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祥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各個城市對于公路建設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公路交通建設在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中發揮重要作用,還會對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公路路橋建設問題是困擾公路施工質量的核心問題,筆者通過探究路橋設計及道路早期損壞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路橋設計及道路早期損壞問題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路橋設計;道路早期損壞;特點;解決措施
一、路橋設計及道路早期損壞特點
(一)路橋過渡段沉降不均勻
部分施工企業在正式開始工程之前未對具體的地質條件進行調查與了解,導致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未能及時發現存在的軟土地基,為橋頭路堤的施工造成巨大的阻礙。軟土地基的承受力與強度無法滿足橋臺背路堤的建設施工要求,當建成的路橋正式投入使用之后,會直接面對自然環境的侵蝕與風化影響,造成路橋路堤出現土壤流失情況,一旦土壤流失量較大時,會導致土壤承受能力不斷下降,使路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沉降情況,車輛在行駛到該路段時會出現跳車情況。公路施工對于該類問題有明確的規范要求,但在實際建設公路時,受到施工技術的影響,施工企業未能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完成工作,導致公路出現不均勻的沉降情況。在設計地基時,施工企業應當設計路橋的緩和地段,降低段間的實際距離,最大程度減少路橋的沉降率。
(二)搭板設計存在缺陷
公路上若出現不均勻的沉降現象,則需要使用搭板對軟土地基問題進行處理。但在實際應用搭板過程中,搭板并不能完善解決過渡段的不均勻沉降情況。部分施工企業與設計單位對搭板的設置不夠重視,導致已完成的搭板不能發揮實際作用,造成橋頭堤過長、過高等情況出現。部分搭板的長度無法滿足順接需求,還有部分搭板容易出現斷板,導致車輛行駛過程中容易出現跳車情況。
(三)橋梁設計缺陷
橋梁是橋體的主要承受支柱,因此,橋梁的結構設計對于路橋設計的穩定性產生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會將橋面鋪裝層僅當做橋梁工程建設的附屬結構之一,使其在設計方案中不負責橋梁的荷載,導致橋梁梁體與橋梁橋面的承受能力分配不均勻,局部地區受到的應力容易超過該地區的承載力,導致橋面、板塊中出現嚴重的形變問題。
(四)路橋排水系統設計缺陷
在對路橋施工進行設計時,應當著重考慮水對于路面可能產生的作用與影響,盡量減少危害發生的可能性。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路面受到水的影響而出現毀壞、損傷的情況在我國出現較為頻繁。路橋施工區域水文情況的調查應當是公路施工前必備的工作準備,避免因地質地形問題引起的降水聚集,最終出現嚴重的內積水情況;部分路橋施工地區地形較為陡峭,水流匯流所花費的時間較短,導致該地區較容易出現強度較大的流水,嚴重者甚至會形成洪水,最終對路橋路面造成破壞性損傷。
二、路橋設計及道路早期損壞問題解決措施
(一)路橋過渡段沉降不均勻解決措施
1.在設計路橋方案之前,設計人員需要對施工地形地質進行詳細調查與了解,根據當地的氣候、水文、氣溫等自然因素調整設計方案,重視路面、邊坡的加固工作。
2.在建設路基時,需要選擇質量較好的原材料,在選擇填充材料時,也應當考慮其沉降系數,最大程度提高路基的承受能力,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3.在公路路橋正式使用之后,應當定期對其進行維修與保護,重視各個路段的加固處理,有效解決路橋過渡段沉降不均勻問題。
(二)搭板設計缺陷解決措施
設計人員在設計路橋是需要著重研究相關的連接情況,精細化分析計算路橋的應力,最終根據合理的應力參數設計選擇正確的搭板。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對施工地形進行詳細檢查,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搭板進行改造,避免在搭板的階梯狀間隙處出現沉降問題造成跳車等情況。如表1所示,為某地區路橋搭板計算結構組成與材料相關參數。
(三)橋梁設計缺陷解決措施
在設計施工公路路橋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關注軟土地基的處理情況,還要重視橋梁結構的設計情況,保證其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與規范性,使其滿足公路橋梁建設的要求。設計人員需要事先了解橋體的物理性質、應力的參數值等,才能科學設計公路路橋。裂縫是橋梁結構設計不合理常見的問題,會嚴重影響公路路橋的承受能力與承載力,導致公路路橋無法承擔原本的通行工作,甚至會影響公路路橋的安全質量,威脅來往人群的人身安全,容易出現較為惡劣的交通安全事故。橋面出現裂縫后,其承受能力持續下降,在加上使用時的壓力不斷疊加,會導致裂縫不斷擴大,產生惡性循環,威脅人群安全的同時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施工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橋梁結構設計與建設的監督,以保證橋梁結構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問題,滿足相關行業標準。
(四)路橋排水系統設計缺陷解決措施
在設計路面的排水系統時,應當注意路面與路肩表面的排水情況,避免公路出現內積水影響人民群眾的出行。路橋路面排水系統設計與一般路面排水系統設計存在差異,設計一般路面的排水系統時,需要讓水流朝向路基兩側流去,但在設計路橋路面排水系統時,需要讓內側的排水路面稍微高于外側的路面,對于超高內側路面應當設計中央分隔帶,還需要在路沿外帶處設計排水溝并設計集水井裝置,設計人員需要注意排水溝等設計與集水井裝置的距離,使路橋路面的積水能最大程度排出,避免對路橋路面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在設計路橋地下排水系統時,需要充分考慮滲溝的流量參數,謹慎設計反濾層的結構,加強兩側的邊溝并在其下方設計滲溝,利用透水的織物加強滲溝的透水性。除此之外,設計、施工人員還可適當增加滲溝的寬度、深度以保證路橋地下排水系統的滲透性。
結語
根據文中內容可知,路橋過渡段沉降不均勻、搭板設計缺陷、橋梁設計缺陷與路橋排水系統設計缺陷是我國路橋設計及道路早期損壞的主要特點,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設計企業與相關部門必須進行全方位、科學性、系統性的管理,重視橋梁里面的結構設計,控制并監督施工過程中的所有環節,保證其工程質量,盡量減少出現問題的幾率,提高其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韓兵,左連華,吳喜俊.路橋設計中的安全性及耐久性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03):54+56.
[2]劉冬川.提升路橋施工中材料安全性及耐久性的方法研究[J].交通世界,2018(16):136-137.
[3]王徐力.公路路橋設計及道路早期損壞原因的分析[J].交通世界(運輸.車輛),2015(07):122-123.