練創新實訓教學評價體系等措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以實踐教學為主線,改善大學生創新教育的實施效果,提升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雙創”教育? 工程訓練? 創新實訓模式? 項目管理?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152-03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當代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明確提出發展創新教育,把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這就意味著要把創新和高等教育結合起來,將發展青年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主要方向。在“雙創”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同時工程實踐教學也應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當今的高等教育應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對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創新創業教育倡導的是素質教育,促進個體素質的提高,培養創新型人才,其教育理念是符合時代要求,是能夠促進國民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模式。“雙創”教育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創新精神,在高校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這與新時代人才培養的目標一致。當然“雙創”教育在高校的實施必然離不開實踐教學環節,更離不開工程訓練課程,因為工程訓練課程是學生建立工程概念,體驗工程過程,增強工程實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工程訓練課程的教學現狀
工程訓練是工程實踐教學的一門基礎性技術課程,它不僅是一門必修的工藝性基礎課和工程實踐課,而且是工科學生進行工程訓練的必修課,對學生“大工程”意識建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制造工藝知識的學習以及提高學生的素質、職業素養等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通過實習獲得工程訓練的基本知識,獲得機械制造過程的感性知識和工藝知識,建立生產制造過程的概念。
對于工程實訓教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綜合工程訓練中心在前期教改中雖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還是存在一系列問題:第一,實訓時間短,由于工程訓練中心實習批次和每批次實習學生均較多,實訓項目也比較多,導致用于機床操作的工程技能訓練時間非常短。第二,各工種順序實習完畢后,沒有安排綜合實訓的項目,各工種間沒有工藝的關聯,學生得不到創新訓練的體驗。第三,教學資源建設不完善,由于是實操的課程,許多工種的課件、教學文件等尚不完備??傊?,隨著學生數繼續增加,此種模式必將導致工程訓練教學效果、學生的工程實踐動手能力等進一步下降。
二、基于“雙創”背景的工程訓練創新實訓模式教學體系的改革
在“雙創”教育背景下,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工程人才為目標,這就要在具體的實踐教學環節中融入創新教學,把創新思維作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第一步,所以需要建立一種工程訓練創新實訓模式。
基于目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機械工程訓練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出一條適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教學的新方法。首先,通過優化課程安排,豐富教學內容,基于項目式教學法,在項目教學中創造一種人人參與的教學實踐,在這樣的創造實踐活動中,注重的是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人人參與,更深層次地體檢教學過程,理解課程知識和技能,學生自己作為課堂的主角,真正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收獲了知識和能力。其次,在工程訓練中,通過一定的項目讓學生完成工程產品的加工生產、產品質量檢驗等生產流程,從中學習和掌握各種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這樣每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這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實訓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建立工程訓練創新實訓體系。工程訓練內容涉及較廣、綜合性較強,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適應其發展,其目標應致力于創新、工程綜合應用及團隊協作等工程意識方面的培養,形成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新體系的開展。對于工程訓練創新實訓模式體系的改革創新,它涉及教學計劃的調整、教學內容的補充以及各實驗室的建設等方面,需要建立分層次、連續性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體系。根據綜合創新工程訓練人才培養目標和創新實訓模式,整合優化教學內容及安排,以取得更好的創新實訓的教學效果。教學內容必須合理地、連續地貫穿于學生整個實訓過程,并配備有效的質量監控機制,全面鍛煉學生的工程素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全面梳理教學環節,結合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形成循序漸進、合理貫通的教學模式。
(二)加強工程訓練創新實訓平臺建設。工程訓練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應注重不同專業的交叉結合,在這一過程中應與機電、電子自動化等學院密切合作,共同搭建具有先進現代制造設備、先進管理團隊、能夠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現代工程實訓大平臺。在此平臺上努力構建涵蓋創新教育、創業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的“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豐富機械工程訓練實踐教學方式,擬在現有多媒體課件的基礎上,根據新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完善機械工程訓練多媒體課件建設,更好地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服務。在充分利用校內實驗條件的同時,積極構建校企協同創新實踐教育中心,整合資源,努力建設工程訓練創新實訓平臺,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三)完善工程訓練創新實訓教學評價體系。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參與主體,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評價機制。同時實訓考核是對學生所掌握知識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實訓教學效果的檢驗。實訓成績必須如實反映學生的實訓情況,所以有必要完善考核方式,在突出工藝知識、創新意識和工程意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向提高創新能力的方向發展。對于參加工程訓練的學生而言,要從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系統地評價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取得的收獲,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系統的評價體系,形成完整規范的評分標準。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不僅要堅持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還要注意建立能夠體現學生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綜合評價體系。
三、工程訓練創新實訓模式教學體系應用的成效
(一)基于工程實訓創新教育的課程體系已經建立。目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實踐部形成了分層次、連續性、模塊化的工程實踐課程體系。經過建設,機電綜合工程實訓中心已經形成基礎、綜合、創新3個循序漸進的教學層次。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中心專門成立了3個創新實訓基地開展各類創新實踐訓練,建立了3個基地作為依托,即機電綜合工程訓練基地、電子創新基地、方程式創客基地。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踐環節,改革傳統實訓模式,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著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培養學生的“大工程”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及創新能力。
(二)以創新實踐教學為引導的教學資源建設取得成效。以創新實踐教學為引導進行教學資源的建設,在現有多媒體課件的基礎上,根據新的教學大綱和教材,以工程綜合創新訓練為終極目標,倡導綜合、創新和協作的全面培養,將傳統技術訓練和現代技術訓練、基本技能訓練與綜合實踐能力培養、課內訓練與課外創新有機結合,構成“多層次、遞進式”的工程訓練教學體系,以此為中心思想完善機械工程訓練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資源建設,針對部分重點操作內容,現場錄制教學視頻,真正實現工程訓練的普及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并在這一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方法和思維方式的實踐訓練。
(三)形成了以創新教育為引導的實踐教學特色。主要是通過項目式學習,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課外時間自主選題、撰寫報告等,教師審核立項,學生分組進行工程管理報告,在組內分工協作,靈活運作機制將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貫穿于實訓全過程,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以創新教育為引導的實踐教學特色。采用自行設計的“集中+開放”方式,學生集中訓練時間為14天,主要完成基礎訓練內容的集中學習和操作;“開放”訓練為15天,以團隊形式進行創新作品的設計與制作,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四)構建了“工程訓練+創客基地+學科競賽”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現已搭建了“三賽”學科競賽平臺,現有廣西教育廳主辦、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承辦的“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作大賽”和“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以及“廣西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三個省級競賽。將學科競賽項目融入創客理念,開展創客競賽科技活動,拓展創客大賽相關內容,設置機械類、機電綜合類、電子類、創意設計類、計算機類等相關內容的工程訓練創客大賽平臺。通過這些專業學科的競賽,學生可以綜合應用其所學的知識,以及前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項目驅動的條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的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團隊溝通和合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培養。通過工程訓練創客教育基地和專業學科競賽的結合,在學生中營造“重視創造、樂于創造、善于創造和習慣創造”的濃厚氛圍,豐富他們的創造體驗,促進有共同興趣和愛好的學生主動關注、積極參與創造過程,為學生、教師、學校、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搭建開放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構建高校創新創業“工程訓練+創客基地+學科競賽”三位一體的創客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總之,基于“雙創”教育背景的工程訓練創新實訓模式的研究與開發,以培養學生的現代工程意識為核心,在知識傳授和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建設了先進的開放型機電綜合創新實踐實驗教學平臺;通過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結合創新實訓教學平臺的搭建和教學資源的整合完善,構建了符合現代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一系列分層次的教育教學培養,在學生中開展跨學科交流和協作,以創新為導向,以興趣為紐帶,提高了學生主動創造、獨立創造、協同創造的能力;通過“創新、創業、創客”教育和實踐,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現代制造工業生產方式,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促進綜合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創業能力的協調發展;形成以創新教育為引導的實踐教學特色,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騫.創客創行未來[J].上海信息化,2015(7)
[2]閆長斌,楊建中,朱佳音.基于項目管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模式探索與實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
[3]王卓.淺析《創業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培養的途徑與意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35)
[4]查建中.中國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戰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5]朱麗,等.如何運用教學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6]王浩程,馮志友,王文濤.基于工程創新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
[7]劉詠梅,祝均,戴敏.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創新實踐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
[8]林健.卓越工程師創新能力的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9]譚立章,錢津津.以創業實踐為載體提高創業教育實效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10]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11]林健.構建工程實踐教育體系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J].中國高等教育,2012(14)
[12]王亞杰,劉學平,梁峰,等.建立有效的工程訓練教學質量監控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12)
[13]莫海軍,藍民華,曾儀.基于創新作品制作的工程訓練教學改革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09(8)
[14]陳云,羅繼相,趙章焰,等.現代工程訓練教學體系的優化及規范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15]王浩程,馮志友,王文濤.針對卓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工程訓練平臺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5)
【基金項目】2017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工程訓練創新實訓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GB20174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2017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工作改革工程項目項目“基于‘雙創教育背景下工程訓練的研究與探索”(2017JGB222)的階段性研究結果
【作者簡介】黃嫦娥(1989— ),女,壯族,廣西田東人,碩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綜合工程訓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師,研究方向:機械工程專業基礎教學。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