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進
【摘 要】本文分析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行業中的作用,論述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營銷、旅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應用,針對虛擬旅游人力資源方面緊缺、技術發展不成熟、虛擬旅游和實地旅游之間觀念沖突等問題,從政府、科技企業、旅游企業、高校人才以及游客的角度提出開拓更加優質、完善的虛擬旅游的建議。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 旅游行業? 虛擬旅游? 實地旅游? 科技企業? 旅游企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187-03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旅游的熱情日趨提高,國內國際旅游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反過來又帶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縱觀我國的旅游市場現狀,旅游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服務意識相對薄弱,已無法滿足不斷高漲的旅游需求,因此,如果能夠有效借助科技的力量,打造先進的旅游文化,將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旅行業的快速發展。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又名靈境技術,此種技術借助計算機,產生類似于真實環境的模擬環境,用戶可以直觀地投入到此模擬環境中進行交互。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在于,用戶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與研究對象展開類似于真實感知的交互,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方面充分了解研究對象,它綜合了多媒體、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像學、傳感器、互聯網等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三維景觀的漫游體驗。本文旨在探索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行業中的應用。
一、虛擬現實技術的特性
虛擬現實技術具有以下特性:
(一)存在性。存在性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特征之一,虛擬世界為使用者提供真實感與3D效果,使用者無法察覺、辨別出自己所處的情境其實是由計算機衍生出來的,這就是存在性。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主導意志,暢游在現實社會中不存在卻展現眼前的最完美的情景,這就是結合一系列交互進程,把感受器官和人的運動覺、觸覺以及自己的意識帶入虛擬旅游情境中所實現的。
(二)交互性。運用傳感器的多樣性(如多角度展示頭盔、多角度眼鏡、嗅覺傳感器、數據手套等)和多方位訊息產生交互作用,加強聯系人類和計算機的聯系,這就是交互性。在虛擬環境中顯示的畫面和語音是虛擬現實系統依照用戶本身的需要、感覺及本能技巧的調劑創造出來的?!皩嶋H”的人體感受被放入虛擬環境中的同時,也對里面的事件進行操控,這一切是由人體的感受和虛構旅行情境中的事物通過數字化、信息化之間的反應所實現的。
(三)創造性。虛擬現實里的虛擬環境并不是真實的,它是通過人類的想象構建出來的,人機交互從以前的定量推算到如今定量和定性的共同體。思想在指定用途中拓展,凸顯了在虛擬環境中人掌控主要進程的重要情形。創造性可以定義為人類依照當今社會天然物理運作定律而形成的。在虛擬旅游環境中,人們依照活動法則詳細制作出虛擬旅游者在情景中看到的所有相對詳盡的物理性物質,如空間、時間、國家、路面街道、地域特征等,即為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感受者將過去和未來的場景以及其他不能夠展示的情境變得可展現,也可以隨時隨地的構建自己喜愛的時空之旅。
(四)多感知性。虛擬現實與傳統的二維圖形接口的不同,可以令使用者感受身邊情景的能力得以呈現,這種計算機接口技術以及桌面控制反饋的擴充,讓使用者的舒適感得到了最大化的展現,這是由Gobbetti等人提出的。在如今的虛擬現實程序中,聽覺、視覺和觸覺這三項感官尤其靈敏,將其裝上傳感設備就可以讓用戶陷入其中。隨著信息與電子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這些傳感裝備和仿真裝置在嗅覺、味覺、運動神經覺方面也可以實現應用,讓人好像置身于《黑客帝國》類電影之中。
二、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行業中的作用
虛擬旅游在產業界、旅游業都充當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產業界,虛擬現實技術突飛猛進,在旅游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它在旅游業中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細致、生動展現旅游風光。旅游景點的宣傳依靠三維虛擬現實技術不僅能使出于某種原因未能進入旅游景觀的游客感受到景點的風光景致,也能吸收更多的潛在旅游者進入旅行團隊,擴大觀光景點的號召作用。
第二,帶來切實可觀的效益。虛擬“向導”、地圖導航、預約酒店、虛擬文化遺跡等都是虛擬現實技術被運用到旅游業各個層面的表現,同時也可以為旅游行業帶來利益。游客直觀體驗到的視覺與感官的沖突,將自己置于環境氛圍中的感受,這些都要歸功于虛擬現實的交互性、浸沒感與構想性。為促進風景景點的持續性擴展,游客應利用社區與人機交互時對風景的創建與控制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
第三,重現歷史遺跡,提供數字化保護。歷史古跡的重塑,文化遺產的傳承,愛國情懷的追溯,以及對文化遺跡數字化的保衛都需要借助于虛擬現實技術。
第四,有利于宣傳國家大型景區。在旅游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三維虛擬現實技術的創新應用與建設必不可少。當前很多國家的大規模風景區里都建設了虛擬現實旅游,這不僅加大了旅游景點的宣傳力度,而且調動起潛在游客的旅游積極性。
三、虛擬現實技術在現代旅游業發展中的應用現狀
相較于傳統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人們領略到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場景,并且人們可以將自己的意識和感覺帶入到所創造的虛擬場景中,直觀地投入在此虛擬場景中進行交互,從而享受一種與現實不一樣的感官體驗。正是基于這樣優勢和特征,虛擬現實技術在眾多領域都有了廣泛的應用和實踐,例如電子商務、娛樂業等,并且均有不錯的反饋。而對于發展勢頭迅猛、前景廣闊的旅游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無疑對其快速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目前該技術在現代旅游業的應用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營銷方面的應用現狀。目前,很多旅游景點、航空公司或者酒店均已將虛擬現實技術投入到實際應用當中,并以此作為吸引消費者的賣點,在其廣告中大力宣傳,希望引導更多的消費者進行消費。目前我國以現實觀光類產品為基礎,對其進行虛擬開發,從而推廣虛擬旅游產品。以廣西桂林旅游網與全景客網站桂林風景區為例,二者都通過事先錄制完成的桂林三水風景區視頻數據庫呈現出交互的虛擬桂林山水風景,用這樣的方式推出視頻類的虛擬旅游產品。使用者在感受多樣的桂林山水景觀與效果時可以通過虛擬旅游產品按照自身的想法和顯示情況自行選取。又如2016年3月以后,東方航空公司的機上乘客都直接享受到了虛擬旅游產品的樂趣,當乘客輕擊開關,虛擬現實頭戴設施就能讓乘客身臨虛擬空間之中。東方航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曾經表示:“虛擬現實產品促進了乘客與集團員工的關系,在提高大眾外出與旅游質量的同時,為航空公司的網絡科技發展也增加了獨有的特點。”上述兩個案例體現出在虛擬旅游產品的研發進度上截然不同,但是兩者都體現出虛擬旅游產品在旅游產業中具有無法替代的競爭性。具有創新性的虛擬旅游產品能促進依靠科學暫時未實踐的空間產品的發展,例如外太空、宇宙、海洋底層等空間的旅游都可以依靠網絡科技與計算機信息技術實現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二)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資源開發方面的應用現狀。虛擬現實技術不僅可以吸引大量的消費者來旅游景點參觀消費,更可以幫助相關部門進行旅游規劃設計。傳統的旅游規范設計信息單一,無法進行良好及時的交互活動,因此很多時候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和人力。而虛擬現實技術恰恰可以改善這些問題,其交互性、創造性等特征,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更有利于合理化地利用旅游資源。比如,虛擬現實技術通過立體圖像的生成,可以更為具體和詳細地展示地區的地貌特征、水流情況、植被土壤以及社會經濟背景,并且也可以通過建立旅游相關的數據庫對旅游路線在內的虛擬現實旅游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完善和改良。就歷史文化遺跡來說,雖然具有極高的旅游價值,但是往往會因為無法平衡資源開發和保護的問題而停滯不前,而虛擬現實技術恰恰可以正確處理這樣的問題,通過綜合處理相關數據,生成多種多樣極具交互性和創造性的旅游產品,學者或者專家通過將虛擬旅游和虛擬旅游產品的疊加,通過親身體驗和感知發現與修正問題,最終形成既能保護歷史文化遺跡又能充分開發旅游價值的旅游產品。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旅游規范的一個重要案例就是古滇文化遺址的旅游開發,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游客不僅可以領略到古滇文化遺址的歷史價值,同時還能享受到旅游價值。
四、虛擬現實技術在現代旅游業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毫無疑問,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推動現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也是不可忽視的,需要我們在以后應用虛擬現實技術過程中加以改進。
(一)虛擬旅游人力資源方面緊缺。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服務質量,在發展的過程中勞動力、知識、人才極為重要。虛擬旅游是我國剛發展的一種旅游模式,隨著經濟的發展,虛擬旅游普遍性不斷提高,然而虛擬旅游的大力發展與虛擬現實技術的本質、框架、作用的掌控和人才培訓進展卻不協調,后者緩慢的進展嚴重阻礙了前者的推進。因此,虛擬旅游行業人才是目前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旅游行業的首要關注問題。旅游業整體的人員分配和結構受人才的影響,在虛擬旅游行業逐步發展的境況下,虛擬旅游人才短缺的問題充分暴露了出來且亟待解決。
(二)技術發展不成熟。相較于一些發達地西方國家,我國虛擬現實技術研究起步較晚,尚處于發展初期,與其他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各個行業產業對虛擬現實技術的需求,該項技術革新勢在必行?!丁笆濉甭糜螛I擴展計劃》重點強調了科學技術對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并指出未來將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刺激科學技術在旅游產業中的應用。因此,現階段技術發展的局限將會掣肘著虛擬現實技術在我國現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三)虛擬旅游和實地旅游兩者之間存在觀念沖突。虛擬旅游基于良好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及其新穎的方式成功抓取了很多消費者的眼球,對傳統的實體旅游形成了很大的沖擊。但是虛擬旅游技術也存在著缺陷,即受到存儲能力的約束,體驗虛擬旅游的消費者所能感受的只能是旅游過程中的部分內容,無法完全感受到整個旅游過程中的全部樂趣。例如,旅游過程中大家都習慣品嘗各地特色美食,但是虛擬旅游卻無法為大家提供這種味覺上的真實感受。雖然在旅游感受方面虛擬旅游相對實體旅游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但是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虛擬旅游必然會在旅游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也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五、建議
虛擬旅游使現代旅游事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本文從政府、科技企業、旅游企業以及高校人才與游客的角度分析如何能夠開拓更加優質、完善的虛擬旅游。
(一)政府層面。盡管政府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但是我國虛擬現實技術和一些西方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政府應從頂層設計上出臺政策推進我國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通過制定一些紅利政策鼓勵相關企業進行技術學習和革新,通過相關規定要求院校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加強我國科學技術人才儲備,通過制定指導手冊規范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行業中的應用,最終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旅游體驗和享受。
(二)科技企業層面。加強開發虛擬旅游有關的科技設備是目前科技企業的首要工作目標,只有提高企業科技水平才能推動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應用。因此,一方面,企業應加強同行業的技術交流和學習,不可閉門造車,了解到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并進行潛心研究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企業還要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推動產學研的實施,這樣不僅可以給技術人員提供實操的基地,也可以加強自身的人才儲備,更可以刺激靈感的迸發,推動技術創新。
(三)旅游企業層面。各個旅游機構應適當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旅行社、旅游景區以及酒店都應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宣傳開發,使虛擬現實技術的內在潛力充分發揮出來,更積極地吸引游客,為旅游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在固定的周期調查游客對虛擬旅游的滿意程度,并及時修改整頓。在技術層面也應時刻觀察,一旦出現問題馬上向維修機構等匯報解決。
(四)高校層面。面對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和科技創新的需求,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應大力培訓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于旅游業的專業人員,通過開展與之相關的課程推廣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并與相關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將相關技術和課程落實到現實案例中。高校也應鼓勵學生創新應用該項技術,真正做到從技術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方面推動該項技術的應用。
(五)游客層面。為了讓虛擬旅游的發展更具有及時性、更為游客切身考慮,旅游者應該在按原定的旅游計劃得以實施的條件下積極參加虛擬旅游并多提出一些意見和感受。自從虛擬現實技術走進大眾視野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業的應用,而更多的關注和學術研究促進了虛擬旅游的發展。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技術水平,日新月異的虛擬技術運用在旅游行業,大眾接觸了越來越多依附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旅游行業,增進了大眾對虛擬旅游的深入了解,對虛擬旅游的喜愛也日益增加。技術的進步、信息的豐富使得虛擬旅游無論是咨詢還是技術水平方面都得到了的質的飛躍,以設備鉆研和內容資料為基礎的科技調研也有所斬獲。
現在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行業中的應用大部分體現在網絡上的虛擬現實旅游,這種形式擴展了虛擬旅游的發展方向,為虛擬旅游開啟了新的思想,為以后虛擬現實技術與旅游業的融合提供更大的機遇和方法,從而使虛擬旅游更加完善,旅游業更加繁榮。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剛剛起步,以目前的發展前景來看,旅游行業與虛擬現實技術兩者一定會融合、協調、進步,但新興的虛擬現實技術仍然有很多待解決的困難。
【參考文獻】
[1]譚云蘭,賈金原,彭碩,等.基于Web3D的虛擬旅游關鍵技術研究進展[J].系統仿真學報,2014(7)
[2]伍朝輝,郭瑜,王輝,等.虛擬現實交通運輸應用研究綜述[J].系統仿真學報,2016(10)
[3]范孟娟,嚴焰,鐘英.虛擬現實技術在體育節目制作中的應用:機遇與挑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12)
[4]楊春清.基于NGB環境的虛擬現實業務探討[J].電視技術,2014(17)
[5]杜勤,倪俊,樊卓,等.基于VR技術的文體場館管理系統設計及仿真[J].計算機仿真,2013(3)
[6]吳良平,張健.危機事件及政策變動對中國入境旅游的影響研究——基于剔除直接價格效應的中國入境旅游收入[J].旅游學刊,2013(3)
[7]俞亞磊,羅永龍,郭良敏,等.Delaunay三角網中任意約束線段嵌入算法研究[J].測繪科學,2013(4)
[8]楊玉婷,楊佳平.虛擬校園漫游與實時可視化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8)
[9]吳良平,張健.入境游客在中國區域的動態分布及其預測研究——基于帶虛擬變量的ARIMA模型[J].旅游學刊,2015(11)
[10]吳士鋒,李肖紅,吳曉曼,等.基于位置的社交網絡服務信息流的導引作用及空間影響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6(1)
[11]楊春清.基于NGB環境的虛擬現實業務探討[J].電視技術,2014(17)
[12]張文杰.基于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的煤礦技術培訓[J].煤炭技術,2014(2)
[13]伍朝輝,郭瑜,王輝,等.虛擬現實交通運輸應用研究綜述[J].系統仿真學報,2016(10)
【作者簡介】時 進(1978— ),男,廣西灌陽人,碩士,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游與酒店管理。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